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16:38

公共管理是政府和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部门组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从而实现公共利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新发展与新挑战分析

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美国行政管理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商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共同协办,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十届)于2014年10月24-26日在中国成都成功召开。围绕“公共管理的新发展与新挑战”这一主题,本届会议设置3场主题报告,6个分会场,举行11场分组讨论,并特设2014年暨第二届国际行政伦理高峰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日本、韩国、英国、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荷兰等世界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公共管理学者参加了本届会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名誉主席、《公共管理评论》主编詹姆士•L•玻利教授,澳大利亚行政管理学会主席(2005-2010)、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安德鲁•鲍哲教授分别就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结构和层次;《公共管理评论》75年历程与未来趋势;政府绩效管理能力提升与价值培养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的设立,是中国改革开放36年来的经验总结,是各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提炼,也是未来改革的基本方向。高小平会长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价值目标的原则应从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治理文化、现代西方先进的治理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几方面来确定。此外,高会长还从价值、制度以及行动三方面剖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与层次。《公共管理评论》杂志犹如一面镜子反映了美国公共管理学科从杂志创刊至今的75间的历程。詹姆士•L•玻利教授作为《公共管理评论》杂志的主编,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杂志75篇顶级文章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这75年间美国公共管理涌现出的三种思潮:传统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价值管理。分析了这三种思潮在组织行为、核心价值观、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异同。其次,通过对论文征引数据的分析,玻利教授指出,公共管理学科应是一门多元性的学科。学科研究方法一定要灵活运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注重实证研究。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朝着多学科交叉互融的方向以及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政府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安德鲁•鲍哲教授认为提升政府绩效应当注重的是绩效管理产生的影响与后果而不是管理进程与产出。同时注重建立持续化的绩效管理并找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动因。通过专业人才与价值培养推进政府绩效管理。鲍哲教授基于澳大利亚在政府绩效管理与价值培养的经验分析了政府绩效管理影响测量的两个层级,以及如何提升组织能力。最后,将澳大利亚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与亚洲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了当前各国公共管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政府绩效管理与价值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围绕政府绩效管理与智慧城市管理、善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网络化和合作伙伴关系、“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5个议题,本届会议举行了11场分组讨论,8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和对策建议。

一、政府绩效管理与智慧城市管理

政府如何才能更快地提供服务、同时节省纳税人的钱?许多国家都迫切需要智慧治理。也许在众多手段当中,通过向企业家公开政府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够促进智慧政府的建设。毫无疑问,国际、国家、州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已经变得更加智能。然而,我们需要更准确地知道,电子政务能带来什么益处以及如何获得这些益处。一些国家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了研究。例如,印度计算机化火车票订票系统研究(艾什沃V.阿纳德),尼日利亚无纸化行政的前景(A.I.尤瓦捷赫),哈萨克斯坦电子政务政策的实施和演化,印度警务行政中的信息通信技术(拉姆•雷迪M.文卡特),信息技术在印度部落生活中的渗透(拉奥K.阿尔琼)。智慧政府建设引起了数位学者的关注。大卫•奥利弗•卡斯丹研究了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紧急事件财务管理的战略途径;萨科瑞•纳亚麦评估了泰国教育分散化作为促进智慧管理的工具的效果;贾斯汀娜•纳姆库伯和金塞利•纳曼加拉研究了赞比亚地方治理为提升效果和效率而采取的新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构;远藤哲也研究了日本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灾后复原过程中的农村创新型领导;莱布赛探讨了澳门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此外,其他论文也对南非公共基准管理以及欺诈和腐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善治与行政体制改革

什么是善治?这个问题的答案广泛,颇有争议。善治是确保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公正?还是主张伦理型政治领导?印度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尤其感兴趣,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包括:《印度的善治》(甘塔•多莱葛•拉奥),《基层治理授权》(K.希瑟拉玛•拉奥),《高效和善治促进繁荣发展》(N.N.奈克),《印度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困境》(D.斯里拉姆,阿姆瑞塔•杰哈),《公平选举的善治的基础》(拉内哈左维)。此外,俄罗斯学者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俄罗斯在建立促进金融和经济稳定的机制方面的经验,对善治进行研究。中国学者叶林等人的论文《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挑战、政策和善治》基于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搬迁至城市的农民工选择是否定居在某个区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许多制度因素都会影响农民工的选择,决定他们及他们的家人是否愿意成为长期的城市居民。这些因素包括生活福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险以及工作保障。

