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学术论文
如果能够从中外教育史中汲取有益借鉴,应用于当今生活教育中,给予少年和青年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能够使其在任何时候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可谓善莫大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外教育史学术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外教育史学术论文篇一
《黄炎培与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姓名:朱志祥学号:20110510565
摘要: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黄炎培与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对二人职业教育思想的陈述和比较,以期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所裨益。黄炎培与杜威是在教育学界盛誉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为后人所称颂。黄炎培根据当时中国的需要提出了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随着他的思想的进一步成熟,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较为系统的“大职业教育”思想。在杜威庞大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对职业教育的思考和探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职业教育的概念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对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是对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论述;第四部分阐述了他们的相同点。第五部分分析了他们的不同点。最后一部分是他们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文化和经济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概述;相同点;不同点;启示。
1、职业教育概念: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2.1职业教育的目的
尽管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认识和表述,在不同时期和社会场合各有不同,但自上世纪20年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4]后,黄炎培总是把这两句话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前后一贯。
黄炎培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求生”,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而“孤生不能,生亦寡趣,乃求群”[5]。求生和求群是人类的两种本能。所谓求生就是“使无业者有业”,通过职业教育为资本主义工商业造就适用人才,同时解决社会失业问题,使人才不至浪费,使生计得以保障。所谓求群就是“使有业者乐业”,通过职业教育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能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创造发明,造福于社会人类。“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包含了黄炎培所提倡的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促进实业发展、增长社会、稳定社会秩序诸多追求,表现了他的社会观和教育观。职业教育要给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上以培养和教育。谋个性发展,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为增进生产力做好准备,进而达到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和增进社会生产能力问题,最后达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阐述充分体现了他“既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又注重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并将低层次的谋生和高层次的乐业相统一”,从而奠定了职业教育的目的观。这不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但黄炎培过分夸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能,导致他长期在教育救国的道路上徘徊。
2.2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黄炎培在数十年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确立了他们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黄炎培之所以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在于他认识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为此,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黄炎培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办学方式等方面都着力体现社会化的要求。黄炎培曾经指出:“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黄炎培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时,也强调职业教育应该本着“科学化”的原则行事。
黄炎培认为:要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支持,如职业教育中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教学原则的确定、实习设施的配置、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自身的建设等都离不开科学原则。为此,黄炎培在实际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曾经尝试用心理测验的手段进行职业学校的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3、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兴于清末的实业教育,“其功课重理论而轻实习”,使学生“有读书之惯习”,却普遍缺乏动手劳动的习惯,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针对这种状况,黄炎培指出,“实习非注重,则能力无自养成”,他意识到偏重理论知识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避免实业教育中的这种流弊,黄炎培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一直倡导且努力贯彻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其宗旨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兴办职业教育,单靠读书用脑或仅靠动手实习都不能养成青年的知能。“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黄炎培提倡“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从教育言,手脑并练以发展其本能”,“手脑联合训练,适合青年身心发展的要求,大得学生同情”,这与杜威倡导的“活动”、“操作”是一致的。黄炎培提出的“做学主义”更是杜威“做中学”观点的体现。所谓做学主义,即“做,学。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寥寥几语,把“做”和“学”的辩证统一关系表述得清清楚楚,即做学合一,在做中求学,以求得知识技能的系统和完备。黄炎培多次强调,“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有人说,只等于陆地上学泅水,是万万学不成的。”这说明书本的理论知识,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指导技能的形成,但技能的形成,还在于实际的动手操作,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正的技能,应将做、学二者结合起来。在黄炎培看来,真实的学问不在书本上,而在事事物物上,因此,他要求广大欲得真实学问的青年学子,必须在书本以外,就各人环境的接触,或生活的需求,用种种方法,研究最适当的处理方法,即是一种获取真实学问的途径。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受社会欢迎的学生,黄炎培从学校的入口关到出口关都把得很严,以贯彻实施其“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保证学生质量。
