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哲理故事

发布时间:2017-02-14 14:57

小故事大智慧善于学习、善于体会、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感悟人生哲理故事无处不在,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感悟人生哲理故事。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1:眼力与气度

讨伐董卓之后,曹操和袁绍打起了仗。

袁绍的军力虽超过曹操,但不善于识人用人,最终不仅大败,还吐血身亡。

袁绍死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袁绍的坟上哭祭。

这时,有人查出曹操部下给袁绍的密信,但曹操连看都不看就下令烧掉。

曹操还坦诚地说:“不怪他们,大败时,连我都有过投降的念头。”这是多大的气度!

有个给袁绍写檄文的人,文中骂曹操骂得很恶毒。

他被俘后,曹操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说他的文章写得好。

这个人就是后来“建安七子”中的陈琳。

看来,当领导的人至少要具备两种品格:一是有眼力,二是有气度。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2:抽走怒气的木柴

北宋仁宗时,潞国公文彦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

在一个大雪天里,他在家中宴请宾客,直至夜深还未散席。

在外等候的随从士兵中有人大发牢骚,拆掉了井亭,并烧来避寒。

一位军校将此事报告了文彦博,席上的宾客听完之后,个个吓得直打战。

但文彦博却神色自若,镇定地说:“天气也确实冷,他们拆了去烤火也无可厚非。”说罢照旧饮酒。

随从的士兵们知道后就泄了气,再也没有找借口闹事。

第二天,文彦博查清了是谁先动手拆井亭,便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

怒气就像是火,越去挑拨它就越烧越旺,如果抽去木柴,就会自然熄灭。

同样一件事,处置适当可以消弭祸乱,不当,则会引发祸端。

临大事静气为先,遇险滩宁静致远。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3:勇于“不敢”

《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人最快活?众人各抒己见,都不能令朱元璋满意,这时,一名叫万钢的官员奏道: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连声叫好。

“不敢”,它的深层含义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天理,敬畏法度,不可越线,要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和“不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人的“敢”,不该办的事敢办,不该拿的钱敢拿,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结果落得身败名裂。

勇于“不敢”,与怯弱是不同的,它不是畏首畏尾,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深谋远虑,审时度势。

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