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3 14: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和谐社会论文,供大家参考。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范文一:浅析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区 和谐社会 居民 社区建设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社会管理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应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协调好所辖区域内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以及社区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本文把“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基本理论,针对新形势下的和谐社区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和谐社会就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横向看,涉及到宏观、中观和微观。在我国,无论农村的微观社会还是城市的微观社会,都是由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组成的,它们是我们党的事业的工作基础和组织基础,它们是我们建设社会说来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正因为如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说明中央领导对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关心和重视的,点出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指明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

和谐社区的定义是:一个健康的、成熟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生态、社区与群众处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区。

社区建设往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内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社区建设作为国家社会建设的重点。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内把社区发展作为其行政当局的六大政策之一。他把社区作为美国政治运作模式,旨在通过发展社区来消除种族、宗教、性别以及政治上的分歧。2005年初,新加坡政府推出总金额达十亿元的社区关怀基金,主要资助社区援助计划。

我国虽然对社区概念的提出比较晚,可成果显著。武汉市常青街常二社区举办了居民自己的节日“邻居节”,增进了居民间的了解,融洽了感情,加强了团结,形成了有难大家帮,邻里共享大家庭的局面。武汉市万松街办事处调动社区成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创造了万松平安街工作模式。

一、和谐社区的创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社区的所有工作都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为社区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为社区居民的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围绕大局,着眼发展的原则。和谐社区建设要有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学校、部队、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努力营造出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公平,相互兼顾的原则。只有公平,社会才能和谐,这说明差距、特别是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超过了警戒线就可能使社会走向失衡。但是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适当有些差距,这是社会有活力、有创造力、有效率的表现。所以要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差距,正确看待公平,学会互助互爱,学会同舟共济。

二、建立和谐的社区需要有和谐的举措,要建立和谐的社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治民主,居民自治。居民自治是指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依法解决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居民自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居民自治是城市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政权一直致力的政治目标。构建和谐社区是居民自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居民自治的推进又要以和谐社区为基础,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不可分割。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能主动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及时受理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以《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为依据,建立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在居民事务公开栏上进行告示。 (二)文化交流,促进融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扎实坚固的水泥楼房也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心灵距离的疏远,使“社会人”变成了“个体人”。社会的和谐首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集合体,就起到了促进人与人和谐的关键作用。文化活动就是促进人们交流的最好载体,健康向上,休闲娱乐的活动不光让居民在工作之余得到了放松,也使居民通过参与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而且通过文化活动,也可以更好地向居民传导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理念,通过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人心,避免了开会总结传达精神的呆板僵化,也有利于社区以后工作的开展。

(三)治安良好,社区稳定。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治安不稳定,严密的防盗门致使许多邻里缺少交流了解。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好坏,要创建和谐的社会,良好的治安状况必不可少。社区是犯罪多发地之一,社区治安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也关系到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只有让居民安心地居住,居民才能去快乐地工作。社区有警务室,治保组织健全,社区内无未成年违法犯罪,有社区矫正人员档案。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

(四)生态和谐,安家乐业。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现在看重的不再是一味的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寻求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随着房地产的逐步发展,人们对居住的关注已经从社区的规划、建筑和配套等物质层面转向社区文化塑造等精神层面上来。社区除了要有优美的环境,舒适的配套设施外,它还应该是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亲和力的和谐社区。人们渴望的是能亲近自然,放松自我的生态社区,能够有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有公共的活动、健身、休闲、交往的空间,提供一个交朋会友的良好场所,供业主之间交流、沟通。

(五)志愿服务,构建和谐。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融合,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深化社区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发挥志愿服务的动力作用,可以大大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建立。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制定有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

(六)党的领导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同时这也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一种责任。同时,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的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形成意义重大。社区党的领导班子健全,建立健全了党对社区工作的协调委员会,有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好,能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为居民群众作表率。

和谐社区的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为依据,认真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程度较高、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保障充分、生活环境舒适、公共服务完善、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现代城市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地。

参考文献:

[1]谢颖.论和谐社区指标体系[J].理论月刊.2007年04期.

[2]李友梅.社区治理: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J].社会.2007年02期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范文二:浅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我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本文从各级机关及领导干部、企业、公民三个方面对构建社会的共同责任进行了论述,倡导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大家和睦相处在美好的社会环境中过幸福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是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需要进行很长期的艰苦努力。高度的社会和谐不会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创建。

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自觉调整自己观念与行动,共同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一方面是各级领导机关,各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各级领导应该走在最前列。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公仆意识,有了公仆意识,才能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倡导的8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办事要出于公心,想事要心系百姓,断事要讲求原则;处事不随风转向,陈事要直言不讳;险事要挺身而出,成事要不贪钱财,败事要敢于承担责任。做到台上讲的与实际做的完全一致,嘴里说的与心里想的一致,表里如一。以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尚的人格魅力在群众面前树立起一座丰碑,为构建和谐社会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做好了,大家就会跟着学,也才有号召力。领导干部的模范行为是无声的号角。

二方面是每个企业。企业与公民一样都是社会的细胞,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更要追求“义”。企业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在为社会提供经济价值的同时,需要向社会显示其承担的责任;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时候,要通过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做为一个企业,要时刻牢记,要给予国家什么,给予环境什么,给员工什么,而最终企业会得到什么。目前推动的“企业公民”建设的目的就是寻求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契合点,达到互惠双赢。“企业公民”的要素构成,有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两大类。社会责任主要指法律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应具有强制性,如为政府提供税收,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执行政府的宏观政策,维护职工的权利,遵守市场竞争秩序等等;道德责任主要是指支持社会公益活动,福利事业,社区建设等,其特点是自觉自愿。每个企业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自觉,积极加入到“企业公民”建设事业中去。要强化个体利益目标与社会利益目标一致性的认识,做为企业,在管理上要突出和谐主题,坚持用和谐文化引领和谐企业建设,使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成为广大干部职工重要价值取向,从而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安微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矿难事故频频发生,产品质量粗制滥遇、污水废气偷排暗放等等。看似管理的缺失,其实暴露的是企业价值的危机。

三方面是每个公民。人是社会的细胞,没有每个人的自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和谐的肌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每个人来说,不仅要与自然之间的融和、与社会群体的“和合”、与单个行为之间的和睦,而且与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自我和谐却不在意,甚至做得很糟糕。有的对社会现象不见阳光,只看阴影,对任何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牢骚满腹,自己把自己搞得心不平气不顺。还有工作、事业与生活,单位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不协调,甚至顾此失彼。如果每个人心理充满了这样那样的冲突与不满,心理或生理会失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不但影响伤害的是本人,还会影响伤害到家庭和周围的人,如果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造成危害会更大。

自我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态度。实现自我和谐,是一个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成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过程。只有不为私欲遮望眼,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吾日三省其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透惑,管理得住小节,才能不断提高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在和谐自我的基础上去“齐家、治国、平天下”。

每个人都应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关爱成为一处习惯,让和谐融入到每个细节中。如果全社会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平等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果人人参与,不懈努力,社会各方面形成一种和衰共济,构建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和谐社会论文

2.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文

3.建设和谐社会为财政政策的目标论文

4.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基础初探

5.社会政策论文

6.浅谈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论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