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4 16:45

《反杜林论》是一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品,本文通过对于这一著作的哲学篇中关于道德观部分的解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时代背景做一点思考。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关于道德的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道德的哲学论文

关于道德的哲学论文篇一

关于《反杜林论.哲学篇》的道德思考

摘要:《反杜林论》是一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品,本文通过对于这一著作的哲学篇中关于道德观部分的解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时代背景做一点思考。

关键词:反杜林论 道德和法 社会主义道德

一、《反杜林论》写作意义

欧根・卡尔・杜林(1822~1921),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杜林先生有着悲惨的童年生活,而这铸就了其坚强的性格与惊人的毅力。他凭借聪明才智和自身的努力,在患眼病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26岁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并在柏林大学谋得一职。但是以杜林为代表的所谓的杜林体系,从他们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挑战,他们的观点在部分党员和工人中传播开来,使得捍卫马克思主义这一正确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任务变得紧迫起来。

这本著作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当时所取得的水平和成果。列宁在评价这部著作时说“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书,它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工人必读的书籍”。恩格斯写《反杜林论》的重要原因是为了促进当时刚刚组建不久的社会民主党健康成长。

二、杜林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

杜林否定道德的社会制约性。他认为,善恶观念,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民族,总是一成不变的。在善和恶的道德问题上,杜林宣扬永恒的道德,在道德领域中播种最后的、终极的真理。杜林认为“善不是恶,恶不是善”,善与恶是超历史的、超阶级的、永恒的,是人类的本性。杜林确立了他的人类绝对的道德标准,即暴力是恶,“人类相爱”是善。杜林的这种道德观,在社会主义革命来临之前大肆宣扬,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企图把资产阶级道德观视为永恒的道德。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批判是极为尖锐与深刻的,但当杜林受到柏林大学开除的不公正待遇时,恩格斯又站出来为杜林说公道话。他这种既坚持真理,又与人为善,这种实事求是、平等待人的学术风格令人敬佩,这是为学和为人的道德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道德关系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存在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社会生活领域。道德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根源于社会关系,有社会关系所决定,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论的决定论。

三、《反杜林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借鉴

通过反杜林论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道德是历史的、具体的,阶级的、不断发展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阶级性。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来参与,同样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也是道德阶级性的本质体现。

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同阶级的道德,其核心也因阶级而不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都是为维护剥削制度、维护少数剥削者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其道德建设的核心就只能是为少部分人服务的。而社会主义道德是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是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伦理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融入了整个国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本身是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的统一,是引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规定了我国提高全国人民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方向。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使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者并不是我们要实现的两个目标,而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这同样体现了道德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每个时代不仅需要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的传承,也要根据时代的特点进行道德创新,只有保持一种辩证的道德发展观,道德建设才有希望。在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主观上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现实体现。中国当代的社会存在状况,决定了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同时作为党的先进理论也肩负着指导和引领社会主义经济和道德建设方方面面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响应时代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能动反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的道德建设并不是像杜林所说的超阶级的、永恒的道德,而是与社会主义的紧密联系且不断发展着的道德。

世界著名教育改革家艾伦・德瓦艾特说过,“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纷繁复杂的新知识包括西方的意识形态中的一些道德观和价值观也蜂拥而至。作为接受新知识最前沿的大学生,必须要有自己本民族的核心的道德观为支撑,辩证地去吸收这些新知识和和新思想。

杜林先生的观点“如此拙劣”,但是没有恩格斯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竭尽全力的批判,其道德的谬论将有可能得逞。恩格斯通过揭露杜林在研究自然科学、道德和法问题上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先验的方法,从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同时,恩格斯的这部著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做学问的方法,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罗国杰.道德建设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4]焦国成.公民道德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关于道德的哲学论文

关于道德的哲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