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正安舒
谈到中正安舒,可以说修炼,也可以说是指令性规定。有 了“八方线”为依据,中正安舒就有了明确的准绳。初练,神、意、气内功难以把握,单单习练中正为佳。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中正安舒。
太极拳中正安舒
中正,指在无极桩功的基础上保持身形的中正,即所谓从脚到顶的上下一条线,诸如两脚重心四比六,五比五双重,若要做到中正较为困难。
“八方线”规范习练拳势者的中正。如“太极起势”的l动 左脚横移,右腿承重,为右脚与顶的上下一条线,这是身形中正。2、3、4动重心在两脚之间与顶上下一条线,身形仍为中正。“揽雀尾”的l动“左抱七星”右腿承重,右脚尖、膝尖、鼻尖上下“三尖”相对,尾闾右移“坐”在右脚后脚跟上,是右脚至顶的上下一条线,身形中正。2动“右掌打挤”,弓步左腿承重,左脚尖、膝尖、鼻尖上下三尖相对,尾闾“坐”于左脚后 跟上,身形中正。8动由7动过渡而来,这个动作重心转换复杂多变,从面西变面西北,扣脚面向南,而后面南又变至面向西南 隅位,从左脚承重变右腿承重弓步,身形仍然为“三尖相对”,但面向西南,左右肩在东南、西北线上,不变的是身形中正。
太极拳中正安舒
初学者对中正学一时难以把握,到打拳阶段,练家就应该明白中正学的拳法和拳理了。身形的上下一条线贯彻拳套路始终,不得有偏斜,否则你练的是“半身不遂”拳,毫无增长功夫的可能。试想连拳之中正都没有把握住,谈何太极拳功夫?伟人毛泽东的草书令人叫绝,一个字尽管龙飞凤舞,但中心不变。怀素大师的狂草令人叹为观止,在眼花缭乱的狂草中,作为字魂的中心起着支柱传神作用。太极拳的中正就如同字的中心一般十分重要,太极拳艺术没有中正便失去灵魂,还能谈特性和拳魂吗?那样只是病态的空拳架而已。
如何把握中正呢?实手是中正位置的表象,两肩和实手呈三角形,便是太极拳的中正。拳势在运行中,方向方位经常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双肩与实手的三角等边不能变,头和实手的位置不变,这种态势保证了练拳者保持中正,这便是太极拳的中正学。
重心脚和顶上下一条线,任何式子都是循这种规范动作来保持身形的中正。打太打拳把握了中正安舒,日久便有了中定功夫。传说杨露禅在技击实践中有“站住中定往外打”的说法。
太极拳练家不确定太极拳的中正学,难以在拳艺上有所突破,也无须再谈论技击。将拳走中正是起码的基础功夫。一座大楼平地起几百米高,凭什么不倒?因为有牢固的地基。根基十分牢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中正。如果地基差之毫厘,上边自然谬以千里,是豆腐渣工程,没有不趴下的。练拳和建楼一个理,无二法门。
延伸阅读:
细解太极拳理
怎样练好太极拳,是多年来人们苦苦追求的目标,更是太极拳练家终其一生的追求。但是,不是每一位练家都能如愿以偿。
老子在继《德经》中写道“道法自然”,又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们要慢慢咀嚼、细细琢磨老子对世人的善言,
及其话中的深刻含义。老子传道不传艺,他的学说和思想是颠扑不破的,再过几千年甚或更多的时日,我们的后人仍然要去悉心研习老子学说。老子说的“善人”,在这里不是指善恶之人的善人,而泛指诚心敬业者。俗话“业精于勤”,对业不“勤”者,他们对太极拳不练、不修、不钻、不研,习拳似端着一杯“白开水”荡来晃去,最终无所得。
太极拳是高品位的拳术,太极拳是艺术。太极拳拳理源于《易经》《道德经》,其中有孔子的学说,亦可以找到孙武的思想。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只有沐浴更衣,焚香叩首,诚心诚意去继承祖先传递下来的民族的光辉灿烂的太极文化。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原原本本地继承.然后才是发展。不认真习练,没有继承,甭谈发展,那只是亵渎。
打开太极拳理论宝库,太极拳的拳论、拳经、拳谱、拳诀、拳歌等经典著作不计其数,这是我们太极拳修炼者的福气。太极拳理论有的文字并不是纯说理,也讲释一些简要拳法,但仍然是传道不传艺,我们后来学子要细心咀嚼、消化和体验。
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