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22 12:54

坚持重视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育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硕士论文范文一:也谈音乐教育中的“花架子”现象

论文导读:音乐活动在比赛期间热闹非凡,平时却不见影。这些表面功夫的“花架子”,妨碍了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要杜绝上述“花架子”现象,就要脚踏实地做好“育人”工作。第二,如何看待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比赛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花架子,音乐教育价值,音乐活动,音乐比赛,新课程标准理念

中宣部宣教局原副局长、中国伦理学和校园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司锡龄在全国第三届高中党建工作研讨会上指出:现在我国的教育存在搞“花架子”的现象,一些学校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互相攀比,不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严重误解。[1]是啊!看看我们身边的教育,“花架子”的现象确实不少。就音乐教育而言,同样存在“花架子”的现象:

1、音乐课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看,形同“摆设”。

在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学校的眼里,只有应试科目才算是正式的“课”,音乐并非应试科目,没有升学的压力,很少得到的重视。

2、音乐活动在比赛期间热闹非凡,平时却不见影。

音乐类的比赛较多,如合唱比赛、器乐比赛,这些比赛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可惜的是,有不少学校的音乐活动是冲着比赛而开展的,比赛之后往往都销声匿迹了。

3、公开课重表演,日常课堂教学被忽视。

公开课是学校评估,教师评定职称的重要条件,历来受到重视,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可是,很多老师往往在一节公开课上大费周章,而忽视了日常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老师和学生要演练好几个月,整个学期的目的就是上好这节“公开课”,严重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

4、表面上是执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实际上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歪曲。

“新课程标准”实施了好几年了,可是有些老师对其还是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例如一些音乐老师打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平时上课时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只听(唱)流行音乐,或利用多媒体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考试也由学生自定内容,然后随便给一个分数。

这些表面功夫的“花架子”,妨碍了音乐教育的正常发展。要杜绝上述“花架子”现象,就要脚踏实地做好“育人”工作。同时,应认真看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正确看待音乐教育的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他的多智能理论中认为,人类存在着包括音乐智能在内的八种以上的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每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其次,在学校教育中,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同样重要。“应试教育”最大的缺点之一就是片面追求理性教育,忽视感性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感性和情感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多数音乐教师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对“音乐教育的价值”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有所提高,但是,要保证音乐课不被占用,不只是音乐教师重视就能解决的,音乐老师有时也会无能为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的领导、其它科目的老师、学生、家长对音乐课都有或多或少的偏见。先说说学校领导吧,如果你的校长是一位喜欢音乐的人,你就幸运了,不仅音乐课能正常上,就连课外音乐活动也是非常热闹、令人羡慕的;可是如果你的校长是不喜欢音乐、不重视音乐的,不要说课外音乐活动了,就连毕业班的音乐课都难保住。要保证音乐课的正常进行,不仅仅是音乐教师个人的问题,而是要在学校的领导、其他科目的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本身,都对音乐教育的价值有了共识之后,才有可能使音乐课正常进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第二,如何看待课外音乐活动与音乐比赛的问题。

生的音乐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所以,音乐课外活动应做到持之以恒。

音乐比赛也是一种音乐实践的机会,比赛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和别的团队互相交流、互相分享美的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而不是单纯为了拿奖。在广州市第十届学校合唱节的总决赛上,有一间中学因超时而扣分,成绩一下子从第一跌下来,与总冠军擦肩而过,很多人都为他们而惋惜,我却觉得他们值得我们敬佩!因为他们的音乐是最美的,在荣誉和音乐面前,他们选择了音乐!

第三、如何处理好公开课的问题。

公开课是为了让老师互相交流、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它是平时课堂教学的体现,而绝不是为了表演和观看表演,也不是为了相互赞美。所以我们不必为了一节公开课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我们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认真研究教学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每一节课都可以是“公开课”。

第四、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上文提到的实施新课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缺乏深入的研究,未能正确地理解。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当一个旁观者,任由学生想学啥就学啥,想干啥就干啥,从而造成一种虚假的“以学生为主体”、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无组织,无计划、无目的的现象,失去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样也不能少,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之一,但我们不能说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就教流行音乐;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就给他们放动画片……因为我们提倡的“兴趣”并不是指学生原有水平的兴趣,举个简单的例子:通常小孩都喜欢玩,难道我们就让他永远玩下去吗?正确的做法是要利用孩子好玩的特点,引导和培养他们对成长有用的更多方面感兴趣。对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教师应认真反思,寻找原因,不能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填鸭式”教学,也不能将就学生,让学生停留在原有的兴趣水平上,而要对音乐教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想办法让学生拥有对音乐学习的浓郁的兴趣和积极心态,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关于这一点,《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表述得非常清楚:“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

