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

发布时间:2017-03-03 12:48

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不妨找一些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来看看,那么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

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成功,来自有梦想,肯坚持

作者: 梁阁亭

她出生在福建山城永安一个普通的穷人家庭,从山区长大。小时候,她发现每次哥哥从山上回来,篮子里的果果都比其他伙伴的多。他问哥哥,哥哥用衣角擦擦脸上的汗水,告诉她:“我在树上摘的和其他人差不多,下树后,其他伙伴急着回家,而我会把树下草里的每一个果果捡起来,这样才会更多一些。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篮的才是自己的。”,哥哥说这话的时候,仰着头,一脸坚毅。她用清水洗去山果上面的泥土,放进嘴里,真脆,真甜。捡起每一个小果果,拾到篮篮的才是自己的。哥哥说的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从此种到了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向上吐芽,向下扎根。

1994年,初中毕业的她,考入福州师范艺术学校幼师美术班。在学校里,她努力地学好每一门课,她觉得这些课都是自己成功路上的一个个小果果。幼师毕业几年后,她的心中有了更大的梦想,毅然辞去幼儿教师的工作,选择了北漂,无论多么苦,她都没有哭过,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清楚地懂得,所有的苦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那个梦想:进人演艺圈,成为一个演员或导演。每一天,她都为这个目标默默努力。困窘中的她没有想过放弃,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在内心。

天道酬勤,凭借扎实的根基和不懈的努力,她纵然一跃,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除了用心学好自己专业课程外,她还经常去旁听表演系的课程,表演课、形体课、台词课,还有语文、政治、外语等必修的文化课,她都当成是一个个甜滋滋的山果果捡起来。为了学好英语,她一到暑假就去北京新东方英语学校苦学英语,她相信外语也是一个小果果,不管以后做什么,学好它,终究会用得着。一有机会,她就去参与演戏,锻炼自己。不管角色大小、台词多寡,她都全心投入,把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她觉得应该珍惜命运的垂青,对每一个到手的角色都兢兢业业,这为她赚来许多意外的加分和机会。

2005年11月2日,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命运让我和“姐姐”狭路相逢,我终于踩着点儿了。这一年,她主演了着名导演顾长卫执导的影片《孔雀》。在《孔雀》里,她的角色是内心安静淡定却又为了爱情热烈奔跑的痴情“姐姐”。这部影片在参加柏林电影节时,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接受多家国外媒体的采访,无需翻译,毫不怯场。

媒体兴奋地评价她为“章子怡之后又一个具有国际明星潜质的女孩”,有人甚至开始叫她“小章子怡”。她微笑处之,她知道出色的谈吐只不过是原来努力捡起来的一个果果对自己的回报而已。

一次次准备,一步步努力,捡成功路上的每一个个小果果,她开始成为目前大银幕上炙手可热的演员。她是《七剑》里灰头土脸的村姑,是《花腰新娘》里媚惑的彝族姑娘凤美,是《紫玉金砂》里的曾家大小姐,是《门徒》里鬼魅一般的吸毒者,是《证人》里一口流利粤语的律师,是《红河》里的智障少女小桃……

为了演好《红河》这部电影,她每天早上都会跑步到桥头看越南人过关,看他们来买菜,也跟她们聊天、推车,学习说越南话。拍戏的过程中,她差一点就跌入深不可测的悬崖。但她说起时,依然很是淡然:“扮演这个小女孩阿桃,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她的肢体动作,而是她的眼神。小孩子的眼神都是最纯洁、最闪亮的。我觉得这是这个人物的亮点。”在剧组见到张静初,是在吃晚饭的时候。没有名正言顺的小灶,没有前呼后拥的排场,她随手拿了一盒工作餐走进了旁边的一家茶馆,在冰冷的冬天里一口一口地吃着冰冷的快餐,连口热汤也没有。这是一个不张扬、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女明星。但一旦进入拍戏状态,看她的眼神,你解读到的是无一例外的专注与自信以及对角色极其到位的理解。

她就是张静初。这个而立之年的女子,外表虽然娇柔,内心却异常坚强,有梦想,肯坚持。谈到成功,张静初一脸微笑:“成功从来没有捷径,我只不过是恰当的时间,及时将每一个果果捡起而已。对我,梦想才是最甜的果果。”

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你宁愿早挨打还是晚挨打

作者:王学富

许多人都不知道,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幼年时期有一段奇特经历,对他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皮尔伯格是个孤儿,被送到一个孤儿院。这个孤儿院有一个规定:这里的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受到一次体罚,这没有选择,但可以选择什么时候挨打——早晨起床之后、中午或晚上睡觉之前。

