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2-03 11:24

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顺便汲取一些营养。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篇一

近十天,我阅读了由刘晓树编著的,永恒的经典系列图书之一 ——《修身励志的160个哲理故事》,深受启发。

本书是编者从大量的成功学书籍和励志杂志中,挑选出来精编而成的经典段落。它是解读人生哲理的首选读本,囊括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引用最多的哲理故事。而且文字明了简洁,灵气十足,具有经典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

因为一则好的故事可使我们沉思生存之意义;一则好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以新的视野和方式去体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则好的故事能改善人与人关系,移人情性。

浓缩人生智慧精华的哲理故事,可以使我们获得来自心灵的启示,可以让我们拥有人生的大智慧,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来阐述一条条人生的哲理,也许会比空洞的大道理和说教更令人乐意接受。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时,读读这些故事,相信你能从中汲取力量;在烦恼、痛苦和失落时,读读这些故事,相信你能从中获得慰藉;在沮丧、惶惑、甚至感到无望时,读读这些故事,相信你能重新鼓起梦想的风帆。

这160个哲理故事,就是作者为读者精心准备的160道心灵鸡汤,在书中,没有枯燥的理论,没有严厉的责备,也没有无形的压力。你可以轻松品味,充分感受故事给你带来的愉悦。在每一则故事的后面,都配有简短的点评,能给读者一点点参考,帮助我们点亮智慧的灯盏。

读了这些哲理故事,我们都能从故事中参悟到更多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

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篇二

【拓展阅读】

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颜元

3、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

4、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5、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6、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薛宣

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8、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9、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1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 况

11、礼者,节之准也。——荀子

1、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

3、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

4、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

5、礼,不迂节,不侵侮,不好狎。——《周礼》

6、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

8、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

9、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1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4、礼者,人道之极也。——《论语》

15、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16、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17、礼之与人也,犹酒之有糵也。——《礼记》

18、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礼记》

19、君子有风乎,为礼为义者。——《礼记》

20、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

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篇三

【拓展阅读】

10年前,我刚成为一名新教师,经常为班里某位特别爱调皮捣蛋的学生感到焦虑,有一天,当他又一次在自习课上与同桌打闹的时候,我异常生气,一把拎起他的耳朵,用这样的方式请他到我办公室做了一次谈话。旁边的一位资深教师后来悄悄对我说:你胆子好大啊!家长要较真起来,这就是体罚啦!如今深刻反省自己踏上教师岗位后的经历,有些举止确实可以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我曾经无知地以为,凭借过硬的专业,就可以成为一名好教师;我也曾经无知地以为,今天课堂上那些落后的孩子,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我甚至还无知的以为,教师是一个安稳平和,碌碌一生的行业,缺乏挑战,我们也不需具备太多勇气。

在讲台前摸爬滚打了10年,当我今天再次接手一个全新的班级,用眼神逐一打量每一个孩子,偶尔也会发现那些眼神中流露出的怀疑、叛逆、惴惴不安。而我的心里早已没有了焦虑,甚至将这类他人眼中“不够乖”的孩子视为更值得教师挖掘的宝藏。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更好地明白了应当如何通过教育和教养,引导他们拥有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可以说,我对教育这个行业已经不再那么“无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教育的“知者”,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职业身份,正确地认知自己的社会使命,正确地认知现代教育的未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有勇气的教育者,坦然面对自己的职业倦怠,直面社会的教育顽疾,把守心中的教育理想,实现和教育对象共同的精神成长。

