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10 16:27

只有把握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质,才能保证公共管理实践正确的发展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一:公共管理下会展业资源整合策略

摘要:实现会展业各种资源的整合优化,可显著提高会展业的整体质量,促进会展市场不断成熟。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角;会展业;问题;资源整合;途径

目前,我国会展业有许多缺陷,如资源浪费、主题不明显、缺乏自主品牌等。对会展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整合会展业资源,解决会展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主体与培育方式较为落后

(1)尚未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正确运营理念。由于会展场地多数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因此场馆也是由政府所掌控,各类会展活动都通过政府进行举办,严重干扰了会展行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2)多数会展企业都有市场定位不准问题。很多会展中心的运营模式缺乏品牌、企业形象,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3)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由于与会展业相配套的各种服务水平比较落后,会展业整体质量不高,服务形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会展业经济的发展。

2.管理体制不完善

(1)在计划经济期间,展览活动只有经过政府审批才可以进行,而且主办方也一般是政府机关或是下属事业部门,参展方也多数都是国企,相关的公安机关、工商部门、海关部门等都需要办理经政府审核通过的手续。

(2)由于会展业与其他商贸活动不同,短时间内会在展览场地聚集大量的观众,人流量非常大,因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目前在我国如果没有审批文件,则无法举办会展活动。同时在审批中也存在着多方审批、重复办展的缺陷,这对规范会展市场是非常不利的。面对不同部门不同的审批程序与审批标准,我国的会展业也难以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会展业有序发展。

3.市场秩序混乱

(1)倒卖批文。由于我国的会展业管理仍然采取审批的方式,因此批文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在批文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就给投机倒把会展单位提供了可乘之机,变相出售批文来获取暴利。

(2)商业欺诈。会展举办方为了把会展规模办大,会故意吹擂会展质量与水平,致使参展单位来了之后才发现上当,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出现纠纷。

(3)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会展业在举办时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给周边交通、治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再加上会展业举办方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会展经验缺失,因此很容易会发生安全问题。

(4)会展业运营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允许那些大型国企、政府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举办会展业,却限制中小型企业的会展参展资格,这样很容易让那些本身不具备参展条件的国有企业进入会展业市场,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会展业参展,加剧了会展业市场的秩序混乱程度。

4.会展资源较为分散且整体层次较低

大多数城市都建设了会展场地,但是却很少有会展知名品牌城市,这些会展场地都存在着面积小、会展业务单一、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低下等缺陷,也不具备承办现代化国际会展业的条件。北京、大连、深圳等城市在兴建一批会展场地,但是由于在建设之处缺乏科学的规划,使得会展资源分散性问题未得以解决,更加重了会展业的竞争。会展业目前存在重复办展、多头办展的缺点,造成会展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整体会展质量都不高,难以与国际化会展业水平相比。

5.会展业人才较缺乏

由于会展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会展业市场还不成熟,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造成会展业专业人才较缺乏,而具有丰富经验的会展业高级经理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会展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界定

1.会展业资源整合主体概念界定

在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对公共机构所起的作用不应是全权管理并控制,而应是促使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部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综合利用各种会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将会展业务相关资源进行引导并加以优化整合,这是我国会展业发展在面临着诸多问题时政府部门当务之急的工作。所以,在会展业资源整合中,政府是重要的主体,此外充当主体部分的还有会展业协会以及会展企业。会展业资源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共同引导,主要表现为政府起着一体化的引导作用;不同主体间需要加强合作;各个主体之间实现多元化发展;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会展企业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发展战略。

2.会展业资源整合客体概念界定

在会展业资源整合中,客体主要包括会展、会展业及相关的各种资源。要想使得会展业资源顺利实现优化组合,就需要对于各种客体间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一体化发展。会展主要是指各种展览、会议、庆祝活动、体育赛事的总称,它以展览与交流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运用商业化发展模式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是一种有着一定规模的集体性与综合性产业活动。会展业则是借助于会展场馆与会展企业,利用较为完善的会展设施与相关服务体系,从而举办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会展业资源则是可引起会展活动的各种利益动机、可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资源以及相关的产业、产品、教育、文化等各种资源。会展资源有着很强的现实性、潜在性、物质性等特征,随着会展行业的不断发展,会展业资源内涵也在逐渐增加,而且也在不断向外扩展,会展资源范围在变得越来越大。

