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
在考试来临之前,你知道要做哪些准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初三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历史期末必备考试点:四大发明
造纸术:
根据历史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到了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画 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 公认为是最好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
火药: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重要发明之一,人类掌握的第一种极速化学能释放物质,至十九世纪未无烟发射火药发明前近千年也是人类唯一的火器发射火药。标准成份是硝酸 钾、硫磺和木炭,一般认为发明于9世纪的唐代,其主要成份硝石公元前二世纪时中国就有文献记载,公元四世纪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黄白卷中记载了其助燃作 用,目前发现记载最早用于战争的黑火药配方是成书于公元1044 年的《武经总要》,其中一配方硝石成份已达57%.这时硝石己称焰硝,焰硝显然已是一商品名,此前黑火药已普遍用于炮竹和焰火制造。周密 (1232——1298)《癸辛杂识》记叙了人类首次军火库灾难:“…维扬炮库之变为尤酷。…事定按视,则守兵百人皆糜碎无余,楹栋悉寸裂,或为炮风扇至 十余里外;平地皆成坑厂,至深丈余;四比居民百余家,悉罹奇祸…。”1274至1281蒙元入侵日本的沉船遗物中已发现内装火药的爆炸炮弹。
印刷术:
印刷术发明应是以凸版印刷为肇始,而凸版是以雕版印刷为肇始,虽然孔版印刷发明更早,但古代主要用于织品印花。就字义而言,著痕谓之印,涂擦谓之刷,印刷 术于古代最大变革是大幅度提高了文献复制效率!故对古代印刷术发明定义应以[凸版连续著墨图文于纸]为始,因为凸版用于织品印花也很早(长沙马王堆一号汉 墓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的图案,专家研究是用三套凸版即定位纹版,主面纹版及小圆点纹版依次套印而成的,1983年在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过两件铜质印花凸 版。)。对近代新创的印刷方式发明则可宽泛改为[以技术手段连续为任何物体着墨印痕]。
指南针:
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指南针和指南车是两项发明,指南针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一枚灵活转动的磁性指针和一个方位刻度盘组成,指针永远指向南方;而指南车的关键部位也是指南针,但另有一套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让小车上的小木人也永远指向南方。发明指南针和 指南车的关键,是发现纵贯天地间的那种奇异而无形的磁力和磁力线。这种磁力极其微弱,但是足以让质量极小、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或磁性金属指针发生移动,而 且指针无论何时,永远指向南方。虽然当时的人还不能正确解释这种磁力的根源,不知道地球南北磁极以及磁极的作用,但是他们却极其聪慧地运用这一发现,发明 了指南针。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在古代,汉字都是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 上所留下的文字。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 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大部分 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 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划不定。
古时候称铜为金,所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铭文。金文始见于商代二里岗的青铜器,不过商代二里岗发现的青铜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数几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金文最多;至西周时,青铜器上金文已经较为普遍。 商代金文多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会意字。 这些字像一幅幅图画。
而小篆则是由大篆简化而来的。相对大篆, 小篆的形体结构简明、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 齐,偏旁也发生一定的变异和合并。与大篆相比, 小篆的已经不再趋近图画性,每个字的结构已经比较固定。据传说小篆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李斯负责整理出来。如果小篆的确是在短时期内整理出来的,则秦国必然有一个主动推广小篆和主动摒斥包括大篆在内的古字的改革过程。
在秦国以外的国家所用的文字被统称为“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属于古文字范畴,图画性强,形状不定,难识别。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攻破齐国 首都临淄,齐亡。至此,秦统一六国。嬴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实行一 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强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阶 级对全国的统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为 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由于皇帝的高度重视以及皇权统治的巨大影响,小篆迅速在全国推行,而纷繁复杂的 “六国文字”也随即退出历史。
而在小篆流行一段时间之后,民间又创造出一种比小篆更为简便、更为定 型的新书体。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隶书”。 隶书开始时是写得比较草率的和不够规范的小篆。等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隶书已经形成一种固定 的、规范的字体。隶书改篆书一 味圆转的线条为方折的笔划,适应了社会对文字书写方便和规范的要求。
作为初步形成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 后不断发展完善。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一般,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加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中说它“形 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更加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 汉末、三国时期,汉 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 捺、且有了”侧“、”掠“、”啄“、”提“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楷书的 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 一直沿用至今。
再来说说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 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 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 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 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 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 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 法作品。
而比较流行的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 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 而产生的。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