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3-08 18:34

特别是在初一这一阶段要怎样有针对性的做语文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皇帝的新装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滑稽( ) 赏赐( ) 钦差( )

妥当( ) 呈报( ) bì( )下

xūn( )章 yù pìn(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在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都没有睡,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神织布,但是一跟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

(3)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采和稀有的花文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

( )

(4)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要一下他的新衣服。(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我们都在忙忙碌碌:为工作奔波,为生活操劳。总有接二连三的事情让我们无法停下忙碌的脚步。

B.人民监督员与检察官的意见完全一致,这绝对不是随声附和,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检察官秉公执法。

C.反复思量后,王振耀辞去了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一职,他解释这只是为了一心做慈善。人们赞扬他是不可救药的人。

D.叙利亚发生骇人听闻的惨剧,国家安全总部遭到自杀式爆炸袭击,国防部长达乌德•拉杰哈以及国防部副部长阿塞夫•舒卡特被炸身亡。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C.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D.“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

5.修改下列病句。

(1)文章最后一笔,提升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2)这样的写法,既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周密思考。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

他不仅让他们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还让他们共同经历和体验过了童话世界中的现实和理想。尽管生活会让我们流下眼泪,尽管生命中有无可奈何,可是,我们会一直爱她,含泪爱她,直到永远。

正如他所说:“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1)文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他们”是指____________,“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灵魂飞翔了二百年”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写下面这副对联。

上联:骗子空机织布 下联:皇帝____________

8.仔细阅读右边的漫画,并联系《皇帝的新装》一文,说说这则漫画的深刻含义。

阅读“当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它一次……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话的内容。

10.诚实的官员、皇帝、百姓都违心地称赞布料的原因是什么?

11.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12.皇帝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但他还是“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表现了什么?

成功的实验

①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往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芬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实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实验?”

③“在格芬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死人重新活起来。这种实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④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________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________,________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⑤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商人,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实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⑥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⑦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⑧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⑨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让死人重新活起来,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⑩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实验”成功了。

13.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14.商人、侄子、女人、市长给两个大学生写信、寄钱,让他们停止实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商人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侄子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人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长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中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6.文章题目“成功的实验”有何深刻含义?

17.本文和课文《皇帝的新装》相比较,有何相似之处?

18.丑态百出的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回到宫里会做什么?大臣们会做什么?请你大胆想象,为课文续写一个精彩的结尾,200字左右。

【写法分析】想象,是一种有目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平常观察的事物和知识经验等),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生活中有过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

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参考答案

1.jī cì qīn tuǒ chéng 陛 勋 御聘

2.(1)腊—蜡 (2)幅—副 跟—根 (3)采—彩 文—纹 (4)即—既 要—耀

3.C(解析:“不可救药”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含贬义,显然不能用来赞扬王振耀的行为。)

4.D

5.(1)文章最后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2)这样的写法,既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周密思考的能力。

6.(1)丹麦 安徒生 读者 《安徒生童话》 (2)他在用心灵写作,创造的是精神财富;他贡献很大、影响很久远

7.光身游街

8.这则漫画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上存在不敢说真话的现象。如果人们在说真话时都要掂量后果的话,那么社会上就没有人敢说真话了。我们应该保持天真、诚实的童心,敢于实话实说。

9.皇帝看新衣、展新衣。

10.怕被说成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

11.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句是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12.明知有错,但不悔改,表现了皇帝的虚伪、自欺和愚昧。

13.停留 交谈 询问

14.不希望重病而死的妻子重返人间遭受病痛折磨。 不希望叔叔复活拿回他的财产。 不想和她的前夫生活。 不愿跟死去的前任市长见面。

15.渲染气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16.“成功”二字是反语,由这场虚无实验的成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讽刺了小城上到市长、下到普通市民的愚蠢。

17.都讽刺了人们的愚蠢,都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瞒与骗的世风。

18.【例文】游行大典终于结束了,皇帝回到宫里,想想自己光着身子游行,越想越羞,越想越恼,恼羞成怒,命手下寻找那两个骗子,而两个骗子早已带着金银溜了。皇帝马上下令在全国通缉那两个骗子。主管安全的大臣拟好通缉令,交皇帝过目。皇帝拿起笔,狠狠地在上面写上“同意签发”四个字,正准备交给主管安全的大臣在全国张贴,最诚实的大臣急忙上前道:“皇上三思!通缉令不能发!发了通缉令,就等于承认被骗,全国的人就会认为皇上愚昧,连这样的骗术也不能识破。为今之计,不如改通缉令为嘉奖令,在全国通报表彰这两个‘御聘织师’,并通报批评那个小孩、小孩的父母以及附近的百姓,把那条街叫作‘愚蠢街’,看他们今后还敢乱说!”皇帝点头称是。嘉奖令签发的第二天,两个骗子从皇宫主管手里理直气壮地领走了二百五十万奖金。

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皇帝的新装练习题及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