习练太极拳的三个结合
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那么练习太极拳要注意与什么结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习练太极拳的三个结合。欢迎阅读!
习练太极拳的三个结合
一、要动静结合
要达到健康,就必须先将身心放松,静下大脑来,以恢复身心的自然。恢复自然之后,也自然会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地操练身体的外形,也不能只修炼内部静坐养神,而必须动静双修,动静相宜。
练太极拳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以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在动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般。稳静安舒可以蓄神,缓慢的动作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
二、要与日常行为结合
要习练太极拳,要养成站、行、坐、卧、骑等生活好的习惯。不少太极拳练习者把练拳与日常生活区分开来,练功时追求放松不用拙力,而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表现僵硬,时时使用拙力,致使功效不佳,内功进展缓慢。于是有人为了尽快长功,早’晚苦练,每日达三四个小时之久。这种精神虽可贵,但费时间、耗精神、损体力。
另外一个极端是,常有人借口工作忙或家务事多,无时间练习。这是不好的,应把习练太极拳融合于日常生活之中,尽量按照太极拳的要求去做。人站着如练桩功,做到虚领顶劲,全身放松,眼睛平视,含颌收腹收臀,沉肩坠肘,两脚分放,与肩等宽。平时站立与人交谈,可一脚虚、一脚实,看起来很随意,其实功在其中,一举两得。
行走不但保持上述状态,还应松腿根,脚行鹤步,一脚站稳,一脚提膝轻迈,速度均匀,倍感浑身通泰,整天精神焕发。坐椅凳要坐前边,才能保持身正。全身放松,这样坐能起到预防颈椎病的作用。睡要如同卧佛的姿势一样,曲膝侧卧,益人气力,它能使全身肌肉筋骨放松,又能使内脏保持自然位置,利于消除疲劳和保持气道,血络通畅。骑车时舒胸顺背,使头、颈、背保持直线,放松肩、肘、腕,两指轻带车刹,以不变应万变,两脚掌踩踏,虚实分明,轮换均匀,思想集中,动中藏静。
三、要与养生保健结合
平时津常咽、面常擦、耳常弹、腹常摩、足常搓、腰常揉。均乃习练太极拳之辅助功夫,只要持之以恒,必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太极拳功力。
生活中还要做到“八忌”:忌阴室纳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忌汗出扇风、忌灯光照睡、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此外,还保持心情愉快,情绪平和。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习练太极拳的三个结合相关文章:
1.太极拳习练和功夫层次
2.练太极拳不出三个圈
3.习练传统太极拳的规矩
4.习练太极拳如何增强内气
5.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
6.练习太极拳应该了解的问题
习练太极拳的三个结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