3.会展业资源整合概念界定

整合就是将各个主体与客体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行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对于会展业进行准确定位,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会展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可更好地为主办方、参展方、观众服务,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而资源整合则是将所有资源都当做一个整体系统,对这个系统内尚未被有效利用的资源加以挖掘、组合、优化,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终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会展业资源整合的途径

1.公共支撑要实现体系化发展

(1)理清政府部门职能,并且明确政府与会展企业、参展方之间的关系,建立现代化的会展业运营模式,促使会展业市场不断完善,实现公共基础支撑设施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实现全新的公共管理理念下的会展业资源整合。

(2)政府应创新管理机制,整合各种管理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会展业管理模式,提高领导层的责任意识,使得政府部门在会展活动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政府应加大会展业扶持力度,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在土地资源、税收、会展宣传方面都制定必要的优惠措施,完善会展业整合法律体系,为会展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会展品牌要实现系列化发展

由于我国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品牌形象缺失问题,因此加强会展品牌系列化建设对会展资源整合作用非常突出。通过将参展知名品牌、企业形象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整个会展活动的影响力,实现品牌系列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主题体系化发展,以某一鲜明的主题作为发展主线,整合各种会展活动,举办有不同区域特色的会展活动,在国内外树立知名品牌形象。其中主要包括:打造核心品牌,实施带动化发展战略;提高现有品牌地位,促进会展主体的体系化发展;统筹安排会展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实现科学合理;注重长久营销战略,加强品牌营销的机制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3.空间布局要实现科学化发展

综合利用不同区域会展资源,通过发挥会展中心的辐射和吸收作用,加强会展资源的整合。

(1)建立CBD发展模式,实施带动化发展战略。

(2)拓展会展场馆业务内容范围,实现因地制宜发展。

(3)提高会展场馆的基础设施质量,实现国际化发展。

4.会展服务要实现多元化发展

(1)在会展活动中,相关的配套服务水平高低会影响到会展业的整体质量,对会展经济、会展效益都会有重大作用。因此,大力培养会展服务人才、提高会展服务水平、优化政府服务体系、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2)会展企业要推进会展活动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建设,加强与同行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郭峦.城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战略模式[J].商业时代,2007(25):82-84.

[2]廖兆光,肖鸾.区域会展资源整合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6):234-235.

[3]范道津.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绩效研究———基于对代建制的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郭白滢.我国会展企业资源整合路径———虚拟化经营[J].企业家天地,2005(12):42-43.

[5]李怀帅.中国中小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D].上海: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二: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分析

摘要:目的建设区域性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方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开发标准化的接口对全市公共卫生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结果对全市公共卫生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集成,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疾控业务统一平台信息管理。结论本平台的建设提升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与全面性,提高了信息利用效率。

关键词: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区域平台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于网络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架构支持[1],国家、省、市各级疾控都建设了相应的疾病控制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疾控综合业务平台、健康体检系统、检验信息系统、预防接种管理系统、职业危害监测系统等[2-6]。这些系统和平台涉及疾病防控和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了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大大提高[7-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防病控病形势,现有的一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亦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监测信息系统没有覆盖全部疾控业务,例如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以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为代表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覆盖面小,信息欠准确,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以肿瘤、高血压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基础监测数据分散,信息反馈慢。己建成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功能集中在监测数据的收集,缺少分析利用。同时由于各类业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和整合利用,存在信息孤岛[9-14]。根据疾控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以整体、标准、实用、安全和可扩展为原则,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统一接口的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使各级业务系统和平台能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高效利用与数据共享[11-12]。

2建设思路

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体系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各级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正在运行的免疫规划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卫生检验检测系统、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医院诊疗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国家和省系统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孤岛”有机联合,加大数据的收集与共享,实现多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利用分析,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该信息平台使用标准化接口,不仅覆盖传统的传染病疫情,还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与评估,五大卫生领域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免疫规划综合检测与评估,区域早期症状主动监测与评估等[15-18]。

3建设内容

3.1基础业务工作管理开发与集成

基于工作需要,开发疫苗冷链监测、生物制品管理、症状监测等新业务系统,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通过开发通用、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对基础业务工作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并可供相关部门方便接入,实现区域内防病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3.2数据中心建设

以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房为核心,建设一个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配备综合通讯系统、高性能信息存储、处理等系统设备,研究建立一个具有多层体系结构,深度防御功能的硬件架构,将设备和应用表达为数据层,业务逻辑、表示层、用户层;设计涵盖重大传染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免疫规划、慢病管理等在内的多个数据库、知识库,建立数据交换、存储与认证平台。

