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卷
在一份设计良好的考卷,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所以,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江苏省南京市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卷,希望对你有用。
江苏省南京市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组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悲怆/满目疮痍惆怅/未雨绸缪掾吏/不容置喙
B.攀援/妖童媛女契合/锲而不舍愀然/翘首以待
C.折腾/动辄得咎针砭/鞭辟入里绯红/缠绵悱侧
D.惩罚/驰骋疆场自刭/杀一儆百给养/人才济济
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他文思敏捷,下笔千言,__________。
(2)在那动乱的日子里,一听到枪声,他就__________,吓得发抖,仓皇失措。
(3)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既不要__________,也不要妄自尊大。
(4)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已__________,有了很大的进步。
A.一挥而就失魂落魄妄自菲薄脱胎换骨
B.一挥而就魂不附体妄自菲薄洗心革面
C.一蹴而就失魂落魄自暴自弃脱胎换骨
D.一蹴而就魂不附体自暴自弃洗心革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问责制度是一个国家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B.“河套人”的生存年代经考古确认大幅度提前,一下子跃居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所知生存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
C.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劝君免谈陈寅恪
易中天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
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众情人。陈寅恪也不同于其他一些文化人。他不是金庸,不曾写过从政治家、科学家到“引车卖浆者流”都人见人爱的新派武侠小说,也没那么多门徒和拥趸。他的著作,选题既很专门,文字也很古奥,感兴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兴趣又看得懂的更是凤毛麟角,哪里会弄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也不是余秋雨,不曾炮制过“香喷喷甜津津有点嚼头,完了还能吹个泡泡”的“文化口香糖”,亦不曾发表过声讨某集团的《告全国人民书》。
没有哪个小女生或小男生会去买《元白诗笺证》或《柳如是别传》。柳如是?柳如是是谁?是王菲吗?还是田震?陈寅恪又是谁?是汪国真、赵忠祥吗?陈寅恪的最后20年,基本上是冷清寂寞,默默无闻的。他甚至不同于钱钟书。钱先生和陈先生一样,也是学贯中西博通今古,也是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他的《管锥编》。《谈艺录》,也没多少人看得懂。但钱先生毕竟写过《围城》呀!还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还拍得挺成功。这就举国皆知,人人趋之若鹜了。那么,陈先生可曾与大众传媒缔结过良缘吗?没有。
所以我赞同骆玉明教授的说法:“陈寅恪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然而“最不应该成为”的最终还是“成为”了。而且,还弄到了人人都拿他来附庸风雅,谁不说陈寅恪谁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儿的程度。至于这些说词究竟有多少符合历史事实,又有多少最得逝者之心,那就只有天晓得了。正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和热。最不该热的热了起来,就一定事出有因。比如国内民众的关心,便多半带有好奇心理。的确,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然不参加学习,不接受思想改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真没几个。这才真是怪了!于是人们就很想知道,陈寅恪这“瞎老头”受此优待,究竟凭的是什么?疑团很快就因史料的披露而冰释。原来这陈寅恪并非等闲人物。他的祖父陈宝箴,未出道时就为曾国藩所器重,后来官居湖南巡抚,是戊戌变法时推行新政的风云人物。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早年和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一起,号称“晚清四公子”,晚岁则以诗文著称,被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为鲁迅之前中国近代文学成就最高者。在一个重血缘,重门第,重承传,重渊源的国度里,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何况陈寅恪本人也十分了得。他12岁时就东渡日本,以后又游历欧美十数年,回国后与赫赫有名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而1925年吴宓举荐他任此教席时他才35岁。他学问大得吓人,据说外语就懂十几门(也有说二三十种的)。名气也大得吓人,据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这些都让人啧啧称奇,哎呀连声。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身,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
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知道,压力并不仅仅来自官方,来自当局,也来自民间,来自群众。
其次是“守不住”。怎么个守不住呢?因为要“学以致用”。中国的读书人,或曰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历来就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满腹经纶得有地方派个用场,否则实在是可惜了。所谓“有用”,倒不一定是要拿去换饭吃,换钱花,更主要的还是要有利于国家民族国计民生。因此这种想法不但不可耻,反倒很崇高。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谈陈寅恪?
(选自《博文》,有改动)
【小题1】文章说了陈寅恪热的现象,陈寅恪为什么能在社会上流行起来?(6分)
【小题2】结合文章概括陈寅恪有哪些异乎常人的地方。(6分)
【小题3】作者认为为什么不能谈陈寅恪?(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
鲍鹏山
孔子生活的时代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里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丸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看他们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剖。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孔子是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的一生都在适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
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顿时心凉如水。他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
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于是这篇文章题目也就一闪而现: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支蜡烛吗?
