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17-06-16 21:29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家长培养孩子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

1、倾听意识

一年级的孩子很善于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发言往往不关心,只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当学生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性急的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其发言,毫无顾忌地说出答案或指出错误。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

2、方法指导

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来,在幼儿园时又没有过多的学习任务,缺乏倾听的方法指导。因而,适时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要急于回答,等考虑成熟了再作出回答。老师叫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做到:不插嘴,不跟其他小朋友小声交流、讨论;仔细听小朋友回答问题的过程,并想想看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哪些地方他的意见比较好,自己还需要改进,哪些地方他的意见与自己不相同;等小朋友回答完毕,自己再举手补充,可用“刚才xx同学的意见……我认为……理由是……”“我想补充的是……”等方式与大家交流。

3、能力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听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口算分为视算和听算两种,利用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慢慢写算式或者出示小纸条学生进行视算练习,慢慢穿插一些听算题目到后面的没一节课前2分钟的听算训练。因为在听算中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积极认真地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其他因素的干扰。通过听算,使学生明白,我们不但要会算,更要注意会听,只有听清楚,才能算正确。 通过这些做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的倾听力。

家长培养孩子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

1、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同理,数学学习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家长们就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观察和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和运用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教材学习“几个和第几个”,孩子虽然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们的区别和实际含义。那么在超市排队付款,让孩子说说这一队有几个人?我是第几个人?孩子有了这样的实际经历,当然能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和区别。

再比如上街买东西时,让孩子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商品的价格,简单的算账,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决。比如一本书8元,给售货员10元,找回多少钱。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决。然后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告诉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让孩子爱上数学,养成数学联系生活实际的好习惯。

2、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的正确率如何将影响孩子的数学学习,口算是提高计算速度的基础。

一年级学的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二年级学的乘法口诀,这些都是以后学习计算的基础。

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口算的练习方法多样,可以将这些口算做成口算卡,让孩子看算式直接说得数独立练习,可以玩扑克牌(20以内进位加法),也可以利用在家做家务等时间和孩子一起对口令。

同时要留心孩子口算错误的原因,必要时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的思路。计算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孩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对于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摸一摸,通过动手自己尝试解决。

例如:“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搭成一个较大正方体”。很多孩子认为是“4个”。这时可以指导孩子拿出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到面前的图形,孩子们就明白“4个”不能搭成一个(正正方方)的正方体的原因,继续拼,当孩子发现需要8个小正方体时别提有多高兴。

动手操作看似浪费时间,实则收效大,孩子在摆的过程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中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