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科学活动教育幼儿
导语:科学活动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仅获得了广泛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了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发展了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如何通过科学活动教育幼儿
一、科学活动激发了幼儿学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
过去的常识教学,偏重在使幼儿掌握某一物体的知识,老师准备了有关实物或图片,采取观察、提问和总结的方式;做某些实验时,采取老师做,幼儿看,老师讲,幼儿听,并重复讲的方法,使幼儿掌握了这个教学要求,幼儿千篇一律的发言和背诵,使老师满意。但是,好奇心是幼儿固有的天性,对任何事物总想去摸一摸,弄一弄。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把老师的实验变为幼儿自己的实验,让幼儿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自己操作。例如在进行《磁性的性质》这一活动中,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己去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提问幼儿:为什么有些物品是磁铁的“朋友”,而有些物品不是?(磁铁能吸起的东西,就是磁铁的朋友;反之就不是)。这样通过老师的提问,幼儿经过自己的操作、摆弄,去发现和探索,并且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幼儿在与物体接触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提示下,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渴望得到答案,心里产生了探索的要求,这样激发了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求知欲是儿童发现问题的开始,它给幼儿的心灵带来探索性的思维。
二、科学活动能发展幼儿的自信心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调动和培养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自信心。由于幼儿在活动能力、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在活动中加强对个别的幼儿进行鼓励和辅导。
例如,在一次活动中,我注意到一位男孩子坐在《电流实验》的操作台前发愣,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问:你为什么不做实验?他说:老师,我不知道应怎样做?我耐心向他讲解电池、导线、电珠等材料的操作要求,指导他进行实验和操作,当他看到自己接触的电源能使电珠发光时,显得非常开心,我再提示他将两节电池叠在一起操作,看电珠会怎样?为了鼓励和培养他的自信心,我请其他幼儿来观摩他的操作,并为他鼓掌,从此他对自己的操作显得很有信心。
三、科学活动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科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由于重视幼儿自身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真正成为周围世界的主动探索者、学习者,充分表现了幼儿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他们能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程序。能独立地进行不同程度的感知和思考,认识整体、建立自己的表象和概念,并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例如:在《沉与浮》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语言是:“请你把这些物品一件件放入水中,看看它们会怎么样?”我观察到一名幼儿,他把一块积木投入水中,当积木从水中浮起时,他以手用力地一次又一次把这块积木按入水底,可是积木又浮起来了。(显然,他开始认为物体投入水中应该沉下去,但他发现的现象与他的想法相反)。
于是他进行了自我调节,停止了同样的操作,并自言自语地说:“积木是浮在水面上的。”在活动中,他通过多次操作、尝试,建构了他所理解的概念,纠正了他原有的看法。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的独立性,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发现这位幼儿只有在教师提问的引导下通过自我调节,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然后,再操作、发现。他掌握了整个活动的主动权,充分体现了他的主动独立性,而不是依附于教师,被动地等待指令,被动地接受知识。
科学知识对智力发展快、能力强的幼儿更有了“用武之地”,它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和兴趣,以及求知的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他们不仅想出多种方法去探索、发现,而且还会创造性地思考。例如在《沉与浮》的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在活动后都说:木块、海绵、塑料等物品都有浮力,铁和玻璃就不能浮在水面。但有个别幼儿把一个空玻璃瓶子轻轻放在水面,发现玻璃能浮在水面。
经过老师的提示和分析,知道玻璃瓶虽然是玻璃做的,但因玻璃瓶内有压力,故能浮在水面,如果把玻璃瓶装满水再放在水面上,玻璃瓶就不能浮在水面。通过这个实验,教师让幼儿创造性地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铁和玻璃等材料改造为水上用品的。
教师在幼儿活动前,先以教育者指导者与建设者的身份,引导幼儿选择材料,启发己有的经验,同时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独立自主,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培养创造性行为。
幼儿科学活动适合该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好活动、喜摆弄、爱触摸的需要,为幼儿潜力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幼儿参与科学活动,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如何通过科学活动教育幼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