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文章
要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兴趣,那么老师之间的交流很重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文章:小石潭记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叙事)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语言”上,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板着面孔教,学生板着面孔学的现象。学生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很想在揭开文言文教学“严肃的面纱”这方面做一些探究。于是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尝试着进行了情境教学。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以情感人,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于是我以导游的身份,以课后练习一“发现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气氛”为线索,引导学生和我一同游览小石潭。
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本文的课件,让学生分组观看。课堂上我激情满怀,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谈乐和忧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津津乐道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讲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当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开发成旅游盛景区,如果请你作为设计师来设计景点,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亮了:“幽竹阁”、“玉佩泉”、“翠蔓廊”、“观鱼台”、“望溪亭”……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读,却发现同学们断句不准,朗读尚成问题,更不用说背诵了。对一些字词理解也有误,虽然进行了补救,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误在于:
第一、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毕竟只是初二的学生,又是普通班,基础薄弱,且缺乏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二、忽视了文言文教学诵读这个基本环节,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训练方面缺失,丢掉了最基本的“抓手”。
现代人总会对文言形式的语言感到遥远而且陌生。这首先从心理上加大了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的难度。我们要学习文言文,就必须首先越过这个障碍。这个“越过”绝不是“跨过”,而是“穿过”。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认知和理解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培养语感入手,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决不能忽略这个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文章内容,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其次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形成诵读能力。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能动地缩短现代人与古代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只有增强了语感,学生才会入情入境地品读文章语言,从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切学生都必须切切实实地“经历”才行。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学决不能忽视文言字、词、句式和常用语法理解,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才能在学习《小石潭记》这样富有情韵,语言优美的作品时,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想象,才会在脑海里呈现山水的本真性灵。才会透过语言文字看到活泼的绿色,感受到作者笔下那个空灵、静谧,甚至有几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文章: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日记里的鼓励
打开孩子们的“今日记事”,心情总是如此激动。孩子们在这里展示才华、吐露心声,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重新体会了一遍心路历程。 每每我用扬长避短的方式改正孩子的缺点,放低成人的要求针对每个孩子的进步给出鼓励,我收获的是一张张热情的、期待的笑脸。语文语文,能“语”能“文”,能文则渐能语,为了这我从不肯间断让孩子们写日记!日批日读!表扬、批评、鼓励、责备,也都在纸上交流……
当我看到这篇日记时,还着实感动、兴奋了一番:
今天,我十分开心,因为老师用红笔在我的本上写上了五个醒目的大字“可打印投稿”,我的心跳到嗓子眼了,放了学我加快自行车的速度,想把这一喜讯快点告诉爸妈,现在,我真有一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
每当我不满意班级的日记状况,屡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学生也会觉得无所适从,而实际上和同层孩子相比已经不错,绝大多数用心画装饰、文章通顺有感情,善于评价别人、反省自己,篇幅也不少于2页(写一行空一行),才七年级上学期啊!我便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了!
