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返乡创业事例

发布时间:2017-02-27 14:12

能不能创业成功跟学位没关系,但跟好不好学肯定有关系。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事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创业成功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民返乡创业事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农民返乡创业事例

关于农民返乡创业事例一

80后富二代不啃老种水果建休闲农庄

和许多做农业项目的人不同,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庄主”王博,是一名“任性的”80后。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本来可以靠老爸逍遥快活,他却偏偏选择了当“泥腿子”。

从一开始踏入这一行,很多人就断定他“玩”不了多久。如今,4年过去了,年轻的他脸庞上满是风霜的痕迹,给了当初质疑他的人有力的回应。

“任性”80后不承父业单干农业——

种火龙果20万学费入门买教训

春光明媚的4月,站在蔡甸玉贤镇松林村的水泥路上,满眼的蔬果和鲜花,空气中飘荡着甜甜的果香。一排排农庄规划齐整、错落有致。这是现在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样子。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湖荒地,杂草丛生。

其实,王博背靠家族企业,父亲的公司还是湖北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接父亲的班就有比普通人高很多的起点。但是,大学毕业后,他尝试走自己的路。卖过房子,做过网络,做过营销,还在政府部门上过班。“后来接触到农业采摘园,觉得这一行大有潜力,于是决定从这一行入手。”对于儿子“种地”,开明的父亲选择了默许。“有些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做过很多事情后,我发现自己热爱土地,最喜欢农业。”王博对记者说。为此,他在蔡甸拿下1500亩地,开始打造自己的农庄。

五六年前,他就发现武汉市场上火龙果卖得很好,而且与本地橘子桃子等水果相比,经济效益高很多。他了解到,正常一亩地火龙果产量可达2000公斤。于是,王博决定种火龙果。

2011年,他投入20多万元试水,从山东引进红心火龙果。“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当时考虑,山东冬天的温度比武汉要低很多,在山东能生长按理在武汉也能生长。”为了给幼苗保温,王博在幼苗上覆盖了4层保温膜。但到了年末成熟之时,他发现自己花了大半年心血,却一个火龙果都没有结出来。

懊恼之余,懂行的专家告诉他,火龙果之所以在山东能生长是因为山东冬天虽冷,但日照时间长,武汉温度略高,但一下雨就连续阴好多天,影响到植株的生长。要想在武汉种好,必须采取技术措施补充光照和控温。

这次挫败后,王博开始恶补水果种植技术,并请来农业专家坐镇。

不仅卖水果,更要卖服务卖健康——

四季采摘?旅游休闲农庄具雏形

近年来,采摘游成为江城旅游行业的热门项目,而农户采摘往往品种单一,较难形成集聚效应。“何不建设一个拥有多种果品蔬菜供采摘,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农庄?”顺着这条思路,在农业专家的技术支持下,2012年起,王博在自己的农庄陆续引进了近百种水果,仅葡萄就有11个品种;桃子包括油蟠桃、水蜜桃、黄桃;石榴分软籽石榴和黑籽石榴;梨有翠冠梨、圆黄梨等。并保证了每个月都有两种以上的水果供游客采摘。比如,11月草莓、冬枣成熟,到第二年的4月草莓下架后又有西瓜、桑葚、樱桃等,6月份桃子成熟、7月份葡萄成熟,10月份葡萄下架后无花果和石榴也相继成熟了。

正如他所预想的,丰富的品种聚集效应,每年为他的农庄带来几万人的客流。

2014年,除了蔬果采摘,王博开始走观光旅游休闲农庄路线,增加了多项游乐设施,以便游客来了后能够停留更久。2015年,农庄全年接待游客8万人。“目前农庄还只是一个采摘基地,未来要向景区方向发展,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观光休闲农业采摘园是我的终极目标。”王博信心满满地说,“虽然一年接待游客几万人,被很多人夸赞我的水果好吃,但这样我依然是在卖水果,我要做的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单纯卖水果,还要卖服务、卖健康、卖品牌。”

关于农民返乡创业事例二

美术硕士回乡养猪用红薯菜叶养黑猪

好猪肉是什么样的?在80后猪倌向平东眼里,应该是“有乡愁味道的猪肉”。昨日,在东湖风景区落雁岛的仓库里,向平东埋头于猪油、猪肉、猪油渣?之中,整理货架,忙碌而充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年轻的猪倌,还是位美术硕士。只是因为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他毅然关掉广州的公司,回乡养猪。

美术硕士回乡当猪倌

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笑声爽朗,初次见面,很难把向平东和“猪倌”联系起来。向平东是宜都市松木坪镇杨树坪村人。1999年,他被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录取,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2003年,他又考入广州美院攻读广告设计专业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品牌设计公司任职。两年后,他辞职创?业,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设计公司,运营基本稳定,逐渐步入正轨。2012年底,向平东却出人意料地关掉广州的公司,“想回归乡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父亲听到儿子的想法后急了:“好不容易培养个研究生,做点体面工作不行?你瞎折腾个什么呢!”向平东耐心解释:“研究生养猪不是什么丑事,我要养和别人不一样的猪——用粗粮蔬菜喂养的黑猪。”

