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书法作品
光风霁月是一句成语。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又作光霁。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光风霁月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光风霁月书法作品欣赏
光风霁月书法作品图片1
光风霁月书法作品图片2
光风霁月书法作品图片3
光风霁月书法作品图片4
书法教育不要沦为门面装饰
今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分阶段、分年龄练习硬笔和毛笔书法。一时间,教育界、书法界一片叫好之声,学生、家长及社会会各界热议不断——在学校教育“黑板成白板、键盘代替手写”的书写式微时代,在可以熟练使用电脑和网络,却写不出像样汉字的国民素质的境况中,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视,业界普遍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学习书写标准的汉字,亦可通过这一过程了解中国文字的历史,培养对民族语言乃至文化的热爱。
然而,这一“看起来很美”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的中小学教育,做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书法界和教育界普遍忧心的师资问题是决定这一纲要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一些基层学校老师表示,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是贯彻纲要的难点,目前书法课基本由语文或者艺术老师代上,且不说老师的书法专业素养良莠不齐存在隐忧,能写出漂亮板书,进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用笔姿势、结字方法的老师本就是“稀缺品种”,遑论通过书法课教授古汉语、古文字及中国历史知识,甚至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的师资了。因此,不少学校的书法课,只是描红本,或者老师以毛笔蘸水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临写。没有充足的师资,也就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突出实用性,重在性情陶冶,还是文化传承?教育界的讨论莫衷一是。
书法的研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难就难在这修行的范本——书法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上,国家组织专家编写的、各省自行编写的、学校组织的特色教材以及一些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老师们自己编写的习字教材……在购书网站教材教辅栏搜索“书法”或者“写字”,总会跑出几十本来,琳琅满目、鱼龙混杂。是否应有统一的范本?范本应是经典法书还是老师的示范?经典作品的遴选,如何能满足全体学生提升书写水平而又在艺术上不碍于其未来的发展?诸多问题还有待厘清。
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叶培贵谈及书法教育的话题时表示,他最担心基础教育受到资本侵蚀和谬误流传——掌握特殊话语权的外行,以权势或者资本的方便而侵蚀到书法教育领域;或者以激发兴趣为名,让课本充斥完全处于民间传言的小故事,以作正史;又或者让那种僵死的描头画尾的书写方法大行其道……应当严格审查教科书,成为书法界的共识。
增设书法课固然是好事,但在学生如今已经压力满满的课程表上,如何再挤出课时给书法?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借用、挪用书法课用作主课教学,并非我们的无端猜疑。也有老师和校长在“哭穷”:没有资金给学校图书馆购置书法教育所需的碑帖、挂图、书籍等必需材料,更不用说专用的书法教室了。更有甚者直言:如果没有足够的师资、没有适当的方法、没有专业的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没有像样的书法教材的话,书法教育将面临被架空的危险。
诚然,书法教育想要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需要构建完备的教学系统,发挥综合效应;在师资上应有通盘考虑,形成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既要有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又要有因地制宜的落实措施,实现书法教学的循序渐进。更为重要的是,书法教育,文化的意义应大于技术的能力,如果学校教育能超脱“现实需要”,不是将书法当作工具性课程,而是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文化的传承,为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奠定终身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那么,学校里的书法教育不仅能避免沦为应试教育的门面装饰,而且将真正成为开启国民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课”。
光风霁月书法作品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