2.4、职业道德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另一重要特色和组成部分就是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并以之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亲书其匾,时时鞭策学生。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的职业和全社会作出贡献的追求。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乃至奉献精神。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从内涵上看自应包括职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两方面,缺一不可,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也就失去方向。他曾反复指出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认为职业教育是为了个人一己谋生的,而正确的理解是“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
黄炎培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是出于他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设想。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15周年纪念会上,他号召学生人人都要做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国民”,“人格好,体格好,„„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所谓“人格好”,即有“高尚纯洁之人格”,“博爱互助之精神”,“侠义勇敢之气概”,“刻苦耐劳之习惯”,“坚强贞固的节操”,献身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事业。其次,是出于他对职业教育社会职能的认识。他认为,职业教育是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调整社会人际关系的手段,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理解、热爱和兴趣,是激发其责任心、事业心、创造力的动力。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助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和谐与有效合作。其三,是出于他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职业教育是培养农工商各业的劳动、技术人才,但传统社会向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重士而轻农工商的心理当时依然。黄炎培认为此种社会观念为“职业教育之礁”,意欲扫除之。他反复告诫青年,“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只要有益于社会,“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求学与求事不是两撅,如能相互贯通,“其乐无穷”。
“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贯穿于黄炎培职业教育实践中。不仅中华职业学校以之为校训,在教育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黄炎培都努力加以体现。
3、杜威的职业思想教育
杜威的独特魅力在于他所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仪足从教育家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且是建立在霍尔、詹姆斯等人的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黑格尔和皮尔士的哲学思维来解答问题。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使他能从教育发展的角度和学生的内在需要来设汁教学,而哲学的思维方式又使他能摆脱现实的约束,以超前的意识诠释一‘种完美的职业教育思想。本文试图从理想性和现实性两方面来解析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以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一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针对当时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忽略人的自由教育和文化修养而导致学生畸形发展的弊端,杜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一种创新的、富有哲理性的职业教育思想。这种民主主义职业教育思想是以美国的产业化、民主化为现实基础,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是通过对前人学说的系统地批判而发展起来的。首先,杜威职业教育思想是以民主主义社会为前提。职业教育上的各种对立冲突,比如工作与闲暇的对立,个人与社会的对立,文化修养与社会服务的对立,心理状态与物质世界的对立等在民主社会里都将得到解决。在民主主义的社会,所有的职业与劳动都是平等的,无贵贱之分,人家都为一个共同的利益而奋斗。一切农业、商业、制造业都不再足为了赢利,而是一个供工人们施展职业才能的舞台。工人是职业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他们不但要懂得具体的操作,还要具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并了解他们职业的意义。在这里,个体的各种能力得到足够的关注并得以充分地发展,职业发展与终乍教育融为一体。其次,杜威强调“做中学”,认为职教育必须通过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活动来进行。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会感觉到学习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会引导学牛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并保持相应的持续性。这种直接体验性和内在驱动力会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杜威还注意到如果单纯依靠学校的实验室或模仿工作环境并不能很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他要求工厂车间要与实验室、学校与社会融为一体,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一切可能的设备和机会。第三,这种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职业教育与人的发展是完全和谐统一的。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讲,每个人都在社会牛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对人的职业教育不能只同于某一个固定的职业岗位,这将会制约人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是不断变化前进的,所以对人的职业教育也必须的动态发展的,要着眼于发展的技能而非眼前的功利主义。一个人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必须是他自己喜欢的,符合他自己的能力特点的、同时也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带来最大效益的。换言之,职业是个人兴趣的无限延伸。应该说杜威所讲的职业教育是广义上的职业教育,不仅包括我们所说的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还涌盖了早期的职业教育即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职业渗透,同时也包括高等教育及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训练。这种职业教育不仅是人的终牛发展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种终生教育的理念。