“提倡学科综合”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容易出现两种偏差:一是片面地理解为只有与音乐以外的科目综合才叫“学科综合”。二是认为综合的内容越多越好。笔者认为,音乐教学的综合,首先要解决的是“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2]也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演唱、演奏、创作、欣赏等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教学。唱歌不是音乐的全部,欣赏也不是音乐的全部,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更好地贯彻学科综合的原则。至于“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不能说越多越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造成虽然热闹但没有主次之分的音乐课堂。音乐课的综合应以音乐为主线,有效地结合其他艺术和其他学科,一切形式内容都要为音乐教学服务,不能“反仆为主”。

总之,只有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好育人工作,才能杜绝“花架子”的出现,使音乐教育尽快走出误区,健康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不是搞“花架子”》:《羊城晚报》2006年11月12日A3版。

[2]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音乐教育硕士论文范文二:关于音乐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思考

论文导读::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美育又是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精神层次。它的实施机制并没有得到妥当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音乐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缺失,精神层次,实施机制

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部分,美育又是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广泛缺乏的一项必要教育,部分学校由于考虑升学或者就业的问题过于追求单方面的素质而忽略了对于人的全方面发展的追求。

我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明教育,作为美育核心的音乐艺术教育常常被边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音乐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不可抹去的部分。音乐是培养人的高层次的审美情操,提升人的素质的理想通道之一;如果忽视音乐艺术教育,一定会导致人才素质的部分缺陷甚至和未来核心部分的缺失,严重耽误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的进展。所以,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部分,明确音乐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推进之间的关系就成为音乐教育推进和发展的必然先导。

1.素质教育的概述

1.1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遵循人的自身发展、客观规律和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客观规律为基础展开的教育活动,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我国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政府也不断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制定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但因从政府本身到学校和学生中都存在着缺陷,制约着素质教育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精神层次,导致教育的不均衡,基础教育不能全面实施,使得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第二,我国办学体制仍以公立学校为主,办学模式单一,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第三,学校考试模式落后,导致学校仍无摆脱应试的教育模式,大大阻碍了素质的发展步伐;第四,学生对于某些老师要求的专业学习而放弃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可见,只有认清当前政府主导下的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切实解决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才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1.2 素质教育的层次分析

素质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把它们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次、智力层次、劳力层次;第一层次是精神层次,德、美和体属于第一层次里面的品质要求。第二层次是智力层次,这一层次主要的体现是教育者对于受教育者在智力方面的教育,给予他们聪明才智。第三层次是劳力层次,这一层次主要体现的是劳动技能方面的素质教育杂志网。综上所述,音乐艺术教育正是美育的一部分,属于人素质教育高层次的部分,这部分也是正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极力缺少的一部分。

2.音乐艺术教育的概述

2.1 美育的发展

美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包括美术教育、音乐教育、文学教育、舞蹈教育、书法教育等等,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学校教育中美育的开展尽管在各地区有顺并且很好的开展着,但是美育的开展方向、延伸度、广度是远远没达到要求的,效果更是敷衍的状态。

在学生眼中,很多学生都认为美育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只能看看、玩玩,抱着随便的态度去想和思考,带有很漠然和无视的态度来看待美育。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由于学校领导对于美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对于美育的投入微小,基础设施薄弱、师资力量差,不仅耽误了学生的美育提高,也耽误了一批从事美育老师的就业。

2.2 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但是从体制和规模或者重视程度上一直都是欠缺的。主要是由于整体社会环境、社会教育体制等原因造成的, 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

虽然最近快女和超女等在我国各地非常火,而且他们有些是艺术音乐学院培养的学生,但是对于音乐才能的培养的更多的来自于从小的熏陶,我们这里探讨的“音乐艺术教育”跟音乐专门才能是有很大区别的,更多的是强调老师向学生传授艺术修养、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技能,为社会培育面向全方位素质的人才;据我对各大学校探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艺术教育很有兴趣,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学校音乐课程的设置过于简单和敷衍。

3.音乐艺术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机制

大力发展音乐艺术教育的口号声音喊的很广泛,但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它的实施机制并没有得到妥当的思考。

首先,我认为建立全国教育的新观念精神层次,既音乐艺术教育必须得到普及的理念必须得到充分的推广,让国人都知道,就好比当年的计划生育一样,得到全民的响应。

其次,我认为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机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实施说明事情已经做了,但是事情最后的结果和反馈如何,以及将来我们该如何行动,都是依靠保障机制的合理建立的;同时保障机制还能保障这些理念的顺利实施,不受外部环境的侵害和打扰。

最后,我认为对于音乐艺术教育应该具有前瞻性,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好的模式,来本地化后为自己所用,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然后最重要的还是领导者的思想,到底想不想把事情做的彻底和更好些,这点显得格外重要。

4.结论

经过对音乐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音乐艺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后建立相关的实施机制,来最后分析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上是我对两者关系的认同和思考,希望后来者能够参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形势继续研究,已取得更卓越的成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腾飞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孙美兰.艺术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音乐教育硕士论文相关文章:

1.音乐教育研究生论文

2.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3.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4.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5.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6.音乐系毕业论文

7.音乐系本科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硕士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