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这个典故述说的是怎样的一件事?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应该认真备课给同学们好好讲解。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邀请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到2500多年前去认识一个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人——晏子!(板书:晏子)同学们读五年级了,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预习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晏子这个人?
(用穿越时空的想象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拉近古今差距,牵引学生的思维,正所谓“入境始与兴趣”。)
学生: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学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老师:很好!同学们,我们是应该学会自己搜集学习资料,这是个很好的学习习惯!你们发现没有,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学生:因为他很能干!
学生:因为他是受人尊重的人!
学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老师:对,同学们说得真好!所以在古代把有杰出贡献的有才华的男子都尊称为“子”。比如——
学生:孔子!
学生:孟子!
学生:老子!
……
老师:我们看,晏子准备到哪儿去呢?
学生:出使楚国!
老师:同学们很聪明,不知不觉把课题解释了。(继续板书:使楚)“使”,就是——(学生答:出使!)。“楚”,就是——(学生答:楚国!)
(从课题入手,通过对“子”的理解,加深对晏子的认识。从解题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题,把比较书面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更贴近学生学生活。)
老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时的场面,你觉得那情形怎么样?
学生1:很隆重!
学生2:很热闹!
……
老师:是呀,那是表示对外国使节的尊重!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晏子出使楚国会有什么样的待遇呢?
学生1:受到侮辱!
学生2:受到歧视!
学生3:受到刁难!
(古今使节受到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晏子出使将面临的艰难境遇。为凸显晏子的机智埋下伏笔。)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楚王要显显自己的威风.
老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学生:书上有,在第二自然段!
老师:那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
老师: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你能在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吗?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我找到的一句在第三自然段“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老师:你读了这一句,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很不尊重人!让晏子钻狗洞!
老师:说得很好!楚王只是个不尊重人的人吗?
学生:很霸道、专横、还瞧不起人!
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我从第三自然段“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看出来的!
老师:你能读出他瞧不起人的语气来吗?(学生读)
老师:读得怎么样?
学生:我觉得他的感情可以,但表情不够丰富,动作没表现出来。
老师:你给大家试试!(学生读)
(通过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特点。注重学生互评,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学生:还有一句:“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也能看出楚王瞧不起人,傲慢无礼!霸道专横。
老师:对!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是处处刁难,一点儿也不尊重晏子。还有吗?
学生:有,第五自然段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故意让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当得知囚犯是齐国人时,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老师:我留心听到你说是“故意”,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他们正在吃饭呢,怎么就押来个犯人呢?只有楚王安排,武士才敢吧!
学生:再说,楚王本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给晏子难堪,好显显楚国的威风。
老师:那么楚王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全文,把楚王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划出来读一读。(学生读)
学生:我发现楚王的目的没达到。
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从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有小声的“啊”,读书的学生有所察觉,停住了)
老师:请注意老师的问题哦!我们在这里的是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请再想一想。有其他同学帮助他!
(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是粗暴的打断,而要耐心地等待他自己发现,既是给他是思考的余地,也是对学生的尊重。)
学生:从“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老师:从这几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每一句话中都有“只好”这个词。
老师:这又说明什么?
学生1:说明楚王尊重晏子了。(师强调:怎么尊重的)
学生2:是无可奈何地尊重晏子的。
学生3:是迫不得已的尊重晏子的。
老师:我们用书上的原话来说——
学生(齐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老师:“不敢不”,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必须,非得。
学生:就是不这样做不行。
(在教师的牵引和点拨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点,通过加深“不敢不”这个词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味更浓了。)
文言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