二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理想性从杜威的《民主丰义与教育》我们可以看出,他很擅长从综合观点和发展观点来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每个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深入论证。他试图把一切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在内,这使其职业教育思想有理想主义的倾向。首先,杜威定位的职业教育是建立在民主社会上。在他看来,民主是一种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社会里,各种利益相互渗透,并特别注意进步或重新调整。这种社会是打破阶级、种族和国家之间的障碍,每个成员“一切机会均等”。“在民主主义的社会,凡关于体力劳动、商业工作以及对社会所做的明确的服务逐渐受人尊重。”杜威的究美民主社会比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有许多进步的地方,比如结合心理学的理论注重发挥受教育者的独特个性,反对给人的能力分阶级;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教育与国家的相互关系,认为教育的逐步改进能造成更好的社会,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而非静止的、不容变革的。但从实质上却无法摆脱柏托图的唯美理想主义,他提出这种泯除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的理想社会是为缓和当时美国的阶级矛盾、为资产阶级辩护的。其次,这种职业教育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完全一致的。他说到“政府、实业、艺术、宗教和一切社会制度都有一个意义,一个口的。那个目的就是耍解放和发展个人的能力”、“一切政治制度和工业安排的最高检验标准,应该是它们对社会每个成员的全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但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欲望不仅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甚至还会增加,所以要求社会或企业以牺牲效率和价格利润制度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就像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讲到的,“一个社会不可能把财富当作光荣,同时又在它的公民中建立起自我控制。”在杜威看来,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必须要完全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既促进社会的不断完善又使每个人在工作中能身心愉悦。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工作的兴趣,不是勉强的,而是明智的,即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和自己的能力倾向志趣相投的。这种职业教育观的直接目的是试图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结合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使教育过程充满乐趣。既合乎个人发展的需求,又有社会经济实效,还能够促进国家的发展。
三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尽管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完美主义之嫌,但对于一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教育来说应该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正如杜威自己所说的,“一个理想绝非同定不变的,必须不断地再三探索。人们必须反复地发现、制定并组织理想。”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前瞻性的观点对于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有一定导向作用。
3.1从做中学,在进行职业教育的时候注重社会和企业的参与。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们一向注霞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而轻科学技术和动手操作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杜威强调要从做中学,强调实践环节,将案例教学、工作现场参观、实习、实训和知识传授结合在一起,构成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主体,从而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活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恰恰是我们所缺乏的。我们现在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是强调得太少,而是太多;我们的实践不是关注得太多的,而是太少了。尽管杜威主张要把学校与企业完全融合起来,让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生动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校企合作的趋势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小可避免的,也足被实践证明足有利的、可行的。事实证明,只有当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学校的办学中来,我们的职业教育才有活力,才能使学生“零距离上岗”。虽然现阶段我们的资源有限,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参与职业学校的办学和培训热情不高,但我们必须不留遗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加强政策的引导,制定相麻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3.2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观念。
正因为职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发展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所以我们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矗接现实的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应变的能力。正如怀海特所说的,“教育的问题应在于使学牛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尽管教育部长周济提出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给一些学生僵化、孤立的知识或技能。学生求知识的真正目的,并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要获得知识以适应需要的方法。我们的职业教育似乎总倾向于传授给学生某砦所谓“实用”的知识技能,而常常忽略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当今社会,国际环境变幻莫测、知识技术更新迅速,如果不懂触类旁通、没有超前意识将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局厩。因此,我们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要把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紧密联系,更应该把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起来,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
3.3培养职业兴趣,发展职业潜能。
什么样的知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自.价值?以什么来衡馈职业学校的学牛的能力?这不仅关乎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评价标准,而且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的知识观使我们更关注知识的逻辑性,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设计教学的内容,而不是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别差异。我们习惯于思考“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而极少尊重学生的意愿现在的职业教育仍摆脱不了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方式不仪无益于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公平的。杜威曾指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另一个人的能力在数量上比较起来怎么样,这不关教育的事,这和他的工作无关。所要求的是每一个人应该有机会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使用他的能力。”职业能力的潜在性和多维性,要求我们要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比如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相结合等。当然,这在实施方面可能有点困难,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发展的趋势。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发展,既要放眼未来,有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目标,又要立足现在,结合中国具体的现实,准确定位,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道路。杜威的理想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对当时的美国甚至是现在的中国来说,仍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
