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小论文_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论文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小论文篇一
《 软件技术专业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 》
【摘要】认知学徒制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在教学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推行和应用。认知学徒制继承传统学徒制的核心要素,融入现代学校教育中重视认知能力培养的理念,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软件技术专业
一、认知学徒制的概述
所谓认知学徒制(CognitiveApprenticesship),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专家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处理问题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可以将“认知学徒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尤其像办公应用、软件编程、软件设计、软件技术服务等技能要求高、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有必要根据培养计划需要,结合社会产业发展现状,设立与实际操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便有机会接触到实训操作,最大限度的与实际行业需要接轨,从而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二、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重视理论知识与事实知识在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应用。因此,这就要求在学校教学中,要把基本理论知识与复杂多变的真实情境相结合。这时,我们就要强调情境环境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就是要求学校为学生创造的任务环境与学生未来实际接触到的,并将所学的概念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中的实际环境的相结合程度。学校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个与实际操作环境尽可能相似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未来进行实际操作时能够尽快适应。
(二)互动性原则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个别化的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结合合作式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认知学徒制强调学习是有目的的模仿活动,注重培养学习主体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
(三)以人为本原则
职业教育是一种专门教育,是针对某种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与职业要求相辅相成。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门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认知学徒制正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了解学生的个性,明确社会发展需要,以学生个性发展、社会需要以及教学环境提升三者协调发展为教育思想。
(四)主动性原则
认知学徒制下的教学情境中,反思处于核心的位置。这是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和问题求解过程与专家、同伴或某专业的内在认知模式进行比较,以修正、完善自己的问题求解和任务完成的过程。学生要对观察到的专家活动进行反思,思考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将总结到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与自己完成的任务成果做比较,之后继续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存在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
三、认知学徒制教学环境设计方案
(一)建模。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专家将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将其运用基本概念、事实知识以及控制过程显现化。
(二)搭建脚手架。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但是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支撑,将学习的主动权和操作权还给学生,逐渐拆除脚手架。
(三)情境模拟。经过前两个阶段,学生学习的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候,教师需要将概念知识转入到情境化学习中,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
(四)独立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脱离教师的支撑作用,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突出重点,变化形式,使学生经过独立探索之后,对整个项目任务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五)反思探究。这一阶段的学习已基本接近尾声,是展示任务完成情况的阶段。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总体客观的评价,将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与项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作为综合考虑任务结果的标准。
四、职业教育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和经验,而这样的隐性知识与技能需要使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通过观察、模仿专家的操作过程,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因此,本专业在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等环节中有必要运用认知学徒制,将专家在软件设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显现化,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将知识社会化,最后内化为每个学生的隐性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实施步骤
1.案例观摩,引入项目。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和客户需求,将专家案例,即专家对项目进行的需求分析、软件概要、程序编码等系列文档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这其中包含大量的专家隐性知识,之后教师通过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文档注释工具,对软件设计中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思维过程进行标注和解释,提供学习资源,分发任务书以及评价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架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2.任务实施,技术突破。学生案例剖析之后的设计方案,由教师查看指导,评审之后,学生可通过小组形式实施计划。教师继续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提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软件设计的具体任务,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针对不同的设计文档给予适当的“脚手架”支撑。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和任务成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使显性化的知识社会化,结合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继续不断提供新的任务情境,并加大复杂程度,引导学生借助学习支架不断提升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支架,逐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合“做”与“学”统一的方式,培养自身的反思能力,在不断的修正、完善过程中发展问题求解策略,提高技能,逐渐拜托学习“脚手架”。
3.深入探究,反思评价。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软件设计的知识与关键技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任务进行研究和开发,让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具体问题与指导老师或小组同伴进行深入讨论,并引导学生逐步拜托学习支架,独立完成。任务完成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成果,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教师教师的逐一点评,学习者可以将之前学习到的概念知识与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整理提炼,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指导学生未来的实践活动。
五、结束语
认知学徒制的提出为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将认知学徒制与职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不仅需要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知学徒制重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认知学徒制教学设计理念的精髓更好的贯穿于职业教育中,这依然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琦,杨素君.论情景学习视域中的认知学徒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42-45.
