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创业故事_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17-06-05 14:15

创业不容易,可能99%的公司都会在残酷的社会中死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大学生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中国大学生创业故事_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中国大学生创业故事篇1

陈慧超的80后大学生创业故事

他,198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本科学历,来澄创业初期,一个外乡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在此无依无靠,白手起家,面对人们的不信任,他用自己的坚毅和执着,渐渐感动着周围的人,并逐渐成长为一位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标志者,他就是江阴市极地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慧超。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慧超所走过的创业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充满了荆棘,但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他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一、艰苦童年,生活磨砺不屈性格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慧超的创业故事和他艰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开的。十多岁时因为家庭经济的变故,便开始承担起生活的担子。大三那年,在一次野外生存训练中被户外拓展这个行业深深吸引,于是独自一人跑到了江西南昌拜师。同年下半年,正直大四的他放弃了中石化的实习机会,揣着从同学那借来的8000元钱去了北京,学习并考取了国家级拓展培训师(中级)证书,还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在拿到大学毕业证书后,他带着满怀激情来澄创业。然而由于资金有限、经验不足,他到处碰壁,多次穷途末路,几乎到了饭都吃不上的境地。出于生活压力,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创业梦想从事销售工作。靠着用心加勤奋,他的业绩经常是公司第一。当资金开始有所积累,社会经验也日益丰富,不屈的他在参加完江阴SYB创业培训后,毅然辞职,在租住的卧室里踏上了第二次创业征程。

二、踏实实干,辛苦付出崭露头角

创立公司之初,没有团队、资金不足、市场无序是他面临的三大问题。陈慧超透过对市场的分析和判断,并通过自己的所学和之前的工作经验,从基层、管理层等多方面为企业量身制定有效的拓展训练课程,获得了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并从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江阴拓展训练的新局面,在江阴不论是极地营品牌还是陈慧超本人都已成为行业新锐。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从无锡、常州,甚至是杭州、湖州、烟台等地慕名而来,加入到极地营的品牌旗下。目前,极地营品牌已有山东烟台和浙江湖州两地正式加盟,舟山极地营也正在积极地筹备中。

三、开拓创新,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随着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关注员工团队成长,良好的大环境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年的奋斗,极地营公司除了吸引到一批有着同样梦想的团队成员,还与全国多家基地、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创新经营模式使企业的架构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成熟。2012年10月,与长三角人力资源网合资,创建第一个国内拓展行业在线交流学习平台——中国拓展师网。至今公司已服务江阴企事业100多家,累计培训人数达到5000多人次。

四、热心公益,努力回馈感恩社会

“企业来源于社会,理应奉献社会。”这是陈慧超奉行的企业发展宗旨,也是极地营企业文化之一。在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他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参与了“爱心妈妈”、“成长心连心”等关注孤儿和困难家庭的资助活动,参加了江阴义工队、江阴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公益咨询与培训服务。他常常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励在创业路上的青年,帮助外来人员和下岗职工到客户单位实现再就业。

这就是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陈慧超。他总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周围的人,昔日稚嫩大学生,今朝豪情畅大志!在宽广的事业平台上,他自信地向人们阐述着自己的理念,以其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为人们带去无限动力和正能量,用自己的坚强与汗水,书写着一个年轻人的热血青春!

中国大学生创业故事篇2

朋友圈说我大学两年赚了100多万,写给读大学想创业的你

我21岁,大三。干过工地,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在大公司上过班,在小机构兼过职,做过11份不同的工作,卖过项目,开过公司,见了四个投资人就有人要投资,曾在一夜之间公司估值500万又在一天后重新回到原点。上过电视录过真人秀。朋友说我这种人在电视上只能活两集,结果一不小心活了四集,活到了总决赛。

闲下来的时候自恋的百度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看到一个帖子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大一大二赚了20多万,期间开了一家公司卖了100万。看完后乐了一下,呵,原来在网上自己已经这么厉害了,而这只是在网上。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后面写的一定是关于创业过程中的艰辛,然后我如何克服这种艰辛做到今天这种地步,进而得出一个结论,这人好牛逼,但是关我毛线事。那你就想错了。

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做什么

作为曾经创过业的大学生,自己却并不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大三了,很多时候呆在学校。偶尔会遇到一些想创业的学弟学妹征求自己的意见。往往给他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多读书。那句话是说给他们听的,同时也是说给自己的。一路摸爬滚打深知大学创业的艰辛,更了解无知的代价有多高。

