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6-12-02 07:57

陈氏太极拳“缠绕”一词,由陈氏太极拳创始人——明末情初时,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第九世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中首次提到。其中“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一句,集中体现了陈氏太极拳运用缠绕运动的特点。下面由小编给您介绍:陈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的由来。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的由来

陈氏第十六世陈氏太极拳杰出代表人物陈鑫在其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站在一个崭新的理论高度,使历代拳家难以言喻的太极拳运动中的精髓——中气,与有迹可寻的肢体缠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精辟地指出:“吾读诸子太极圆图而悟打太极拳,须叫缠丝精(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此言高度地概括了“太极中分一气旋”的太极拳术理论精髓,并创立了陈氏太极拳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形体缠绕运螺旋,阴阳入扶,开合相承,互相传递,消息盈虚为根基的太极拳“缠丝劲”学说,为后来各提供了详尽的理法依据。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即是“中气”潜转、达于肌肤、缠绕运行的外形体现,也是“以形导气”的必然途径。而中气则是缠丝劲的灵魂与主宰,是“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的动力所在。所以理解和掌握中气的凝聚与潜转,是练好陈氏太极拳的必备条件。

陈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的由来

陈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的由来

中气居人体正中央,上通百会穴,下通会阴穴,一线贯穿。中气之“中”,即正中、中庸也,不偏、不倚、不滞、不息,无过不及,是立身中正的概念;中气之”气”,是以心意为主体,行阴阳五行之气。气又分先天与后天之气,先天之气即是人生的先天元气,秉受于父母,居人体正中央;后大之气则是指大自然之气与水谷所生化之气,纳进人体内扶助元气壮大充盈,其气出入于命门,听今于心神,利用来脉转关,驱使躯干和四肢各依其中缠绕运行,形成了以中气潜转为轴线、形体运动走螺旋的缠丝劲运动网络。

缠丝劲在河南方言中又称“麻花劲”,取其缠绕象形之意,说明多股劲像麻花形状拧摽缠绕在一起,它的运动模式是:根、梢(节)拧转,中节(上通下达)随动。运动时类似“麻花钻”原理,钻头丁作时,沿其中轴线螺旋下降,物屑却反向沿着钻头纹线轨迹同步螺旋上升。身体同步螺旋下沉、手臂旋转上升的动作,在陈氏太极拳盘架与推于较技中尤为多见,这就是在中气贯中身躯与四肢缠丝结合的种具体表现。

缠丝劲俗称太极拳内功,讲究“形功(洗髓)、气功、劲功、意功”四者合为一体。尤其在陈氏太极拳运动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缠丝劲的训练法则,在其训练的不同功夫层次中,缠丝劲则有着不同的含义。其主要阶段是“练形聚精,练精化气,练气化劲,练劲化神,练神还虚”。通过长期的“以意导形、以形导气、以气导体、以意导气”的不同阶段和层次的锻炼,其劲萌生于体内,潜藏于丹田,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螺旋运行,收放皆听令了心神,达到惊、颤、弹、抖皆随意,擒、拿、化、发于有意无意之间。与此相对应的大圈、中圈、小圈以及“无图形而寓圈意”的功夫会循序渐进。

陈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的由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