三、网络化和合作伙伴关系

公共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国内甚至跨国合作。这方面的论文主要研究这些机构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合作伙伴和代理,探讨协作组织/管理的新特点。其中,有几篇论文以印度公私合作关系的迅速扩张为背景,讨论了医疗服务供给(南迪塔•考沙尔,拉维德尔•考尔,瓦桑塔•古里,D.斯里拉姆),高等教育(妮哈),以及现代化公共汽车站建设(L.斯蒂霍)。此外,美国72个政府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其提供了多样支持活动,涉及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和会计(加里•施瓦尔茨)。还有学者从倡导联盟框架视角出发,研究韩国医疗改革中的非政府组织(洪秀珍、孟相浩)。另外,南非学者提出了一种整体性管理方法,来综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活动(弗雷德里克M.尤以斯)。

四、“大数据”与公共管理创新

公共管理是不断变化的研究领域和专业,尽管未来的事情不可预测,有少部分学者对即将面临的或是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课题包括全球环境下的应变策略,改变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人类,跨边境治理,创造新型行政过程和结构,培养新技能和新能力,提升行政领导力,采纳新的财政和问责工具,探讨新的伦理挑战。涉及以上一个或几个话题的论文包括:《全球公共管理:推动力和约束力》(Y.帕哈萨拉蒂),《公共管理在线项目典范—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华莱士•斯旺),《政策魔力:领导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里安特•努格罗霍),《危机和应急管理中的合作:单个任务多个部门模式》(辛格纳特•拉波汉达拉克),《援助美国无家可归者策略研究》(乔安妮•格拉姆),《公共管理/行政相关性作为南非公共发展模范的一个条件》(哈利•赫伯特•巴拉德),《财务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未来面临的挑战:南非案例分析》(恩瑞•库盖姆普),《中国公共管理大问题初探》(马修S.明格斯),《非洲理智主义促进未来行政领导和专业人才行政发展和领导力提升的模型研究》(卡里•莫夫奥),《印度警务改革潜能挖掘:猎狗突击队研究》(N.柴坦亚•普拉迪普),《成熟度模型在新兴民主/冲突国家能力开发中的潜在用途》(利达•波斯维尔,塔努施里•巴格瓦),《医疗卫生政务微博服务内容优化研究———以中国21个省会城市为例》(汤志伟、易可、张会平)。汤志伟等人通过实证分析了中国21个省会城市医疗卫生政务微博发布的26994条微博数据,研究医疗卫生政务微博服务提供现状以及供需存在的问题。

五、社会管理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包括:核心价值的鉴定和评估,专业行政建设和择优雇用,公职人员招聘和保留的人口统计学影响,重视和促进种族多样性,人才招募,能力评估,引介和评价绩效管理,培训需求和策略,同种工作和不同工作的薪资福利对比研究。涉及这些研究课题的论文有:《公共服务动机理论和公共组织离职意向:具有变革导向的公民行为的作用》(杰西W.坎贝尔,托宾尹),《南非基于性别敏感的服务提供》(B.C.姆邦奇兹),《公共管理行为培养和研究》(雷蒙R.布鲁斯)。本届会议特设2014年暨第二届国际行政伦理高峰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行政伦理专家围绕主题“善治与反腐倡廉”讨论了当前行政伦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借鉴与比较各国廉政反腐的经验,共商廉政反腐的对策与建议。大会组委会收到国内外学者提交的会议论文共679篇,录用333篇,会议论文集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学术委员会评选出8篇最佳论文及10篇最佳提名论文,并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从2005年至今,公共管理国际会议已连续举办十届,成为公共管理领域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之一。前九届会议论文集已成功获得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ofKnowledge(CPCI-SSH)的收录。2014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已送检。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公共管理论文

一、当前公共管理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

虽然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师队伍既年轻,又极具科研能力,但整个学科领域普遍偏理论型,讲起学术、讲起理论,滔滔不绝,但联系实践,广泛深入地进行案例讨论,解答现实问题,带领同学走出校园,既缺乏动力,也缺乏能力。大多数老师也是从校园到校园,本身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也无缘接受相关的培训,离“双师型”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尚未形成互惠互利的校地合作机制

公共管理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基于公共管理专业特点,单位范围主要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然而,现实中,这类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或是因为行政工作繁忙,或是因为缺乏指导能力,更存在认识上的问题,认为大学生实习是学校的事情,基地给予挂牌、安排实习已经是尽力协助了,毕竟它不是单位的本职工作,等等。为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多数情况下学校实习负责老师凭借个人的人情关系去促成,当负责人发生更换时,实习基地相应更换,导致基地的稳定性较差。地方上碍于情面接收实习,但并不觉得对单位有任何好处,校地合作观念和机制没有建立,基地的长效性就无从谈起。

