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逍遥游》优秀教案
通过了解逍遥游我们不仅可以感悟庄子的体道理论,还可以学习其中的美学思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逍遥游》优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逍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3、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积极意义。
重点难点:1、庄子“三无”思想的理解。
2、用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庄子。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有人说,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中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又有人说,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庄子倾注一生看守的月亮,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共同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二、知识链接:
(学生阅读《全优设计》及课文注释)
1、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2、庄子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安时处顺,无为而治,精神自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3、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南华真经》,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今天我们再一次接触庄子,我们要通过《逍遥游》了解庄子的哲学世界,走进庄子内心的深处)
三、整体感知:结构和论证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本文论证思路,并提示所用论证方法)
1、学习角度:
(1)扣标题,提出问题:何为逍遥?
(找同学谈一下你对“逍遥”两字的理解)
教师明确:“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那么,庄子又是如何诠释他的逍遥观的呢?通过预习和整体阅读,我们能看出庄子在文中哪段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逍遥观。
(2)扣行文关键词:文中出现了几个“笑”字?各笑什么?
提示:文中三个“笑”字,分别在第一、二、三节。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笑其不逍遥,其实自己也不逍遥。真逍遥什么?
2、学习思路:
提示:不逍遥——逍遥(驳论,先破后立)(如已学过的《拿来主义》)
提出两问题:
(1)每一段列举了哪些事物,是否达到了逍遥? (第一、二自然段)
(2)找一下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即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并翻译。(第三段)
四、梳理探究
(一)、引导学生梳理第一、二自然段 。
1.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3.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5.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6.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7.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学生深入文本,思考以下问题:
1、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事物,是否达到了逍遥?
明确:鲲鹏——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尘埃——生物以息相吹 不逍遥(有待)
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
2、为了论证事物有所待,还用了哪些比喻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
芥草为舟,杯水负载 均有待
行路备粮,所待不同
3、第二段写了那些事物,作者如何归类
高三语文《逍遥游》优秀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