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

发布时间:2017-01-05 12:29

详尽的知识点是复习必备资料,你整理好了吗?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一)

1、 环境承载力,只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5、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6、人口合理容量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7、人口合理容量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8、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围的增大而减弱。

9、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增长的,二战后则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后增长速度减缓。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

10、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二)

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3、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迁移为主。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特点表现为人口迁移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迁移方向主要为由农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

4、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②调节人才余缺;

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④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5、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降变化的是死亡率。

6、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上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

8、①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②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二者均具有不确定性性。

9、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0、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是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保持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措施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而发达国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力。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三)

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发生在二战以后阶段;原因是(1)科技进步,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2)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高增长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这是由死亡率下降引起的。

人口增长减缓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这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原因是

(1)国家人口政策;(2)社会、家庭生育观念转变;(3)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完善;

低增长阶段,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高低高)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尤其是非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2)少年儿童比重大;

(3)资源、环境压力大;(4)就业压力大,经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5)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6)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发达国家的人口模式是现代型(低低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尤其是欧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2)人口增长缓慢;

(3)劳动力不足;(4)影响经济增长;(5)社会养老负担重。

解决措施(1)鼓励生育,推迟退休;(2)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

(3)建立养老机构;(4)完善养老体系。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有关。自然增长率为正则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数量达到极值。

5、人口迁移特点及流向的变化:

二战前:(1)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2)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即:亚、非、欧为迁出区;北美、拉美、大洋洲为迁入区。

二战后:(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2)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3)迁移形式多样化。

故二战前后迁移方向发生变化的是欧洲、拉美。

7、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

(2)社会经济原因:

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劳动力、就业、生活条件等)

②两地间距离; ③国家政策;④其他,如交通、婚姻等。

应用:我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西部到东部(民工流形成)的原因:

(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

(2)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城市化需要大量劳动力

(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4)改革开放政策,放宽户籍管理

美国、加拿大成为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的原因:

(1)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优越

(2)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美国五大湖地区老人往西部和南部迁:

(1)西部和南部气候适宜,自然环境好。

(2)五大湖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环境污染重。

8、人口移动产生的影响:

对迁入地:利:(1)提供大量劳动力,节约教育培训费用

(2) 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不利:(1)就业压力加大

(2)对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3)社会治安、交通、住房等增大

对迁出地:利:(1)缓解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加强与外界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利:造成人才外流。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

社会经济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2)交通

(3)文化教育(科技) (4)政治中心 (5)开发历史

应用:东亚、南亚为人口稠密区:

(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开发历史悠久。

9、环境人口容量远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资源的丰富程度(首要因素) (2)科技发展水平

(3)经济发达程度 (4)对外开放程度

(5)人口受教育水平 (6)消费水平(负相关)

应用:总体上看,我国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稠密,从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角度看,你对这种现象的评价是基本合理。理由:东部较西部地区

(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科技发展水平高;(3)经济发达;

(4)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5)人口素质较高;故环境承载力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