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
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的主要方面和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学能力不断有新的理解。呼唤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希望你喜欢。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内容1:能不能用数学的思维来上数学课?
近来,笔者听了不少数学课,却越听越糊涂。某一教学内容开课前,明明学生早已掌握了所学内容,可教师还按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折腾”到底,大有教师只有教得“深沉”,才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势。当下,这种没有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起点上的教学现象不算少见,本来非常简单的教学内容,经过教师一教,竟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通过将饼一分为二的设计,引入“一半”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环节是可行的,但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却再次设计了对折一张纸的教学环节,思考“一半”有多少种折叠方法,再经过比一比、说一说、涂抹上颜色等,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1/2。接下来的教学,依旧采用同样的教学流程,学习1/3、1/4、1/6、1/8……笔者在听课中观察到,大多数学生于课前都知道“一半”可以用分数1/2表示,而在4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仍旧没有作出调整,还是过于注重课前的教学流程。初步感知分数的环节占去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却没有突出,更不用说对教学难点“同一物体中的分数才可比较大小”的突破了。虽说数学所研究的东西,基本上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转换,可这一课真需要多角度、多环节地引领学生认识1/2,特别是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感知1/3、1/4、1/6、1/8吗?如此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的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吗?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图片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张景中在《人民教育》2007年第18期中的《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一文中说:“数学可以有不同的讲法。看清了问题的实质,就能把难的变成容易的,把高等的变成初等的。就能把‘过去曾经使成年人困惑的问题’,变得‘孩子们都容易理解’。”而很多数学课却将简单的教学内容复杂化了,把本应该有的发现、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置于脑后,没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形式,没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好的数学教学吗?一节本就只有40分钟的课,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执行教学计划上,简单的问题便变得不简单,这显然是对小学数学的故弄玄虚。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图片
数学是门理性的学科,以其特有的准确、概括、凝练的语言风格,教人变“聪明”。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简单,从而乐于实践,提高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就是“清清楚楚一条线”。简简单单地呈现教学内容,简简单单地教和学,可说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要求,这样才可让学生乐学、爱学,懂数学、用数学,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掩卷沉思,不难发现我们教师不能将教学变得简单,主要是以下原因所致:
一是,学生懂了时,教师不善于“随机应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用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练习法,测试学生是真懂或一知半解后,随即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可以不教时,最好不教。数学的教永远是指向学生的学,而不是看谁比谁教得更多、更有特色。
二是,在教学难点处,需突破时往往显得后劲不足。数学教学关键在于难点的突破,难点突破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产生用所学的方法去解题的冲动。试问我们的教师,你的课堂中有没有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学习幸福的时刻?有,才说明你已让学生攻破了难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内容2:为什么会提出“数学课要有数学味”的问题
2001年至今的课改第一阶段,各科教师都注重了对普遍性新课改理念的领会和贯彻,强调了课堂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强调了让课堂充满情趣和快乐,强调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等等。这是极大的进步但又暴露出极大的不足: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情绪情感只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而没有与各学科的学习要求紧密结合,于是表面热闹的课堂却“语文课不象语文课”、“数学课不象数学课”。于是为了课改的深化,就提出了“数学课要有数学味”的问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