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术论坛领导讲话稿

发布时间:2017-05-27 03:54

学术论坛的学术性、开放性和功能性与繁荣高校校园文化直接契合,是大学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触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学术论坛领导讲话稿,仅供参考。

最新学术论坛领导讲话稿【篇一】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老师、同学:

值此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幕之际,我谨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不辞辛劳,积极与会,交流研究生学风建设最新成果,指导和促进我们研究生的学风建设表示欢迎和感谢!

我校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召开已经是第三届了。

两年来,我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不太规范走向规范,参赛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研究生论坛在同学中影响也日益扩大,已经成了我校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大盛事。这一切既是各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的结果,也反映出了我校学风建设的成果。

学风是反映学校校风的一面镜子,也是折射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扇窗口。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术研究则是研究生教育的精神魅力,而良好的学风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

新形势下如何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以及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素质,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就是塑造一名高尚的人,一名专业或业务知识精通的人,而这一切都与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密切相关。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群体行为,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参加活动的一种表征。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的气氛,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同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我衷心希望导师自身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出导师的理论魅力、知识魅力、乃至导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希望研究生自身的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要学作一名知识渊博的人;要有历史使命感,强烈的生存和竞争意识,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谦虚、宽容的优秀品质。

真诚希望本次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既能在热烈的对话与交流中充分享受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累累硕果,又能在学术的冲撞与交融中细细品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精髓与魅力。让我们高举“传承鼎新 立人惠众”的大旗,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为把我校办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最新学术论坛领导讲话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来宾、博士生同学们:

大家好!

相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分别的时刻亦如期而至。地球科学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经过2天紧张而愉快的交流活动之后,马上就要圆满结束了。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活动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论坛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大,论坛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活动在广大博士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举办,为推动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多学科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融合,以及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本次学术论坛共包括5个分论坛,经过论坛专家组的评审,共录用论文170余篇,出版了地球科学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在2天的学术论坛活动中,共有300余名博士生代表参与了论坛的各项学术活动,举办了多场特邀专家报告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论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一次启迪智慧、增进友谊的学术思想盛会。

本次学术论坛,得到了主办单位: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代表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学术论坛在举办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各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和广大博士生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在论坛举办的各项工作中,广大工作人员,服务人员,学生志愿者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本次论坛,尽管时间有限,但是参会代表充满智慧、精彩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进行思维激荡,撞击思想火花,使论坛充满了浓厚的研讨氛围。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站位高、观点新,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博士生分论坛学术报告的发言,有见解、有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大家的思想。这次活动,不仅对地学领域各方面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而且对参会的各位博士生也是一次很好的培训。希望博士生们认真研究、消化、吸收这次论坛的研究成果,并切实应用到指导我国地学发展的实践中去。

我校将以这次论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构筑人才高地,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别情依依,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几天的交流与共度,我们的学术在提高,友谊更在升华。希望各位在回到母校后,把地大人的深情厚谊带回家,把地大人的美好祝福带回家。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地大的发展,继续保持与地大的联系,常到地大来作客。我们也真诚希望加强与各个兄弟院校的合作,真诚携手,共创学术辉煌的明天。

最后,我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祝愿广大博士生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谢谢大家!

最新学术论坛领导讲话稿【篇三】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由江苏省旅游学会主办的“江苏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在这里举行。首先,我代表江苏省旅游局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对江苏省旅游学会成立两年来为服务江苏旅游做出的富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

回首几代旅游人为之奋斗的30年,我们感慨万千。1978年5月,我国第一家单独设立的旅游管理机构――江苏省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正式成立,同年6月全国第一所旅游专业院校――江苏旅游学校在宜兴创办。按照小平同志“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重要指示,江苏省旅游业伴随改革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艰辛而卓越的历程。我们不会忘记30年前宜兴山沟里莘莘学子清瘦的脸庞和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们不会忘记,1983年3月,江苏省成为全国旅游改革试点省;我们不会忘记,1991年3月,苏州被列为全国旅游行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我们不会忘记,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政府主导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我们不会忘记,20**年7月,梁保华书记指出江苏要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目标迈进。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旅游事业突飞猛进。江苏旅游业因改革开放而产生,伴改革开放而发展,成为我省改革开放辉煌30年的缩影。全省旅游饭店从1978年的13家发展到1582家,年接待百万人次以上旅游景点从1995年的15个发展到68个;旅游从业人员从1981年的5456人发展到108.8万人;导游人员从1981年282名发展到3.7万名。接待入境游客从1978年10.2万人发展到51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738.2万美元发展到34.7亿美元;国内旅游从80年代的不鼓励、不提倡,到现在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生力军,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从1995年的4403.4万人发展到2.3亿人,国内旅游收入从261.1亿元发展到2508.3亿元。应该说,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是江苏旅游发展30年的主旋律,更是我们这代旅游人需要认真加以吸取的宝贵经验。

30年,弹指一挥间。总结新经验,谋求新发展。当前,我们更应当根据新的形式、新的变化,认真分析我省旅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研究制订应对举措。既不为旅游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的发展而满足,也不因为旅游发展新阶段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而止步不前,而是统一认识,规划未来,努力探索旅游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突破,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与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促进旅游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更快的发展。

江苏旅游业要提高综合竞争力,不仅要加强硬实力,更需提升软实力。在我省旅游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理念升级、产品升级、形象升级、管理升级、企业升级”,把理念升级放在首要位置,表达了我们对旅游理论指导旅游实践的迫切需求。江苏省旅游学会作为民间学术性社会团体,凝聚了我省旅游学术界的学者、专家,其学术成果具有代表性、广泛性、权威性,对于促进旅游与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旅游科学的普及和推广、促进旅游与经济结合、促进旅游专业人才的成长和提高等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衷心希望江苏旅游学会能够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江苏旅游新形势下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有关旅游发展的前沿课题,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旅游主管部门和全省旅游业探索新思路,研究新问题、采取新对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最新学术论坛领导讲话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