3.3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

采用局域网和广域网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平台的范围和信息触角。以担负基层数据采集的监测哨点建设为重点,建立覆盖本地区监测哨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域监测网络,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着重研究虚拟专网(VPN)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的应用,探讨监测点建立和长效管理的机制。采用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主动监测,对各监测点如全市网络直报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监测点等实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采用相同的数据内容采集和报告标准,并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

3.4风险分析评估系统的研究

以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症状监测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等系统的集成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影响人群生活、学习、工作等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监测,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做深入研究,提升对相应数据的挖据、分析和利用。

4平台建设与应用体会

4.1技术架构

平台建设采用B/S结构,以J2EE开发环境为基础。采用分层设计、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按照传统设计方式总体分为:数据层、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数据持久层采用Java标准的JPA2.0技术标准,并采用Hibernate3进行具体实现。业务逻辑层选用的是Java标准体系中的EJB3.1技术,表现层采用JSF2.1技术并通过第三方类库PrimeFaces进行技术展现。平台建设重点主要包括核心数据的存储、处理和集成、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各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集成3部分。

4.2建设情况

对全市疾控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初步整合,依托全市免疫规划数据中心及数字化门诊系统,完成了儿童免疫接种溯源功能和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分析与评估功能;通过汇聚全市各县市区疫苗冷链监测数据,实现疫苗存储安全及冷链设备风险分析、预警、及评估功能;实现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数据的集成,并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公共场所等检测分析模型,进行日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对全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全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业务要求,建立了全市从业人员健康证实时查询(包括APP端应用)、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对全市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统一采集,开发了相关分析模型;通过与上级部门协调实现了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本地化落地,完成了传染病的数据自动采集和监测分析评估功能。

4.3应用情况

通过对全市各级疾控部门相关业务系统的整合与集成,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改变了以往各个业务系统彼此独立、信息互不交换的弊端。以往有关部门和领导需要了解相关业务数据时,需要通过某个具体系统的使用人员登录系统获得,信息具有滞后性。通过该平台,根据预先分配的用户权限即可实时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对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疫苗冷链、职业卫生、健康危害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时、全程监管。各级业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了互联互通。如慢病系统与医院诊疗系统对接直接采集病例信息、健康体检数据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换共享、健康证信息与辖市区疾控、卫生监督所交换共享、预防接种系统与疫苗冷链系统对接实现疫苗溯源管理。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各种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以直观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图、地图等多种形式,对该市疾控工作在平台上进行集中分析展示和预测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该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在提高信息系统共享、数据深入挖据利用、扩大网络覆盖面等方面准备进一步深化建设。

5结语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框架,按照立足规划、统一标准、以业务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原则,进行了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探索,初步实现了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公共卫生与其它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防病控病相关信息得到有效收集、快速传递和分析利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规范和提高该市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质量与工作效率。随着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与覆盖,将能够提高市区两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能力,促进联动应急机制的形成,为地区级开展公共卫生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保障,对有效控制各类健康危害因素、降低各类疾病发病率、为政府提供决策辅助依据有重大意义。在该平台的建设中,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疾控业务本身有其特点涉及多部门、多用户、多地域,较为复杂,除了系统本身的建设,还涉及到相关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模式、业务规范、法律法规等内容。必须认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业务数据采集标准要统一,该平台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亦较大。文章结合该市区域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希望能为相关公共卫生业务平台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维,于中华.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影响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2):141-142.

[2]张业武,赵自雄,郭岩,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系统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17-19.

[3]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规划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1,6(6):11-14.

[4]蔡碧,张迟,赵明江,等.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与实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47-50.

[5]戴坤富,唐明亮,程小迎,等.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1):125-127.

[6]陈欣然,弓巧玲,程春荣,等.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6(9):1115-1130.

[7]杨洋,王松旺,张英杰,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6(4):45-47.

[8]吴冰冰,张玉玺,左志平.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043-1043.

[9]简德友,陈言.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联动信息平台系统的建立与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37-1038.

[10]陈林利,方红,赵燕萍,等.基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疾控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5):411-413.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管理专业论文

2.公共管理学论文

3.公共管理类毕业论文

4.公共管理论文选题指导

5.2016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题目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