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美国教育
导语:天才,中国教育、美国教育这几个话题一直是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现在小编就转了一美籍华人写的天才与美国教育,以供大家参考:
由於天才這把雙面劍的正負兩面作用,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天才兒童的全面培養,以加州為例,在2003至04學年,加州12年級學校(相當於大陸的小學和中學)總共有630多萬學生,其中有47萬多人被鑑定為各類天才兒童。在德州,全州公立學校從幼稚園至12年級總計註冊學生400多萬人,其中天才班學生超過33萬,約占公立學校學生總數的8.2%。
在天才班裏,其課程不能超出常規學時,學生可「跳」到任何他們適合的年級學習,學校除用天才教育經費讓天才學生去外地旅行學習外,還有意培養天才學生的「社會和情感需求」,讓學生領略教學內容之外的知識天地。
比如由加州大學系統提供的「COSMOS」科學和數學教育班,就是在暑期中為期4周的一種課程,在這裏天才學生可以初步學習光學、自動化工程等中學階段都不設立的課程。又比如加州教育促進研究所提供的「學徒計劃」,是讓學生在暑期集中用2周時間,與機器人學、空氣動力學、地球科學和新聞學等領域的專家一起工作,此後他們還可以經常接受這些專家的指導;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為3歲到13歲兒童提供的「自然探險計劃」,是讓學生們用一周時間探索自然界的不同地貌、生物和人類社會的不同文化。
教育學家們評價說,加州的「天才教育」方案重在發掘天才學生的多種潛力,在區別教育不同學生方面「邁出了大膽的一步」。
中國神童被埋沒了
對比美國1/4的孩子是天才,其實不是美國天才比中國多,而是美國人善於挖掘其人力資源,真正做到中國古人所說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大陸網站廣泛流傳的「中國差生」變「美國天才」的故事。8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學的「標準笨蛋」,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無奈之下赴美求學;8年後他成了全美動畫比賽個人組冠軍,並被美國老師評價為「是個天才」。
如今王楠子是費城藝術學院的大四學生,是該校動畫專業最出色的學生。透過動畫領域的開拓,他甚至已在美國貸款買了一幢三層小樓。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促使他的父親向中國的教育現狀發難。
一位大陸記者也曾講述了他所經歷的中美教育方式的不同。當他把10歲的孩子送到美國上小學時,他發現老師佈置的英文作業是寫論文:〈我怎麼看人類文化〉;歷史課老師還讓孩子扮演總統顧問,給國家決策出謀略;在中學的物理課上,作業是一個市政研究專案——城市照明系統的佈局;而道德教育上,卻是從一點一滴的愛護小動物開始,直到愛人類愛整個社會的博愛精神。
與美國天才教育相對應的是美國對有智力障礙孩子的特殊教育,美國的智障教育和天才教育同樣的發達,很多老師堅信:「沒有殘疾的孩子,只有殘疾的教育。」只要精心教育,每個孩子都能找出其獨特的天賦,從這個角度上說,每個人都是天才,天生我材都有用。
許多人反感大陸盛行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希望學習西方的「啟髮式教育」。其實「啟髮式教學法」並不像有些人所認為的是蘇格拉底首創的,它最早是由孔子提出來的。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學生還沒達到「憤」的狀態之前,(「憤」即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於解決而又尚未搞懂時的矛盾心理),老師不要給他太多的啟示;當學生沒進入「悱」的狀態之前,(「悱」既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於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老師不用去點撥他。
所謂啟發啟發,何時啟何時發,在中國古代就是有一整套教書育人的好辦法的,只是近代在大陸失傳了。目前北京當局最希望的就是培養出能鞏固其江山的革命後代,至於天才培養的重要性就放在培養「順服之才」的後面了。
天才与美国教育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