那么,如何成为一名教育的“知者”呢?我想首先必须明确对教师这个职业身份的认同。也许所有教育工作者都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到底是一份怎样的职业?教师是蜡烛吗?还是春蚕?我想,教育不应该是照亮别人的同时必须牺牲自己;那么教师是梯子吗?还是向导?我想教育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提供服务的工具。有一类老师,他像一名“陶匠”,他希望雕塑自己的学生,要求学生多于支持学生,约束多于观察,但他有坚持纪律的勇气,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就是成才于这样的教育环境;而有的老师选择做一名“园丁”,他较少干涉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自己会守纪律,不太需要强制和权威。园丁模式下走出了另一位音乐天才莫扎特。“陶匠”和“园丁”所代表的这两种传统的教育风格,其实很少以单一的模式出现。大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混合模式,只不过倾向某一边。两种风格都隐藏着危险,“陶匠”风格可能退化为威权式的教育,陶制品的面孔千篇一律,失去生机和活力;而“园丁”风格则可能变质为不管不教,从而导致丛生的野草,从而荒废一片花园。而我所认同的教师应当清楚地认知如何在“陶匠”和“园丁”之间追求合理的分寸。作为一名园丁,需要拥有坚持“纪律”的勇气;作为一名陶匠,需要在揉捏的过程中重视材料的自然属性,因势利导,让每一块材料都发挥出艺术品的光彩。懂得追求合理分寸的教师,就如同一名水手,当船身偏左,水手的身体则需要偏右,以维持教育航线的平衡。

其次,要成为一名懂教育的“知者”,我们必须具备专业底气和职业理性。由于有限的物质待遇,教师一度成为就业市场的冷门选择,从而导致一些专业基本功比较弱的青年人进入教师的队伍。专业不强,又如何期待青出于蓝胜于蓝?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更多的专业基本功扎实的优秀年轻人进入了教师队伍,然而这批青年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个体赏识教育模式中成长,过强的自尊或者自卑往往导致他们在和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或者过分享受话语强势,或者学会利用社会关系,成为媚俗的一分子。职业理性的缺位后果将直接导致教育者德性的缺失。如此,我们还能妄谈自己是懂教育的“知者”吗?

再次,要成为一名懂教育的“知者”,我们要有破冰的勇气。在不少教师的闲聊中,都会流露出对于课程改革的厌烦之情。我们对于新的事物,心存恐惧,因而难以接受。而美国的课程改革3-5年必有一次,大众的认可与教师的积极合作成为美国教育在全球一枝独秀的原因。创新与勇气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在创新教育中大展拳脚,更要在教育创新中锤炼勇气。一个优秀的“知者”型教师的特点之一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

最后,要成为一名懂教育的“知者”,我们除了知专业和知文化,还要相信教育的未来。不觉得有未来的人,就不会努力,也不再追求理想。在现实中,这样的人不仅存在于我们的青少年群体中,甚至也存在于许多教育工作者身上。试想如果教师本身就对未来失去信心,我们又如何以教育去应对青少年的“远景沦丧”这一全球化问题呢?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更为普及,但是却产生了更多缺乏“教养”的孩子。社会有一种观点,认为今日的儿童与青少年不再需要大人的养护和栽培,无论怎样,他们自己都会“成长”。教育他们的,是暴民观点丛生的网络世界,是极具文化侵略性的电视节目、是消费社会的物质诱惑。教育的未来在哪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反省我们自身的职责。 我以为,学校的围墙之内,教师首要解惑——解决学科知识问题,更要授业——教导孩子如何为走入社会做准备,从而实现“传道”——社会的大道,人类的大道,世界文明的大道。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是我见过的对于“教育”最独特的诠释。他至少想要表明健康的身心、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至少与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样重要。爱因斯坦还提出“学校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也许他的观点有失偏颇,然而我认为,懂教育的“知者”有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成功的“学习者”——包括知识、技能、策略和态度,同时,懂教育的“知者”更有能力将其培养成为成功的“人”——包括文化、视野、思维和创新。但愿这样的教育能够成为今日中国学校的未来。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如同火炬接力一样,教育也是一个用生命引燃生命,共同幸福的过程。“知者”是一名智者,无论专业多强,他总是意识到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无知;“知者”还是一名仁者,无论社会怎样功利,他有内心的仁爱所以对于教育更愿意显示宽容。不愿接触孩子内心的教师很难教出懂得感恩的学生,不苟言笑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幽默感的学生,不能认识职业意义的教师很难教出对社会充满期待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生活不幸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而同样,没有勇气去认知外在的世界,接受教育教学前沿挑战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勇于探索和具备创新意识的未来一代。让我们做一名懂教育的“知者”,专业出色并且内心强大,无畏于前途的清贫和风雨,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创先争优,勇往直前。

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励志故事》读后感

2.八个经典哲理小故事及感悟

3.经典励志哲理故事及感悟8个

4.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5.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6.哲理励志故事及感悟5个

修身励志160个哲理故事读后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