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结合药线点灸治疗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3-14 16:04

【摘要】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45例儿童遗尿症进行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半年后随访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半年后随访,治愈21例占46.7%;显效12例点26.7%;好转8例占17.8%;无效4例占8.9%。结论 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疗效明显。

【关键词 儿童遗尿症 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

遗尿是指达到具有控制膀胱能力的年龄后,仍然频繁地自觉或非自觉把尿排到衣服或床上。大多数儿童达到心智年龄5岁后,就已具备了白天和黑夜膀胱控制能力。每周尿床2次,至少连续三个月或由于尿床给患儿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并具有临床意义,可诊断为遗尿症[1]。遗尿症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遗尿症和继发性遗尿症。长久以来一直是临床上经常涉及但未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认为是既不会导致死亡,也不会损害健康且可自愈的小病[2],但国外已有研究证实,长期遗尿得不到治疗将会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儿童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为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儿童遗尿症方法。我院儿童保健科采用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2010年5月—2011年3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45例儿童遗尿症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45例儿童遗尿症患儿均在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确诊。其中男26例,女19例。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符合第17版《尼尔森儿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年龄5~10岁25例,10~15岁20例。每夜遗尿1~3次者38例,每夜遗尿3次以上者2例,数天遗尿1次者5例,腰骶椎X线表现,有脊椎裂的10例,无椎裂的35例。

2 治疗方法

2.1一般方法 去除精神因素,教育和鼓励孩子建立克服遗尿的信心和勇气。消除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其消退羞耻感,给予心理支持,提供生活指导。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晚饭或睡前3小时尽量少吃流质饮食。饮食宜清淡,同时避免生冷、辛辣、甜及刺激性食物,睡前排尿。

2.2物理因子治疗

2.2.1远红外线照射(1)照射部位:下腹部。(2)照射距离:将照射处皮肤距离远红外线灯20-30厘米,皮肤表面温度保持在40℃左右,或以患者自感舒适为宜。(3)照射时间: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10天为一疗程。

2.2.2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 应用南京举世数码导平仪有限公司生产的SMD—A经络导平治疗仪。(1)选穴:根据中医理论,通过经络辨病原理取穴,主穴为双膀胱俞;配穴为中极,双太溪,太冲。(2)治疗频率为2.5Hz。(3)刺激强度:以患儿当时最大耐受量的80%为准。(4)时间和次数:30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

2.3壮医药线点灸 主穴:中极、关元、水道、膀胱俞、次髎,如尿后不醒加用百会、神门、三阴交;脾虚加用阴陵泉、足三里;肾虚加用太溪、肾俞。每次点灸前嘱患儿排空膀胱,使用酒精灯点燃药线,将点燃的药线快速灼灸相应的穴位。每周3-5次,连续治疗2周。

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治愈:治疗后不再遗尿,半年后随访未复发者。显效:可自醒排尿,但1月内偶发2~3次者;好转:经治疗后遗尿次数明显减少达1/2者;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好转者。

4 结果

半年后随访,治愈21例,占46.7%;显效12例,占26.7%;好转8例,占17.8%;无效4例,占8.9%。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遗尿多与肺、脾、肾,三藏功能失常有关,三藏皆为治水之藏,肺主通调水道,脾为运化水液,肾主水,而三焦的气化根于肾气,脾阳根于肾阳,金水相生,上下相承,膀胱的排尿功能也必须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故在遗尿症发病中尤以肾为重,因先天不足,肾气失固,后天失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不能控制排尿机能而发生遗尿。 远红外线照射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可反复刺激膀胱体表点,影响膀胱平滑肌的张力,改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内括约肌的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使膀胱的潴尿和排尿功能得到调整。

壮医药线点灸是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的一种灸疗方法,它是采用经过药物炮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治疗儿童遗尿症选穴中极、关元、水道、膀胱俞、次髎,并酌情加用百会、神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等,通过点燃的药线刺激相应穴位达到温阳补肾、增补元气的功效,以使肾元充固、膀胱气化得力,则约束有权而治疗遗尿症。

本结果表明,物理因子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儿童遗尿症可缩短病程,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是临床治疗儿童遗尿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Richard E.Behrman,Robert M.Kliegman,Hal B.Jenson.尼尔森儿科学[M].17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6-97.

[2]莫克俭,谢衡生,周乐友,等.夜间遗尿症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20(3):139-141.

物理因子结合药线点灸治疗遗尿症的临床观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