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

发布时间:2017-02-15 10:59

高中教学运用教育叙事,能够为学生呈现可能的教育生活、提供个人化的实践知识、展现叙事研究与写作的方式,本文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仅供参考。

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篇一:

高中数学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们高一上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又是高中的基础内容,是在充分理解和掌握集合、函数的基础上的延伸。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充分联系生活,让学生喜欢这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对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函数内容要求学生对其理解并掌握,并能根据条件灵活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在研究几种学习过的特殊函数时,我们举例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定义、图像、性质,加深学生对这几种函数进行理解和区别。比如现在全球关注的“人口的增长问题”,我先从资料上查到一组数据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组数据推测出以后的人口的大致数据情况。学生很快会根据数据分析绘制出大致图像,然后根据学习过的几种函数图像选择和人口问题的图像近似的函数模型,这时学生由于图像描绘的差异会选择不同的函数模型,但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模型还是很近似的。由学生说出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这时我再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处理数据,显示图像,对比学生选择的函数图像与实际人口的图像的差异,再分析这些结果哪个更符合数据事实,由学生自己选择并分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通过对人口状况的数据分析,培养了正确运算、处理数据的能力;通过描点、制表培养学生的画图以及绘制图表等技能;通过建立人口预测的近似函数模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数学建模的能力;通过对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通过对人口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控制人口数量和保证人口质量的战略意义,增强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意识。

从这个例子课中我想到了如何处理知识教学中直观数据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由现实生活中具体实物的感知开始,通过观察、操作、语言描述逐步建立问题与知识的联系,而教师在其中只要引导学生逐步去完成而要进行的步骤是什么即可,这对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有很大的提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反思这例课,我认为首先在设计上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其次,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初步用函数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经常进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新课标的精髓更深入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内心,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成长,从而更好地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学生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篇二:

说来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几年有余了,谈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方法,自己感想颇多,现在的我比较注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目标。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那时是在讲数列问题,是要求学生把握通过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课堂上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前几项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些题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学生也冥思苦想,当时我感到很纳闷。在课后,我做了仔细的思考和调查,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就连优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但是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都能很认真的在思考。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明数学规律题。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够解释回答的题目。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通过我的提示,更加激发了她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又一节课开始了,孩子们都很期待这节课,都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且有的同学直接向我提问,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样子,有些同学还真为我着急了。其实我想由这种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何着手解题,思考依据。当我将同学们提出的不懂的题目一一解释回答出来时,并肯定了她们的提问时,她们的开心劲似乎无法用语言加以形容。接下来,我顺手推舟,让同学察看一系列数列,让他们去试着寻找规律,虽然在解决时不时的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问题终究让学生解决了。此时,我从心里佩服她们,给了她们最真切的鼓励:你们真了不起!然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自己试着从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公理”,学生们很乐意,也开始动手总结了。整个学习过程便得是那样的轻松,活泼。经过大概十分钟的归纳,学生有了自己的结论,然后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带经过一番热战,有些对于结论持有怀疑立场的学生也撤销了疑虑。课后想了很久,这节是否是成功的呢?

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篇三:

作为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要上习题课,但有一节习题课始终让我难以忘记.之所以难以忘记,是因为这节习题课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艰辛,快乐以及众多的反思和感悟!

那节习题课是学生学完均值不等式以后的一节习题课.上课前一天,已经把有关的习题印刷好以后发给每个同学,给学生课前充分思考的时间.原本节课计划是把所发的习题都讲完,结果只讲到第四题,关键就在这个第四题上.题目是这样的:”已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当时作为青年教师,我对这道题目的处理计划是:事先看看同学做的结果,如果基本都做出正确答案,那就轻描淡写地说说思路就想讲下一道题目.结果学生大部分都得出了正确答案,所以我就按原来的计划把这个题目的一种解题思路大致说了以下.结果意外发生了!班级的很多同学举手提出质疑,他们对我的解题思路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其中大部分同学的想法是觉得我的解法不简练,个别的同学对我的解法没理解上去,说白了就是没听懂.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也只能暂时把讲课的进程停下来,要听听同学们的不同想法.

我当时给出的解法是这样的:因为,都是正数,所以,进而得出,故答案为:4

下面是当时的学生给出的几种典型的解法: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解法四:

解法五:可令则

解法六:

解法七:因为已知条件和要求最小值的表达式都是对称轮换式,所以只有当时候取最小值,故最小值为4.

