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猿啼之谜》阅读题的答案

发布时间:2016-11-12 19:15

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分值提高,位置提前,对考生的影响很大。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三峡猿啼之谜》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猿啼之谜

江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为了呼唤离家子猿。

说到三峡猿啼,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声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要逃回到南岸去。

“三峡猿啼”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啼声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颌骨化石;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臂猿下颌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制品和文化性质与3000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7.文章末句“由此证明”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

A. 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颌骨化石。

B. 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 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3000年。

D. 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答案:(C)(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听到的不该是猿声。

答案:(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据学者研究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

9.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答案:(B)(对“南岸说”,作者只客观引述介绍,未表明观点、倾向)

《三峡猿啼之谜》阅读题的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