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精选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7-05-03 11:17

《亲爱的安德烈》是一本适合阖家观赏的书籍,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篇1

读龙应台和儿子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书拿到手,由衷地喜欢。慢慢读下去,突然明白为什么龙应台的图片为什么这么不加处理和修饰,任由岁月的痕迹坦露无遗,原来在这本书里,她只是一个和我们所有的中国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和越来越远的距离而不断挣扎的本色母亲,心里一下子变得非常温暖。很多人羡慕龙应台,能打通与儿子三十年的年龄代沟、东西文化的代沟,而像朋友一样坦诚交流。但我更能看到,一个母亲与儿子隔裂的痛苦那份无助与心痛。当读到龙应台看到安德烈的“独立宣言”时,我非常感动。安德烈的原话是这样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龙应台这样来描绘她看到儿子这些话时的感受:安德烈,那一刻,简直就像经典电影里的镜头,身为儿子的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那饰演母亲的,要不然就气得全身发抖,“啪”的一个耳光打在儿子脸上,儿子露出愕然的表情,然后愤而夺门而去,要不然,母亲愕然,然后眼泪潸潸而下,本来威武庄严的母仪突然垮了,惨兮兮地哭。

和朋友讨论这种感觉,我们,在传统中国文化沉浸下长大的一代,尤其是成人后的女孩,其实是很享受与母亲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的。但是,当我们的90后、2000后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当他们向我们宣布独立宣言的时候,一向没有边界的我们,能否承受这一打击?

又一次想起了那句: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惟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不知有多少母亲能读懂?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本记录母亲与孩子成功交流的书。就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也确实如此。

曾经,你的孩子,只是个柔软的躺在你的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你微笑地看着他悄然地成长,一点一点地变得成熟,一点一点地学会独立,然后毅然决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而你,只能远远地站在他身后,惆怅地望着他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可是,在你的心里,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的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并且,叛逆地表示,他没有话想和你说。这个时候,你会心痛吗?

当时间一天天地流逝,你知道从来没有后悔过对他的付出,也没有将自己的渐渐衰老放在心上,可是,你却清楚地感觉到:你在一点点地失去自己所爱的孩子,不会心痛吗?心痛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听之任之吗?还是放下母亲这个无用的称号,真正地将自己放空,去了解一个少年的心事呢?不是每个母亲都能象龙应台这样成功地与孩子交流的。如果你仔细地读这本书,会发现在太多的时候,那位认真的母亲,正在努力而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经历,去换取孩子的信任和友谊。她的措辞,不再有《野火集》中脱口而出的愤怒,不再有《孩子你慢慢来》中满溢的幸福和满足,更多的是在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与他类似的语言和对自己青春年少的回忆换取他的信任,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书信集,而是,一颗充满母爱的赤诚之心。作为孩子的一方,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很难读懂这颗心的全部,直到——他(她)自己成为父亲(母亲)的那一天。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篇2

读龙应台和儿子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书拿到手,由衷地喜欢。慢慢读下去,突然明白为什么龙应台的图片为什么这么不加处理和修饰,任由岁月的痕迹坦露无遗,原来在这本书里,她只是一个和我们所有的中国妈妈一样,面对孩子的成长和越来越远的距离而不断挣扎的本色母亲,心里一下子变得非常温暖。很多人羡慕龙应台,能打通与儿子三十年的年龄代沟、东西文化的代沟,而像朋友一样坦诚交流。但我更能看到,一个母亲与儿子隔裂的痛苦那份无助与心痛。当读到龙应台看到安德烈的“独立宣言”时,我非常感动。安德烈的原话是这样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龙应台这样来描绘她看到儿子这些话时的感受:安德烈,那一刻,简直就像经典电影里的镜头,身为儿子的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那饰演母亲的,要不然就气得全身发抖,“啪”的一个耳光打在儿子脸上,儿子露出愕然的表情,然后愤而夺门而去,要不然,母亲愕然,然后眼泪潸潸而下,本来威武庄严的母仪突然垮了,惨兮兮地哭。

和朋友讨论这种感觉,我们,在传统中国文化沉浸下长大的一代,尤其是成人后的女孩,其实是很享受与母亲之间那种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的。但是,当我们的90后、2000后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当他们向我们宣布独立宣言的时候,一向没有边界的我们,能否承受这一打击?