[2]杨卉,王陆,马如霞.远程职业教育中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及其支持环境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45-48.
[3]杨海存,夏金星.认知学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62-65.
[4]滕亚薇.认知学徒制理论在网络学习中的策略设计和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2010.
[5]白书强.基于认知学徒制的虚拟学习情境设计与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2011.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小论文篇二
《 高职软件技术实践教学研究 》
【摘要】高职院校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限度与岗位融通。文章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模拟岗位工作过程,明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层次按岗位工作流程实施项目任务。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总结,让学生集体参予,独立完成,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项目管理模式;实践教学;应用
一、研究背景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如何合理架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项目式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尤其是高职院的课程教学。根据对高职学生学习的调查发现:尽管教师实施了项目式教学法,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却不尽人意。本文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教育创新、模拟岗位、提升能力”为理念,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为例,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教改理论研究,并将理论付诸于与实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二、项目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最开始的项目教学法中,人们主要是采用独立作业的组织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因此,也就更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1]。现在的世界知识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适应变化的世界是项目教学日益流行的主要原因。通过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参与相对复杂的、新的问题解决过程,促进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项目教学法还能够教授学生如何决解实际问题的复杂过程。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把成熟的技术、设计成功的新产品,引进、消化、付诸实施的技术性、工艺性人才。他们从事的是组织、管理生产和经营,实施生产工艺和经营等工作,要解决的是管理问题,经营问题,生产工艺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以实施知识为主体,重视实践性、技术性、技能性知识。教学中,不特别强调传授知识的系统、完整,除理论知识外,特别注重操作能力的培训。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为核心,组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要适应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复合岗位的需要,既要提高学生专项能力的熟练程度,更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那种只能胜任一种岗位要求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的流动性增强,职业变换的速度加快,高职教育必须兼顾学生就业和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高职学生虽然他们高考成绩相对偏低,但他们经过三年高中系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其专业知识几乎为零,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往往出现教师讲,学生跟着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只会依葫芦画瓢,而导致忽略了优秀学生和项目的培养;优秀的学生做的项目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很难出现有创意项目;落后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很难参与到项目中。实践教学质量没有保障。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项目管理模式来自于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模拟完整企业运营体系,在教学中实施项目管理。
三、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际应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项目为契入点,将课堂知识与岗位需求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事先精选知识点相匹配的若干项目,这些项目依据难易程度的不同,依次分为A、B、C、D四个等级,教师扮演项目经理角色。
1.项目立项
学生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所有学生不能达到同一标准,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有层次性。项目立项,就是在测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评定等级,选取项目。项目测试题可以是笔试题或者机试题,考试内容包括已学知识点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点。笔试题以问答题、程序题、逻辑分析题为主;机试题考程序员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测试完毕,统一评分。教师根据测评成绩等级进行分组,每组成员不超过4人,A级最强,D级最弱,分配比例为1:2:3:1。分组完毕,各项目小组从项目库中根据评定等级,选取相应的项目并予以提交。
2.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阶段用来确定各阶段、要完成的活动和任务的工作分解结构,明确要完成项目的资源总需求。本阶段各项目小组进行组员任务分工,教师指导各项目小组完成并提交《项目计划表》,教师对提交的《项目计划表》进行评审。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组别,教师要重点进行指导。
3.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过程。这一阶段,需要对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在软件工程当中的“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本阶段,教师讲解、指导如何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各小组完成后予以提交。
4.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是以项目的总体目标出发,对整个项目在进行系统分析后,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总体方案,并生成《系统设计说明书》。本阶段教师讲解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规范与要求,讲解设计工具的使用,指导学生完成《系统设计说明书》,教师对各小组提交的《系统设计说明书》进行评审。
5.编码&测试
编码&测试阶段各小组按设计方案,实施代码的编写与调试。为了保证项目进展的可控性,项目经理监控项目小组的进度,组长每天提交《小组编码进度控制表》。编码课原则上不建议教师参与,由各项目组长主导。期间,教师可以对各小组的完成进度进行监控、答疑。但应以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为主。
6.项目答辩
项目答辩环节旨在帮助各小组完善项目,弥补项目设计中的不足,同时也是检验各小组项目完成质量的重要手段。各小组对项目测试完毕,准备项目讲解PPT,教师指导学生讲解,班级内挑选项目答辩主持人,交叉答辩。教师根据项目小组项目讲解和展示情况对项目功能评分,填写《XX班XX小组项目验收报告》及《XX班项目答辩评分统计表》
7.项目总结
各项目小组结合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针对项目编写中出现的不足,肯定优点,针对项目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编写《项目总结报告》并提交。
四、小结
项目管理式教学,,是学生为主导,以小组形式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按照项目管理式教学的要求,学生独立地获得信息,独立地制订方案,独立地实施方案,独立地反馈信息,独立地评价成果,学生通过这种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职业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当再次碰到新的任务时,学生就不再会束手无策了,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治中.高职高专“创业为驱动”的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J].哲理论坛,2009(8).