心与心的交流还是挺有成效,付出的鼓励收获的是孩子的信心、兴趣和努力,我成就了自己的满足感更成就了孩子。确切到位的鼓励给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他从此愿意拿着轴线稳步跑到风筝起飞,起飞了,风筝在他手里扶摇直上!教育也就成功了
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文章:语文教师自我叙事
我1996年考入绥化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毕业后分到林口一中工作,风华正茂的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2002年调入林口四中,工作至今。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感到无比自豪。“是您的付出让我们有了青春的律动,是您的关怀让我们有了心灵的悸动,是您的教诲让我们有了灵魂的澄澈”,这是教师节学生送给我的感恩寄言,我把它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并愿为这个誓言而终身奋斗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其中的深刻内涵,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成为永不枯竭的泉水。所以从教以来,我始终坚持学习,一日也未间断过。既做好了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教师之间的过渡,又汲取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已逐步走上成熟。9年来,我始终勤奋努力地钻研着,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可以说,这九年的如花年华让我有了沉甸甸的收获。
(一)疏影横斜水清浅
1999年,在林口一中这块沃土上,我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任教从初二的普通班开始,到初三的重点班,一步步走来,凭着本性的勤勉与年轻的朝气,我将全部的青春热情都倾注在教育工作之中。清晨披着朝露,喜迎学生上学,夜晚,伴着星光,批改学生作业。接下来便是承担初三重点班的教学工作,我更是矢志教坛,倾心而为,取得了家乡人满意的成绩。
三年的初中教学经历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学习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教学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在艰苦中我磨练了自己的意志。为了追逐心中美好的梦,更加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于2000年参加成人高考,进行函授本科学习,2003年我毕业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本科学历及文学学士学位。
来到林口四中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心中的自信荡然无存,曾有的努力、曾有的辉煌、曾有的一切成就都已不复存在。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在高中的殿堂里无能为力,推开门,一张张鲜活动人而又略显成熟的面孔期待着我,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等待着我。我知道,从那时起,我在讲台上的每时每刻都将面临挑战,可我不能逃避,我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
我一方面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备课,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尽快适应高中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一面我订阅了高中教辅资料,如《高中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努力学习高中课改知识,把握高中语文的走向,探讨教学方法,和有经验的老教师交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闲暇时间我努力读书,《红楼梦》《三国演义》《古文观止》《中外古今小说》《散文》《读者》《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习古代文化,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力图在最短的时间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而勤勉便是暮鼓晨钟,从此不绝于耳。
在教学上我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让学生爱学语文,我利用课前的五分钟让学生进行美文阅读,引导学生领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当学生的写作能力极差时,我就利用零散时间加强学生的写作思路练习,同时我还利用自习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名句默写竞赛,古文背诵比赛,使得学生能尽情遨游在文学的殿堂中,体悟文学的精髓。有一次,我给学生讲《鸿门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项羽的看法,学生课下都说语文太有意思了,有些同学在高一的时候就将《红楼梦》和《三国演义》看完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把自己买的书籍借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好书,然后再课下和他们进行交流,谈谈。
在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各项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从不缺席,主动拜师学习,虚心求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坚持不懈。同时借助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相结合的资源优势,扩大学习领域和学习机遇,广泛涉猎,力求“腹有诗书气自华”。
辛勤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四中的两年的时间让我有了展示自己的能力,2004年我参加了县级展示课,讲授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评为优秀课。2006年我参加了牡丹江市“一赛五评”活动,2007年我参加校说课大赛,《小狗包弟》被评为一等课。其间我还多次出了公开课,受到同行的好评。
可以说我就是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以勤勉自励、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阳光大道上。
(二)天光云影共徘徊
每每听到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都不免心潮涌动,感动于那缤纷多彩春景的同时,我也对它有了别样的体悟。从初到四中到融入四中,从身心俱疲到释怀从容,我要对语文也说“等闲识得东风面”,我要对教学也说“万紫千红总是春”。
回顾几年的历程从三个方面做审视:
1、教学工作
三年的踏实努力为我迎来了新的机遇,2005年我被学校安排到了高三,完成了第一个高中循环。记得刚步入高三教学岗位时,我不免心情忐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受高考的考验,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担负的责任,所要面对的难题。为此,我潜心研究,归纳总结教学方法。搜集历年来的高考试题,订阅《语文学习报》《语文周报》《考试报》,研究高考动态,进行专题归纳,专题研究,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向老教师请教备考经验,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向他人取经,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信心百倍地迎接高考。
