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篇一
《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摘 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文章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重要性;途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高校学生树立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学生作为 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在 历史上形成的对国家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 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极大地促进人民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在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与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树立报效祖国的理念,这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二、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
在高校开展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感。这是鼓舞大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就是指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中华民族情结,即这种人才能在祖国和世界任何地方想到为祖国做贡献。他们应具有胸怀天下、报效祖国的伟大胸襟。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阵地,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操的重任。由于高校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感、前卫的青年群体,他们在当今深刻变化的形势中,较之以往,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他们就会将这一切不如意归结为国家、民族与时代,从而发生反叛精神,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就会极易出现 发展不和谐的音符。而高校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这样,在高校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民族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理念。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源泉,它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与动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表现为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的竞争。因此,对高校而言,开展对大学生进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增强其国家认同感,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高校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建设
高校要建立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形成以革命人物、事迹等爱国主义宣传基地。一个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就是一段 历史、一部教材、一处课堂,它是一座蕴藏着真善美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宝库。通过对爱国主义宣传基地的参观,可以引导他们从中接受 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建设 中国 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去。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 政治理论课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参观学习,以增强大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开展中华历史知识教育及中国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始终贯穿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中国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历史,就是中国民族崇高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让广大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就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国家与民族意识,能在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国分忧,承担起历史责任。同时,更要加强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与建设新中国而表现出来的革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样,学生就会认识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从而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与崇高抱负。
4.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渗透爱国主义思想,突出民族精神这个主旋律。鉴于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让高校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结合时代的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将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画像、名言等张贴在教室、走廊、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以此来增加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场景与气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要根据时代形势的 发展,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爱国主义教育的复杂性与艰巨性,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 文献
〔1〕张莉、徐国锋.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低效的社会原因探析〔J〕.重庆文 理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1)
〔2〕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04.10.15
〔3〕孙伟.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手段〔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
〔4〕廖运华.关于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问题的探讨〔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4)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