对这些不同解法,学生口述,我在板书的过程中,我内心里是惭愧和欣慰交融在一起.惭愧的是自己对本节课的准备还很不充分,也感受到自己的业务功底还不够厚实.欣慰的是自己的学生并不仅仅把自己的学业看做是一种无奈地要去完成的任务,有个答案就完事大吉,而是要把结果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而且不少的学生还有那种对方法的求简,求优的意识,这个是非常难得的!由于同学们提供的解法太多,在还有几分钟时间下课的时候,才把这个题目真正地讲完.回顾当时后来几分钟的时间里我的做法,说句心里话,我现在还很佩服我自己的.首先归纳了前五种解法的各自特点,然后我说明了自己的解法与解法六是本质上是一类做法,但自己的思路显得不够流畅,思路就象折线那样,感觉不舒服,不自然,但同学们给出的第六种解法,简明扼要,思路流畅,自然和巧妙!感觉很美!第七种解法更是从填空题的特殊性和这个题目的特殊性,即对称性,针对这个题目,整个解法中是最好方法,而且告诉学生,第七种解法是我开始没有想到的.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敢于承认自己的问题.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教师的诚实,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做人不但要诚实,还有敢于面对自己的短处.有短处并不怕,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短处或看到短处后不敢于面对它,因为人是在不断发现短处并直面自己的这些弊端而改掉自身的短处中成长起来的.

这节课上完当天,我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其中最值得自己反思的是:对课堂教学的课前备课的认识不足,再就是对数学教师最基本的一个能力要求,即解题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到位.如果当时上课前,多思考和研究本节课中第四题里所蕴涵的丰富的数学和思维素材,我想也不至于出现让我感到意外的情况发生!在教师主动的状态下,自如地讲好本节课的话,不论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角度,还是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角度,能使学生能有更大的收益.还有就是对解题理论的研究还很不到位.首先,这个题目要让学生彻底地弄明白,实际需要向学生明确:一个题目有这么多的解法的本质原因,即形成这么多解法的根源就是不同角度地观察这个题目所蕴涵的知识或题目结构特征后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的结果;其次本题所体现的不同解法体现了解答这个题目的通法的多样性,但其中解法七本身有明显的局限性.如果题目不是填空题,而是个解答题,这个通法是不可用的.

作为中年教师,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但凭借本人现在对待教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以及今后的更加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篇四:

幸福,对于当下急功近利、欲壑难填的国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是不是13亿中国人就有13亿种对幸福的解读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一个从教7年的年轻教师,一个对生活要求不算太高的年轻教师,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这其中虽然伴随着成长的跌跌撞撞,但是我一直坚信,我能成为一名因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福,同时我也乐在其中的老师,因为彼岸花开,希望永在。

幸福来自彼此的喜欢。

20xx年秋天,我踏进了亚林一中的校门。我认真备课,我虚心求教。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听数学组其他老师的课,认真做好笔记,回寝室后我就认真钻研反思,我与前辈的差距在哪,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成长。很快,我的勤奋务实有了回报。学生看见我,老远就跑过来,问这问那,课堂上学生的小眼睛都瞪得圆圆的,自然成绩错不了。有一个叫张浩的学生的妈妈找到我,说张浩近一段时间特别愿意学数学,而她因一些小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问我能不能帮她劝劝孩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欣然答应了。结果是皆大欢喜。所以,这一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就要做到既能走到学生身边,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彼此喜欢,彼此不设防,幸福才能悄然来临。

幸福来自彼此的尊重。

学生尊重老师,理所当然。其实,老师尊重学生也是理当如此。20xx年,因为我教学成绩突出,我被调到高一年组承担文科重点班的教学任务。说起这届学生,就不得不说一个叫张纪元的孩子,他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数学141的高分,成为松林管局文科状元。对于刚接触的这个年组第一却选择文科的优秀学生,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赢得他的尊重。我认真备课,做大量的高考题,为他量身选择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习题,哪怕是在我高三每周42节课的时候。如今已中国政法大学大三的他仍不时地给我发短信打电话。不仅是张纪元如此,那届学生见我都会很亲切的喊我一声“晓秋老师!”所以,这三年我成长最快,虽然是被学生撵着成长起来的。我的总结是,不要小瞧学生的能力,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学会彼此尊重。

幸福来自彼此的认同。

我一直认为林区的家长易于沟通,只要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家长就会认可你。20xx年春节,邵明洋的爸爸问了好多人之后,终于打通了我新换的电话,就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他说,孩子是花了8000元钱上的高中,初中数学倒数,如今成了数学成绩年组第一的优等生,他很感激。放下电话,我的心中溢满了幸福感。一个老师的价值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他就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我把这样的认可当成我最高的荣誉,千金不换。

人往往因为生命的不完美而感到有所缺憾,也因此感慨幸福的难得。就如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蚤子。不要苛求幸福,其实它就在不远处,也许就在彼岸,在你思维的转角处。感谢让我成长,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的学生、家长、同仁。

看,彼岸花开,幸福常在。

高中数学教师教育叙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