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名称变迁
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官职名称变迁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官职名称变迁
中国封建王朝官职称谓与变迁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古代官职变迁称谓考
一、授予、提升官职类
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享受某种特权。如:张合“特进”加封之官衔。《失街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辟:①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如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被征召)公府不就。《张衡传》 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选拔委以官职。如 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谭》
进:⑴推荐。如 臣进西门豹。⑵出来做官。如① 是进亦忧。《岳》 ②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 更选将官。《谭》
察:考察和推荐。如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 ①周公子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孟子告子下》 ②封功臣皆为列侯。《后汉书 光武帝纪》
当:任,充当。如 当侍东宫。(担任侍奉太子的职务)
拜:授予官职,任命。如 拜臣郎中。
除:拜官,授职(指辞旧职任新职)如 除臣冼马。
授:授给,起。如 即军中拜授。
点:指派。如可汗大点兵。
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起用,出任,做官。如 辛苦遭逢起一经。《零》
简:任命,选拔。如①简能而用之。《思》②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
升:升官。如旋升宁夏道。《谭》
擢:提拔,选拔。如 擢瑞户部主事。《海》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 过蒙拔擢。《陈》
陟:提升,提拔。如 陟罚臧否。《出》
赏:由皇上特旨颁布,赐于臣下官职爵位。如 赏袁世凯‘侍郎’。
二、调动官职
迁:①升迁。②调动官职,改任。③降职。如 迁我京职。《肃》。再迁为太史令。
转:调任。如 再转为太史令。
徙:调任。如①徙齐王信为楚王。②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衡》
调:调动,调迁,调升。如 婿竟不调。《肃》
移:特指调任。如 贬潮洲刺史,移袁洲刺史。
补:补充空缺官职。
改:改任官职。
三、兼职,代理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秘史。
领:兼任较低的官职。如 又领扬州刺史。《晋书•谢安传》
行:代理官职,指比本职低的兼职。如 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理:代理、暂任。如 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本职高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假:代理或非正式的官职。如假司马。
四、降职,罢免类
贬:降职。如 贬连州刺史。
谪、适:被罚流放或降职。如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②谪居卧病浔阳城。③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谪戍:有罪人被押送到边远地方去驻防。如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出:①京官外调。如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②由家居而出任官。
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如 放宁夏道
黜:废,贬退。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绌:通黜,废弃,贬退。如 屈平既绌。
左迁:降职(贬官)。如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迁:流放,放逐。如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夺:削除,罢免。如 胁服夺其官。《鸡》
罢、免:罢除、停职。如 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②免官削爵。
革:革除。如 革职查办。
废:黜废,罢官。如 不胜其任者废免。
去:被调离。如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解龟:罢官(因古代官印上方的印纽常做成龟形,称“龟纽”,故有其称)
乞骸骨:旧时官员年老自请退休,如 上书乞骸骨。《衡》
五、其它
复:指恢复旧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
下车:官吏初到任。衡下车(新上任),治威严。
仕宦:做官。如仕宦于台阁。仕官:任官职,做官。
用事:执政,掌权。当权。如① 并慰告其军中用事者。②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③赵太后新用事。《触》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如赠太子太保。《海》
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处理政事)。如 视事三年。《衡》
登朝:指做朝廷的官。
赴:赴任。
退:辞去或失去官职。如 ①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②退亦忧。
致仕:①官员退休。②交还官职。如②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致政:①归还政权。②辞官卸职。如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古代官职名称变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