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那么你对火山喷发的形成过程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火山喷发形成的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主张板块的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软流圈的热对流造成的。而当板块互相推挤,密度较高的一边会下降到另一边下方,称作隐没,而发生隐没的带状地区称为隐没带或聚合性板块交界。
地底的高温会将隐没的板块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借由浮力缓缓上升,最后聚集成为岩浆库,就是火山底部储存岩浆的场所。而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火山就爆发了。例如: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大多为此种火山。 有些火山分布在板块的张裂性交界上,也就是两个板块分离的带状地区。在这种地区,高温的地函物质会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脉,称作中洋脊。
热点的移动形成火山岛链还有一些火山并不位于板块的交接处,例如美国黄石复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岛。火山学家称这些火山是坐落于“热点”上。目前热点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科学家普遍认同热点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热柱”造成。当板块在热点上做水平移动时,便有一连串的火山生成。这样作用连续发生后,会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岛群,而离热点越远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火山喷发的类型
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中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底部,是海底扩张原因之一。
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九种:
(1)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像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挥发性成分少,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2)爆裂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一般来说中心式喷发的猛烈程度主要与岩浆的粘稠度及其中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关,粘稠度高,挥发性成分多都会导致剧烈的喷发。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导致了熔岩穹丘崩塌,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3)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裂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4)普林尼式:最强大的一种火山爆发形式,能将火山灰喷洒到45公里以上的高空,然后覆盖大片区域。此种类型以酸性岩浆为主,流动力小,粘度大,但能形成强大的火山碎屑流。以“普林尼”人名而命名,也可叫“维苏威式喷发”。普林尼式火山喷发特征是喷射到平流层的火山气体及火山灰。最特别的是喷发大量的浮岩及非常剧烈的气体爆发。短暂的喷发可以在一天内完结,但也可以长达数日,甚至数月。较长时间的喷发最初是灰云的生成,有时会连同火山碎屑流。可以喷出大量岩浆令火山口崩塌,形成破火山口。细灰可以覆盖很大面积。普林尼式火山喷发一般会有很大的声响,就如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时一样。熔岩一般都是流纹岩及有丰富的硅酸盐。普林尼式火山喷发很少会有玄武岩熔岩,而如今一次有玄武岩熔岩的是1886年的塔拉威拉山喷发。
(5)武尔卡诺式:能将炙热的岩石和火山灰喷到20公里以上的高空,并落在火山附近,此类喷发与培雷式喷发略像。这种类型喷发比斯通博利式火山熔岩粘度更大,呈熔浆状,喷发较为猛烈。不喷发时在火山口上形成较厚的固结外壳,气体在固结的外壳下聚集,使熔岩柱的上部气体趋于饱和。当压力增大时,发生猛烈的爆炸,有时足以摧毁一部分火山锥,使阻塞物被炸开,一些碎片和熔岩组成的“面包皮状火山弹”和火山渣被一起喷出,同时伴随着含相当数量火山灰的“菜花状”喷发云。
(6)苏特塞式:火山活动的前半个时期,在浅海海底的一个火山口以反复爆发式喷发为特征,当玄武质岩浆与海水接触时又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细粒物质(火山灰),这种由岩浆-水蒸气、水蒸气-岩浆爆发的类型与陆上的斯通博利型喷发不一样。
(7)超级武尔卡诺式:和水蒸气爆发一样,几乎是无岩浆物质的爆发式喷发。有的称超火山(日本磐梯山)型爆发。由于喷发只有喷发物质而无熔岩,因此喷发物质是在冷却状态下喷发的,偶尔在炽热状态下喷出。其特点是出现大量的基底火山碎屑,有时可达75%-100%。 超武尔卡诺型喷发出的物质体积大小变化很大,从巨形岩块到火山灰均有。碎屑通常是棱角状和尖棱角状,无火山弹和熔渣。
(8)超级普林尼式:极为罕见的一种火山爆发形式,规模非常大,喷出的火山灰可以覆盖全球。与普林尼式喷发一样,但是规模是普林尼式的10倍。超级火山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例,黄石火山、多巴火山......
(9)泛布玄武岩式:泛布玄武岩是对“火山喷发导致整个大陆被熔融岩石覆盖”的一种委婉说法。它们的规模非常庞大,整个国家都将被玄武岩覆盖。跟这个名单上的其他名目不同,以前这种情况发生过,而且它是会反复出现的自然灾害。
火山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
(1)气冲区:它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量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喷气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渐减小,被气冲到高空的物质,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开始降落。
(2)对流区:位于气冲区的上部,因喷发柱气冲的速度减慢,气柱中的气体向外散射,大气中的气体不断加入,形成了喷发柱内外气体的对流,因此称其为对流区。该区密度大的物质开始下落。密度小于大气的物质,靠大气的浮力继续上升。对流区气柱的高度较大,约占喷发柱总高度的十分之七。
(3)扩散区:位于喷发柱的最顶部,此区喷发柱与高空大气的压力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喷发柱不断上升,柱内的气体和密度小的物质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扩散,故称其为扩散区。被带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云,火山灰云能长时间飘流在空中,而对区域性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灾害。此区柱体高度占柱体总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