[2]马成荣.职业教育要做到专业与产业、企业、职业的三维对接[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1(1):1.
[3]杨凤翔.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3,54.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小论文篇三
《 软件技术专业教改实践研究 》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尤其是伴随着我国信息现代化伟大战略的提出,软件行业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然而,对于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来说,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软件人才的培养往往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当然,也有一些软件技术培训企业所进行的短期培训。由于软件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因此,市场对软件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在软件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能力,成为了当前软件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关注点。
关键词:能力培养;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培养一批具有高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软件技术的教学必须从市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进行软件技术专业的改革。
一、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改的现实意义
学校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地方,承担了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如果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这将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尤其是软件领域,软件专业的专业化水平很高,而且对学生的运用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因此,软件教学必须坚持结合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针,使学生能够通过软件教学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能够使软件技能得到提升,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如果现阶段的软件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那么就会造成教育资源和教育人才极大的浪费,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改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首先就需要进行软件技术教学的教师,要及时把握软件市场的技术需求变化,当然,进行教改的前提是,软件技术教学老师必须要确保学生具有专业、扎实的软件技术,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既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也可以接受来自市场的挑战。例如,在Net和Java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到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
(二)学校在校内建立专门的集训基地
课堂上的学习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限的,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软件知识,必须要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反复练习,然而一般的校外企业为了公司的工作效率,都会要求学生进行全勤工作,这对于有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很显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专门化实践操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值得注意的是,校内的实训基地必须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实训基地的培训项目进行明细化设置,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使专业技能得到提高[2]。
(三)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对接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社会的需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做到学以致用,学校应该和软件公司签订合同,保证学生能够拥有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的机会。通过在企业里面进行实习,学生可以对软件项目的真实案例有一个真实而又贴切的感受,除此之外,通过在企业里面的锻炼,学生可以增添实践操作的经验,改善了自己实践工作能力不足的现象,为学生以后进入企业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学生们可以提前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提前养成职业习惯。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保障方法
(一)教师队伍素质过硬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在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中,老师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软件技术的老师大多来自高校毕业生,因此,老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牢固,但是专业技能却略显不足,所以,为了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需要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为了达到对老师进行培训的目的,首先就需要学校为老师提供一个进行专门培训的基地,让老师通过基地的培训能够掌握专门的技术能力[3]。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与企业达成协议,允许老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工作,以便保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训。
(二)保证教材的高质量
对于教学来说,教材不仅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且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托。因此,教材的质量不仅会关系到老师教学的质量,还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选取教材时一定要保持慎重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学校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分析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结合软件市场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了解到市场前沿需求。其次,学校还要坚持精选教材,学校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要选取当前软件领域最先进,最精华的教材,保证教材质量。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编写一些题库、练习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建立完备的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应该针对社会的需求,建立一套有关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使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此外,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针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机制,使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于能力的评价。
四、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掌握软件技术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且软件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进行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4]。
【参考文献】
[1]刘小宝,申时全.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嵌入式技术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及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0.
[2]李景龙,陈国林.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训室教学改革[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1.
[3]邓宾.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整体教改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4,03.
[4]朱翠苗,郑广成.基于ITSS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产学并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软件,2013,06.
有关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小论文推荐:
1.计算机软件开发及未来发展的研究分析
2.计算机软件技术论文范文
3.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论文
4.有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论文
5.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关论文
6.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概论论文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小论文_计算机软件技术研究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