向平东来到宜昌秭归大山里,与人合伙养起了黑猪。

红薯菜叶古法养猪

向平东养猪的方式是与农户合作,养殖基地将猪仔养到两个月大时,交给农户养殖,七八个月后,再将猪回收到基地。别人的猪用饲料喂,4个月就能出?栏;他的猪是圈养加放养,吃的全是玉米、红薯、菜叶等,10个半月才能长到200斤,达到出栏标准。“我给我的黑猪定义是‘古法养猪,自然之道’。就是遵?循千百年来农民自然养猪之道,养绿色、健康的猪。”向平东说。

在向平东的老家,也有村民与他合作。宜都市松木坪镇杨树坪村村民王长玉介绍,村里100多农户中,目前有30多家与向平东合作养黑猪,他家已经养了15头黑猪。

记者在向平东拍摄的黑猪放养视频中看到,签约农户将猪驱赶至山坡上,将玉米、红薯、菜叶等撒在地上,黑猪立刻围成一团,互相拱着抢食。向平东介绍,每天,农户们都会拍下一段当日放养情况的视频发给他,虽然身在武汉,但他时刻掌握着黑猪的成长状况。

想把黑猪赶上新三板

虽然养殖基地远在宜昌秭归,但向平东在武汉设立起体验基地,向客户展示公司产品。从养殖到销售,向平东去掉了所有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向客户。

“猪也要卖得艺术”,向平东的产品均为浅绿色包装,看起来格外清爽,猪油用精致的玻璃罐罐装,外面还套着质朴的麻袋,有一种古朴的美感。

去年5月,向平东报名武汉大学EMBA课程,学习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同时积累资源,扩大人脉。春节前夕,向平东带领销售团队,穿梭于各个商会的年会活动,宣传自己养殖的土猪肉。一斤黑猪肉售价?为35元至40元,因为品质可靠,仅去年春节前的年猪销售,一个月内就卖出400头。两年多时间,向平东成功售出1500头黑猪。

光靠“圈子营销”还不够,向平东计划今年在武汉的高端社区里开10家肉铺,首家肉铺已于1月下旬在汉口后湖开业。

向平东的养猪事业也吸引了一些投资人找上门来。2月初,他从一名广州投资人那里拿到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不仅提高餐桌上的生活品质,更让?大家感受慢下来的快乐。”向平东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承载并传递传统文化及朴素的价值观。他计划明年将黑猪品牌推上新三板,目前正在积极做准备。

向平东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应邀回母校做这场讲座的。2003年,向平东从湖北美院美术学系毕业后,又考入广州美院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从事了创意设计工作的向平东,两年前回老家宜昌干起了养猪事业 。去年11月,向平东以武汉侬家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身份亮相武汉,参加团省委举行的创富大赛,闯入15强。公司诞生半年来,有多家天使投资公司一直关注他们的成长,但他却谨慎地保持着与“天使”们的距离。他希望自己创立的侬家屋黑猪品牌,能按自己的初衷发展,并成为黑猪市场的一匹黑马。

向平东的故事:曾经没钱上大学,凑不齐学费

“我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回到这个城市的。”作为年轻的创业榜样,向平东却不惧坦承自己的窘迫往事。

向平东是宜都市松木坪镇杨树坪村人。1999年,19岁的向平东被湖北美术学院录取。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都为他感到骄傲,但他却为凑不齐学费而发愁:向平东8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当地煤矿打工,收入微薄。他报考的美术学系仅学费一年就要6500元。同学们都已顺利报完到、军训去了。学校为他保留一个月的学籍,希望他能在一个月内凑齐学费报到。走投无路的向平东只好向本报求助。

“我好想上大学。”15年前的9月20日,武汉晚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向平东的文章,表达他内心的渴望。

报道见报次日,时任副省长王少阶作出批示,要求不使特困生失学。众多热心读者纷纷为向平东捐款,很快就为向平东凑齐了学费。

拿着读者的捐款,向平东百感交集,特意留下一封给读者和本报编辑部的感谢信:“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过去的十天里,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感情转折。本来是怀着渺茫的希望,在晚报大门前犹豫了许久,才将那份求援信送给一个陌生的编辑。几天前由对求学的失望,到街头流浪、四处寻工,再到受到大家无私的关怀……”

看到记者保存的信纸和已经开始发黄的感谢信,向平东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没想到您还保存着这个。当记者问他是否还记得其中的内容时,他只说了4个字:“刻骨铭心。”

他记得在晚报6楼过道的沙发上度过的一夜,记得文教部员工拿出自己的饭卡,让他到食堂就餐:记得一位下岗女工特意从汉阳赶到报社,为他捐出100元……

“虽然四年的大学生活仅学费就要支付3万多元,但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完成学业,把社会对我的扶助变成奋斗的动力。我请求做晚报读者公益扶助中心的一名义工,加入到帮助更多不幸人的活动中去。”

关于农民返乡创业事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