2006年我有幸又留在了高三学年,这一年,我将备战高考的一切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进一步相结合,认真审视第一次教高三的失败与成功之处,深入探究,进一步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学习语文,记得当时学生和我开玩笑:“老师自从你教我们语文,我们谁都不敢不做语文题了,你对我们要求这么严,你都快成法西斯了。”可以说,有幸再次留在高三,更给了我足够的机会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而“严”和“紧”成了我高三教学的座右铭,我利用自习时间深入班级辅导,让学生重视语文,爱学语文,最终使得学生在高三一年中语文成绩有了极大的提高。
2、班任工作
2007年我担当了高一(七)班的班主任工作,从没在高中当过班任的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正走在新课改的路上,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方面都在求新求异,力求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自由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因此在管理班级时,我将育人列为班风建设的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比如:上课前的“老师好!”有的学生懒洋洋的站相,有的学生嘴动心不动的“问候”,有的学生漫不经心的表情;下课时的“老师再见!”那种释放感、焦急感,无不刺痛我的心。
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和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交流。让学生扮成老师的模样在讲台前讲课,问好后请扮成老师的几位同学谈自己的感触,使学生意识到懒散的态度影响将影响一个人的美好前途,从此后每堂课前的问候都可看到学生真诚的问候,学生似乎多了一份自信和发自内心的源动力,这种精神状态引领着科任老师积极地完成每一堂课的任务,也使我尝到了品德教育所带来的喜悦。
当我班同学遇到老师时,无论是教过的还是没教过的,都会主动发自内心地问老师一声好,当有的同学回来??时,都会敲门得老师允许后才回到座位,当和老师一起走路时,都会主动给老师让路。同时我还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告诉学生老师三年来从没在校园随手丢过一次垃圾,学生听完后十分佩服,我用自己的行动给他们做了一个表率,从此后学生也注意这个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有这么强的控制力,我意识到只是思想教育是不够的,为此,我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学生个人卫生好者到学期末奖励,在班级座位上,如果谁的周围有小块纸屑或果皮等三次后罚该名学生擦地一天,这个政策实施后,班级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朱琳同学,她在运动会的时候,不仅把垃圾放在了塑料袋里,还将其他同学随手丢弃的垃圾用手一一捡起,不嫌脏,不嫌累,感动着每一个人。我就是这样从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学生如何去加强自身修养,如何去培养生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劳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记得运动会时,我班同学的体育并不很好,但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参加着,吕大林同学为了班级四处借彩旗,借钉子鞋,许翔轩同学多次献歌,王希夷同学在比赛中累吐了却毫无怨言,王泽伟同学在比赛中受伤了也无怨无悔,孙佳、邓红、周廷翰作为宣传组为了给班级多得些分,分分秒秒地写着,画着,每一个人都在为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奋战着,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军训表演中学生一举夺得了三个奖状,运动会团体成绩第十一名,获精神文明奖,春季校篮球比赛获第二名。可以说,这一年的努力没有白付出,很多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提升了自身道德修养。
3、科研工作
“教而无研,行而不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努力钻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走进新课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探索新课改理论方法,在课改大潮中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乘着新课改的旋风,2008年,我带领高一(七)班的全体同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2007年,又一轮课改大潮袭来,新的课程理念以全然陌生的姿态展示给我们,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努力学习着,在摸索中前进。2008年,我带领高一(七)班的全体同学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在这次总结性学习报告中,我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自主翻阅书籍,自主设计思路,自主研究总结,使得学生充分展示了个性风采,表现了独特魅力,而这次活动让我又一次看到了学生的无限潜力。
在从事高中教学的几年,我努力地付出着,可有时候学生的成绩并不能让我全都满意,我很困惑也很彷徨,我怎么寻找答案也找不到,于是我向同行老师取经。我用三个星期的时间观察了两个都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毕业班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在30页的观察记录和十多节的课堂实录背后,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朱老师课堂教学井然有序,作业辅导一丝不苟,教学异常刻苦;而刘老师则课堂上自由随意,甚至作业批改都不太精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言,刘老师应该显然逊于朱老师,但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则相反,朱老师几乎每年的考试成绩都低于刘老师,而且在几年的角逐之后,朱老师已经承认了这种差距并着手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秘密在哪里呢?
我发现,刘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构建与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他善于细心地观察学生,对学生细微的变化都很敏感,经常主动向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经常在自习辅导课上把学生叫到办公室个别谈心。此外,他有一个秘密武器——和学生书信交流。每个学期,他都要求所有学生给他写信,信件内容要求真实,信封由学生自己设计,除了邮递员是学生本人,一切过程都模仿了正式信件的流程。在这样一个近乎真实的交流的情境中,人际交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写作意义本身。学生往往能直抒胸臆,尽管有的学生表达了对老师的怀疑,而这正是学生真实想法的表达。这种沟通方式一直保持到学生离校,我看到,已经毕业外出务工和升入高中的学生仍然与他保持着经常的联系。征得刘老师的同意,我
初中语文教育叙事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