(三)基地实习运行与管理制度化不足

实习基地建设需要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以保证毕业顶岗实习从计划—动员—实施—评估整个流程每一个环节的有效性。但现状是: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多受忽视或无章可循,致使有些学生在基地无所事事,严重影响实习效果,但实习效果再差,也一般不影响学生拿满实习学分,因为成绩评定在缺乏严密的制度和监督下,沦为形式化、走过场的活动。至于指导老师的履职情况则更无具体的要求和标准,除了评优,其他一概没有评价,尽责、不尽责结果都差不多。至于管理,除了要思考和撰写试图解决上述问题的实习生责任制度、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实习效果评价制度等等,还要从制度制定到执行到监督开展一系列的工作,这就需要专门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当前的实习管理工作由系副主任分担,没有专门的组织安排,更被认为是系副主任职务分内之事而无经费投入,实习管理制度化之路任重道远。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思路

针对现存问题,开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全盘考虑,这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给予充分重视;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构互惠互利的校地合作机制;规范各项实习工作制度,完善实习基地运行机制。

(一)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扩大见习课程的比重,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见习的积极性。教师们大多都认同实践教学的必要,只是囿于麻烦和安全的考虑。为了减少教师的麻烦,可在学院专设实践教务秘书一名,专为专业教师做好诸如联系实习基地、联系车辆、见习过程的安全保卫等一系列的行政后勤服务工作。同时,加大见习课程的绩效考核力度,对于有完备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效果突出的专业教师,加大奖励力度。第二,实行“弹性化毕业实习”,完善毕业实习计划。针对毕业实习时间僵化的问题,可考虑实行“弹性化毕业实习时间”。所谓“弹性化毕业实习时间”,是设想让同学在大四的秋季和春季两个学期里,自行选择自己实习所在的学期。要考研的同学,可选择春季实习;要考公务员和就业应聘的同学,可选择秋季实习。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担任客座教授,丰富大学课堂。利用基地丰富的人力资源,从中选出具备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能胜任教学或学生指导就业的人才,“请进来”,聘请为兼职教师,结合相关课程穿插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让同学们分享到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二)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建设,可以多途径、多方式,根据教师特点和专业建设要求,组织教师设计“双师型”建设的个人计划,在此基础上由院系进行统筹,合理有序安排教师参加各类实践能力提升活动。第一,组织教师积极申报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科研项目;第二,参加相关的国(境)内外专业交流与培训项目;第三,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地方挂职锻炼;第四,建立教师外派机制,选择有经验教师组成调研或咨询团队,为基地提供服务;第五,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密切校地关系,组织开展校内指导教师与基地指导教师双向交流活动。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促成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演变。完善专业教师到地方实践的监督和考核办法,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互惠互利的校地合作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有赖于校地双方建立多层面的、互惠共赢的、长效化的合作机制。否则,校外实习基地的牌子势必挂不长久。道理很简单,如果校外实习基地仅仅是被用来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实习的,基地每每要给实习生寻找岗位和指导老师,既增加了人力、精力乃至财力方面的支出,还给常规性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扰。也许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实习生的工作有助于基地的部分业务,但是仅仅为期8-12周的毕业实习,工作严重缺乏连续性,何以算帮到实习基地,而且实习是在学校规定的时间里开展的,而不是基地需要人手的时间,换而言之,在基地没有人力需求的情况下,基地还要安排学生实习。长此以往,实习成了基地的一种负担,双方关系拿什么持续?故而,建立互惠互利的校地合作机制是有其必要性的。第一,了解校外实习基地的岗位需求,结合学校“弹性毕业实习”计划,在基地有需求的情况下有序地输送实习生到基地实习,做到相互了解,需求共生;第二,根据高校科研和专业优势,为解决基地实际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人员交流,提供理论建议;第三,根据基地工作人员在继续教育和提高学历等方面的需求,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平台优势,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规范各项实习工作制度,完善实习基地运行机制

具体到实习的运作,离不开有领导、有组织、有安排、有落实、有监督。第一,学校与基地要签有合作协议,协议期三至五年,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合作的长期性,不因负责人的更替而中断合作。校外实习基地的调整与撤消,应经合作双方同意。第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领导机构和联系人制度。领导机构由校地双方领导代表3-5人共同组成,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磋商。联系人由学校和基地各安排1人担任,负责领导联席会议的召开和对领导联席会议精神的贯彻实施。第三,规范各项实习工作制度。学校负责制定和完善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毕业实习大纲、指导教师责任制度、实习学生责任制度、实习成效评估制度,等等。基地负责制定含实习岗位职责和要求的实习岗位说明书,开展实习生的过程管理和记录,负责基地指导老师的选拔、培养和考评。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2.公共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综述

4.公共管理类毕业论文

5.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有关于公共管理毕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