4、二者职业教育思想的相同点
4.1职业教育的社会性相同
4.2职业教育的平民化相同
4.3职业教育道德情感相同
5、二者职业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5.1职业教育产生的目的不同
5.2职业教育实施的类型不同
6.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6.1重视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受教育当作晋升仕途的主要途径,社会上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重士而轻农工商。黄炎培视这种“以职业为贱”,“以职业为苦”的思想为“职业教育之礁”,认为劳力与劳心都是神圣的。
轻视职业教育必将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招生制度、资金投入、学生就业上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人们的思维,使人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关心、关爱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职业教育的风气。
黄炎培认为教育不发达,宜提倡职业教育,即使教育发达,更宜提倡职业教育。否则以现时一般教育状况,受教育者日多,服务者将日少,势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育的发达未必是普教的发达,因为社会分工不同,所以人的职责不同。职业教育作为以技能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使人各尽所能,从而各获所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否则,必将导致社会的畸形、不民主甚至瓦解。
职业教育直接谋求百业进步,间接关系国计民生,并不会在科学以外别有解决的新方法。解决生计问题是职业教育不可回避的责任,现在下岗失业的人很多,所以,应该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使人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失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
6.2加强职业陶冶
在实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尊重学生选择的自由,并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
黄炎培先生认为:“一件事情之成功,不在临时而在平时之努力。希望儿童成为将来有用之人才,须及早予以充分注意,用种种方法帮助其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从小加强对学生职业观的指导,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养成“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情操,使其“学而安焉,行而乐焉”,从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6.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当前的职业教育过分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吃苦精神,缺乏合作意识,缺乏集体观念,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过分强调单纯的智育教育”的做法甚感忧虑。他说:“我想的较多的不是技术进步使人类直接面临的危险,而是务实的思想习惯所造成的人类互相体谅的窒息,它像致命的严霜压在人类的关系之上。”所以,职业教育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都是依靠别人的劳动,所以自己同样也应努力报偿别人。因此,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至关重要。
黄炎培认为:“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诸君须知,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诸君既知,人不可无业矣。更当知任何职业,必须积小为大,先轻后重。吾敢断言,今之当大任者,即昔日服微末之务而不以为小者也。吾更敢断言,今之不屑服微末之务者,即他日并微末之务而不得者也。”⑨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灵魂,所以,必须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促进其精神成长,使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格统领能力,真正做到“爱国不废求学,求学不忘爱国”。
6.4注重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办职业教育必须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正如黄炎培所说的,一个社会“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职业是维系社会以及培养有社会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的人的最有效途径。杜威在《明日之学校》中指出:“人们所从事的各种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种种需要和目的。这些职业都在维持着构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种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加强人的沟通能力,增强社会的紧密程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黄炎培说过:“故今日之患,不患人之不信仰学校,而患在学校之无法使人信仰。”⑩可以说,职业教育机关的生命是社会化,本质是社会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活力,与社会积极地沟通,以适应需要为主,绝对不能由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办职业教育。另外,办职业教育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办职业教育须脚踏实地;办职业教育须研究人情物理且与民众合作。俗话讲:画鬼易,画人难。职业教育是“画人”,所以,很难。然而,只要以现实为依托,积极去面对、去沟通、去开拓,我国的职业教育一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第二卷[M].北京:中华职业教育社,1994.
[2]黄炎培.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J].国讯,1993.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沈灌群,毛礼锐.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5]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5,332,384
[6]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
[7]张蕾:《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南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三段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8]肖红智;杜威教学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外教育史学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