所有的孩子都选择把挨打的时间尽量往后拖,最后拖到晚上睡觉之前。只有一个孩子,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挨打。这个人就是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的想法是,反正这顿打是免不了的,那么,晚挨打不如早挨打。早晨挨过打了,就不用担心了,他就可以轻松度过一天中的剩余时光。而那些一直把挨打的时间往后拖的孩子,从早晨起床就在担心挨打,一天没有过好,到了晚上,这顿打还是躲不过去。

我不知道斯皮尔伯格后来是怎样看待生活的,这个故事在我看来,折射出一种人生态度,选择是一种能力。

受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就跟被送到那个孤儿院里去的孩子们一样,只要我们进入了人生,这就成了无法选择的——我们无法选择不受苦,我们只能选择受苦的态度,是逃避,还是面对。

人性有一种本能,就是逃避。即使受苦不可避免,还是想尽量往后拖,反而让生活中可以享受的部分也渗透了担忧。但人性里还有一种直面的趋向,它让人的眼光可以越过受苦的遮蔽,为自己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去成长。这样的人总会选择用更成熟的方式应对人生之苦。

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基于对人生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是,生活是艰难的,人生不免有痛苦。另一种理解是,生活是容易的,人生必须快乐。抱着前一种人生观的人,对生活有真实的理解,对人生也做好了准备,愿意并且能够承受生活的艰难,并在受苦中尽量创造快乐和意义。抱有后一种人生观的人,在遇到人生的艰难挫折时,会拒不接受,他们抱怨、躲避,却躲不掉,反而让自己生活得很不快乐,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有一些强求在生活中必须每时每刻都快乐的人,发展出了心理症状。

受苦是一样的,但受苦的意义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态度,在很小的年龄就会显露出来。在孤儿院的那群孩子中,斯皮尔伯格显露出他的成熟来。也正是基于此,他选择了一个更为成熟而丰满的人生。

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逆风前行

作者:朱吉红

周春明,被誉为台湾“出租车皇帝”、中国的“卡耐基”。

49岁那年,他成为中年失业一族。无奈之下,他开起了出租车。刚开始,他整天穿着短裤背心,吊儿郎当地开着一辆出租车,无精打采地打发着无奈的日子。

这天,有一位顾客临下车时真诚地告诉他:“出租行业竞争激烈,你这样对待工作,会随时因为缺乏客源而失业,那时,你怎么办?”

一语惊醒梦中人。周春明意识到:“我要改变自己。既然我做了一名计程车司机,就不要嫌事情小,回报少,必须用心去做,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从此,周春明真的变了。很快,他戒掉原来抽烟喝酒嚼槟榔的习惯,只要出门开出租车,他总是西装革履,一尘不染,容光焕发。

一天,一位女士突发重病,奄奄一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这是一次冒险的生意,很多司机都怕找麻烦,不愿意拉她到医院。但周春明在发现这位女士的第一时间,迅速将她送到医院,赢得了抢救时间。这一举动感动了这位女士,她主动给周春明介绍客源,口口相传,赢得了一批长期固定的客源。

还有一次,一位盲人按摩师坐出租车时忘记带钱,周春明赔着钱,亲自护送他回家,让对方感动不已。后来,这位盲人同样用积极为他介绍生意的方式来表达感激和信任之情。虽然出租车行业竞争激烈,但他却不受影响,每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到了后来,有人想坐他的出租车,还需要提前预约。

一次次的真情付出,让周春明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更多的乘客成了周春明事业中的贵人,而这些贵人们也为周春明编织起一个大大的财富网络。于是,周春明从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一跃成为“出租车皇帝”,从一个失业者到成为企业管理培训的高级讲师,并因此创造了两个台湾第一:第一位被台湾著名的《商业周刊》报道,被200多位教授和老板排队指名服务的出租车司机;第一位应国际著名企业——台湾南山人寿等多家知名企业邀请去做演讲的出租车司机。

站在演讲台上,周春明多次告诉大家:“每天,都用心去准备;每天,都倾心付出。因为脚踏实地,不言放弃,终有一天会站在人生的领奖台上。”而且,每次演讲结束,他都会刻意搭计程车回去,想让自己随时站在原点,好好感悟开出租车这门学问。

后来,周春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了一部《计较,是贫穷的开始》的励志书。在自序中,他说了一段话:“计较,是人性的缺点,它让我们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特别是对于金钱的计较,当一个人和钱斤斤计较的时候,钱也会和你斤斤计较,所以我看得很开。当你不是为了钱而活着的时候,你才可能获得更多的钱,金钱仅仅是成功的附带品罢了。”

周春明的创业经历再次向人们验证了一个道理——“心有多大,路有多宽”。的确,人活一世,得意与沉沦都在所难免,也是必然经历。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无论你扮演何种角色,处于何种境地,只要记住“心有多大,路有多宽”,忍人之所难忍,行人之所难行,一路向前,不畏艰辛,你一定有机会逆风前行,实现人生的辉煌。

青春类真实的经典励志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