又一次想起了那句: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惟有亲子关系是以分离为目的的。不知有多少母亲能读懂?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这本《亲爱的安德烈》。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本记录母亲与孩子成功交流的书。就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也确实如此。

曾经,你的孩子,只是个柔软的躺在你的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你微笑地看着他悄然地成长,一点一点地变得成熟,一点一点地学会独立,然后毅然决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而你,只能远远地站在他身后,惆怅地望着他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可是,在你的心里,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的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并且,叛逆地表示,他没有话想和你说。这个时候,你会心痛吗?

当时间一天天地流逝,你知道从来没有后悔过对他的付出,也没有将自己的渐渐衰老放在心上,可是,你却清楚地感觉到:你在一点点地失去自己所爱的孩子,不会心痛吗?心痛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听之任之吗?还是放下母亲这个无用的称号,真正地将自己放空,去了解一个少年的心事呢?不是每个母亲都能象龙应台这样成功地与孩子交流的。如果你仔细地读这本书,会发现在太多的时候,那位认真的母亲,正在努力而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经历,去换取孩子的信任和友谊。她的措辞,不再有《野火集》中脱口而出的愤怒,不再有《孩子你慢慢来》中满溢的幸福和满足,更多的是在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与他类似的语言和对自己青春年少的回忆换取他的信任,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所以,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书信集,而是,一颗充满母爱的赤诚之心。作为孩子的一方,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很难读懂这颗心的全部,直到——他(她)自己成为父亲(母亲)的那一天。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篇3

“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这句话印在《亲爱的安德烈》的封面上,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觉得非常奇怪:一个儿子对自己的母亲说这样的话,难道不怕她伤心么?后来我才明白,安德烈不过是想拥有一个成年人应当拥有的自由,只是他的言语比较直率罢了。东西方文化对自由、独立的理解的巨大差异使成长在德国的安德烈对自己的中国母亲有着诸多不满和疑惑。

那自由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书中提到的“性、药、摇滚乐”?绝对不是。如果整天沉浸在那样的“自由”中,只会使人不断地堕落。所以安德烈也说,“性、药、摇滚乐”只是一种隐喻,暗指生命中的种种乐趣。我想安德烈所想要的自由,应该就是每天都能感受到这种乐趣,并且无忧无虑地去享受。

是啊,谁不想拥有自由,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在即将成年的时候,在似懂非懂之际。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得到自由后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我觉得应该不多吧。毕竟自控能力可是一项极其高深的技能。所以也才会有那么多人觉得自己拥有的自由是父母的施舍。可是反过来想想,当我们成为家长后,我们会不管自己的孩子,给他们100%的自由吗?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说“NO”的吧。

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自己所拥有的自由还是很满意的。因为我觉得随着我的成长,我拥有的自由也在不断增多。比如我上小学的时候,爸妈总是要限制我看电视的时间,因此在那时我是不敢随便碰电视遥控器的。当我上了初中后,爸妈对我在看电视方面就很少管了,因为我已经能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了。又比如前不久爸妈才给我买了第一个手机,他们也是认为我有能力控制自己,才放心地这样做的。在我有了手机后,他们也从来不过问我用手机的情况,我对此也很满意。所以我觉得自由虽然——像安德烈说的那样——是天生的权利,但是需要父母好好控制。我认为父母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放宽管理。而不是什么都把孩子管得很死,成年后放任不管。

在我看来,安德烈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从书中我总能读到安德烈的自由,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聊天、听歌、开Party、旅行……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我总是在想,要是我也能有他这般的生活,我一定会非常满足的。可是我却又从书中读到了许多安德烈对母亲龙应台的不满,不满母亲的多管闲事,不满母亲的“无知”。我觉得安德烈似乎对自由的要求过高了一些,或许也没有,只不过又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自由其实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最复杂的自由,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自由。这自由是父母想给却又不想给的,也是孩子最想得到的。父母在给予孩子自由时,总是附带着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情感。虽然我身边大部分朋友的家长都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渐渐放宽管理的,但也有少数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很多自由,等孩子长大后反而管得很死,真是令人费解。所以我也很推荐那些内心矛盾很大的父母或孩子来看看这本书,一定会获益匪浅的。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精选 亲爱的安德烈优秀读书心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