慢慢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开始在高校蔓延。高校创业渐渐的在这种浮躁又浮夸的氛围中沦为一地鸡毛。接触过一些大学创业者,很多甚至大一大二,在一些高校创业者分享的聚会上,大三的甚至已经算大龄创业者了,而大一就出席创业聚会的往往会被人投上敬佩的眼光。

自己也曾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对大部分大学生所做的项目有所了解,大学生所做的项目往往是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依靠简单的人力成本来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有的甚至不能叫做创业,只能称作一门小生意。还有一些,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然后就去把公司注册了,找办公室,找人,然后把CEO CFO COO什么的分好,以便给同学讲起来时候自己还是个CEO以此来显示优越感,只能说这些同学的勇气令人敬佩。

明白自己比什么

大学时候自己交学费,生活费不花家里的钱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学时候靠兼职赚一点钱也不是为了拿来和同学比较的,以此显示自己能力有多强。身处大学,要明白自己比什么以及和谁比。

大学四年应该和已经参加工作的比时间更加自由,可以趁周六周日去外面参加一些讲座活动什么的来提升自己,大学四年的所见所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等到四年后和同时步入社会的同学比的是资历。而不是在大学时候比你比同学赚了多少钱,那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就算在大学翘课忙生意每月可以赚几千元,但那也只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更可怕的是,用了四年青春赚了几万元钱而让自己的能力一直停留在每月一两千的水平上。

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也是最重要的升值期。大学最重要的是多读书,深度思考,在业余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如果一个学生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那何谈创业。

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你连工作都没找到,谈什么创业。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你们。

中国大学生创业故事篇3

孙俊峰:北大硕士不当公务员上海创业干装修

北大毕业干装修月入百万元 孙俊峰干装修两年内在上海买房

熟练地刮墙、批腻子、打磨,除了架着一副厚眼镜,穿着工服的孙俊峰看上去和普通装修工人别无二致。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实是北京大学社会学毕业的一名硕士。毕业后,孙俊峰去当了装修工人,引起了轩然大波。(6月16日光明网)

北大硕士做装修工?这事谁听了都会惊讶。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从北大毕业的“天之骄子”,要么走上仕途,要么进入学界,要么进入国际大公司,怎么会从事这种辛苦的体力劳动,学岂不是白上了?这其实是对读书、上大学的一种误读。

从小孙俊峰一直很听话,2006年考上大学时,家人把录取通知书拿给村里很多人看,当时在他家乡是个新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给家里长脸了”。寒来暑往,几年后孙俊峰硕士毕业面临分配,获得来自好几个省市不同公务员岗位的选调机会。这次,家人希望他进机关当公务员。觉得这样才配得上北大学历。

“从小就听家里的,但这次有点叛逆,因为自己性格不适应体制,想进社会扑腾一下,但不知道能干嘛,做装修是基于两方面,一是身边有人愿意带我,二是觉得做手艺人自由,那时有点理想化,想入行以后开家诚信的装修公司!“尽管如此,只有想法的孙俊峰依然得先从力工做起。家人当然不同意,争执到最后,孙爸爸气的只留下一句话:你自己做主,我不管你了!

做工开始也很难,还出过笑话,工长当众说孙俊峰太干净,不像个干活的,于是他每天偷偷把工服踩脏再去工作。大半年后,了解多了,孙俊峰就开始想办法找人一起承包工程,后来自己也成了工长。

“没过几年我就自己带人做了,“家装还可以,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室外装修就不行了,冬天的时候,我们也得在工地上干活,手冻得全都裂了。”面对镜头,孙俊峰向记者展示手上的伤疤和老茧,现在的他带着工人熟练地搅拌水泥,打孔,批腻子,俨然一副行家把式。只有从厚眼镜中,能看出他当年的学子情怀。

“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现在人买房子不容易,装修时一定要保质保量,把每个家当作自己的新家来装修,一点也不能马虎。“ 每接到一个新单子,孙俊峰都会这样和工人说。

现在孙俊峰的队伍与人装修合作,每月能拿下二十多个工地,营业额超过百万,但偶尔,他还需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北大硕士出来干装修工,多没出息,家里钱都白花了。”对此,孙俊峰也只是憨笑,表情混合了坦承与戏谑,想要质疑他的人要么一时语塞,要么满意地离开了。唯一让他高兴的是,家里对他的选择已经渐渐认可了。

“要不是做装修,我连房子都买不起。” 孙俊峰私下对记者说,用装修赚来的辛苦钱,他帮家里改善了居住环境,还置了东西,装修工人对他而言,只是当初创业的起步, “哈下腰来做大事,不必在乎旁人看法!” 面对镜头,这个曾经的北大才子,偶尔显露出一点当年的意气。

中国大学生创业故事_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