四面飙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颜渊死了,他的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天丧予!天丧予!”安贫而乐道的颜回死于贫困,死后连棺材也没有。孔子为之深深恸哭。“我不为他哭还为谁哭呢?”他越来越老了,世道也越来越混乱了。不久,有消息传来,子路死在卫国了,正中了孔子以前的忧心忡忡的预言:“不得其死”,被人剁为肉酱。子路是众弟子中唯一敢于冲撞他的学生,小他九岁,总是雄纠纠的样子。孔子知道这个有些粗野的弟子其实最为忠厚义气,他还曾设想,当他远遁人世时,让子路跟随着他。可现在又死在他前面了。他已经多次承受着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了。他的心境更为凄凉了。做生意的端木赐(子贡)来看他,给老师一些周济,他正拄着拐杖在门外看西山的落日,那落日如血的余辉最后一跃染红大地与天空。孤独的孔子问端木赐:“赐啊,你为什么到现在才来看我呢?”接着便低吟了一首绝命歌,那简单的字句和厚重的内涵使人想到宇宙中最简单而又最本质的哲理,人间的生死竟也牵动着宇宙的毁成:“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圣人洒泪而尽了。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地一跳,熄灭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选自《天纵圣贤》,有改动)
【小题1】文章开头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表述孔子所处时代特征的?(4分)
【小题2】作者引用孔子的“绝命歌”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3】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蜡烛”,请联系全文,具体分析“蜡烛”的作用。(6分)
【小题4】有人评价这篇文字“苍凉悲壮,有一种悲剧之美”。试探究文章是如何选材来呈现苍凉悲壮之美的。(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敷,字景胤,吴郡人,吴兴太守邵子也。生而母没。年数岁,问母所在,家人告以死生之分,敷虽童蒙,便有思慕之色。年十许岁,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画扇,乃缄录之,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见从母,常悲感哽咽。
高祖见而爱之,以为世子中军参军,数见接引。永初初,迁秘书郎。尝在省直,中书令傅亮贵宿权要闻其好学,过候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
时义恭就太租求一学义沙门,比沙门求见发遣,会敷赴假还江陵,太祖谓沙门曰:“张敷应西,当令相载:”及敷辞,上谓曰:“抚军须一意怀道人,卿可以后载之,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上甚不说。
迁正员郎。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便不如不往。讵可轻往邪?”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敷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既而呼左右曰:“移我远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摽遇如此。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余响久之不绝。张氏后进至今慕之,其源流起自敷也。迁黄门侍郎,始兴王浚后军长史,司徒左长史。未拜,父在吴兴亡,自发都至吴兴成服,凡十余曰,始进水浆。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世父茂度每止譬之,辄更感恸,绝而复续。茂度曰:“我冀譬汝有益,但更甚耳。”自是不复往。未期而卒,时年四十一。
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贤弟子少履贞规,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薄莫之人,冀其方见慰说,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一旦丧失,何可为怀。”其见重如此。世祖即位,诏曰:“司徒故左长史张敷,贞心简立,幼树风规。居哀毁灭,孝道淳至,宜在追甄,于以报美。可追赠侍中。”于是改其所居称为孝张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缄录之缄:封存
B.会敷赴假还江陵会:正赶上
C.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诣:拜访,到……去
D.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吊:凭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敷“孝道淳至”的一组是( )(3分) ①年数岁,问母所在②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③见从母,常悲感哽咽④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⑤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⑥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敷从小就懂得孝道,虽然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母亲,但却非常想念她,所以当他得到母亲的遗物后就收藏起来,每当思念时就拿出来观看。
B.张敷也是一个依自己性情做事的人,当皇帝让他带一个僧人去西行时,他以难以忍受闲杂人为由,拒绝了皇上的要求,使得皇上很不高兴。
C.张敷虽不慕权贵,但对于同官阶的狄当、周赳拜访自己时,却能以礼相待;只是在接待的最后自己有事先离开了。
D.父亲死后,张敷悲伤万分,当伯父劝他时,他悲伤得就更加厉害了。由于他优良的品行,使得琅邪的颜延之和他结成了忘年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至感恩,辄开笥流涕。见从母,常悲感哽咽。(3分)
(2)中书令傅亮贵宿权要闻其好学,过候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4分)
(3)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一旦丧失,何可为怀。(3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小题1】上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阙的构思脉络。(3分)
【小题3】“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那句诗?“流水落花春去也”包含了哪两层含意?(3分)
语言表达
目前,北京大学公布了2012学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生遴选条件,其中增加了“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的新规。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对此“新规”发表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5分)
要求:不超过6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明下面漫画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分)
(1)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字)(3分)
(2)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2分)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小题2】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小题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小题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不悱不发。”(《论语》)
【小题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8】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意思是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郎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请全面理解上面名言含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