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17-02-10 15:49

高考语文考得好不好,关键是平时语文老师如何教?我们一同来看看准备高考了,语文老师是如何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高考语文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高考语文教学随笔篇一

作者:刘树云

这是2014高三语文唐山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考入国内某名牌大学。大家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刘宁大学毕业后,不断应聘辞职,不是嫌累就是嫌待遇低,连续几年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很无聊,很没意思。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父亲不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对于刘宁的悲剧,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唐山一模作文,按理说难度不大,写起来也有话说,但还是有不少同学跑题了。扣题的同学议论文写得也一般,倒是一位写书信体的同学得分不错。难得一见的书信体。原本常见的书信体,在作文中却少见的很。现在的作文教学大多以议论文为主,那些《作文素材》、《作文大全》、《论据大全》之类的书,都是为议论文服务的。议论文教学模式死板到家:一个论点下设三个分论点,举例论证最常用,这种格式姑且称为三段式。任你怎样写,很难写出你的个性来。目前的议论文教学好像已经走到了死胡同里,考场上的作文素材相差不多,格式相同,千人一面,面孔雷同,哪有什么个性可言。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写800字的议论文是愁了又愁,在写作时直咬笔头,但咬断笔头也不能妙笔生花,想一句写一句,比便秘还难受。这就是当前作文之怪现状。

我想起了某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给未来女儿的一封信》,单从题目看就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于是我就这个材料设计了如下题目让学生练习书信体:

一个中学生给刘宁的一封信

一个大学生给刘宁的一封信

刘宁的同学给刘宁的一封信

刘宁的女友给刘宁的一封信

刘宁的班主任给刘宁的一封信

某公司领导给刘宁的一封信

一个村官大学生给刘宁的一封信

一个卖猪肉大学生给刘宁的一封信

一个博士城管给刘宁的一封信

刘宁给母校的一封信

大学生给教育部长的一封信

……

高考语文教学随笔篇二

其次,课堂教学的问题应是高质量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是有层次的,呈现出步步深入的梯度。从文本解读来说,有的是字音字形字义问题,有的是内容梳理和概括的问题,有的是写作意图的理解问题,有的是思想内涵的再发现问题,有的是写作方法的领会和模仿问题。从局部看,我们很难说哪一种问题更有价值,但总体上,课堂教学应避免在同一个层面上重复,如果学生解决了浅表层面的问题,应及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兑现这种要求,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个探究环节,但在不同教师哪里,探究的问题却有显著的高下之分。

一位教师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概括了文章内容层次后,投影了如下内容:

合作探究:

问题一:阅读课文第二段,文章说:“一曰抱定宗旨”,那么蔡元培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来的?

问题二:阅读课文第三段,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砥砺德行”,又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来的?蔡元培教导青年学生如何“砥砺德行”?

问题三:阅读课文第四段,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敬爱师友”,他对青年学生提出什么希望?

不难看出,这些探究的问题又回到文本内容的梳理上,而且,这些问题在阅读中学生个人是完全可以一看就明白的,并无探究的必要。

再看全国一等奖课例,张全民老师执教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探究的问题:

1.别里科夫形象的塑造方式有什么特点?

2.“我们”是谁?“我们”在作品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3.华连卡姐弟形象身上也有象征意义吗?

在学生分析了别里科夫的形象后,张老师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明显再进了一步,从关注写什么到研究怎么写,从走近经典解读中主要人物,到更倾向个性化解读的次要人物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活动,必然让学生收获更多。

二、活动的升级关键取决于功能的落实

班级授课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教师带领一大群学生进行的,这样的课堂活动要取得高效,首先要保证教师的意图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全体学生,其次要保证活动的内核应围绕“语文”进行,第三还要保证学生活动参与的整体性。

很多时候,教师对要进行的课堂活动要求心知肚明,但在表述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全部领会,这种活动意图的不对称,很容易使得学生忙活半天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开展活动前,教师的发动语言要清晰地说明:干什么?怎么干?怎样检查和呈现?如全国一等奖课例,汪少平老师上的《将进酒》片段:

师: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文本,精读涵咏,看看读《将进酒》,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李白?大家可以参考这样的句式来表述你的见解:

我读到了一位的李白。

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概括。分析时,尽量从三个方面着手:内容、手法、情感。请同学们以前后桌为单位分组讨论,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

(多媒体展示提示: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概括。分析时,尽量从三个方面着手:内容、手法、情感。)

(板书:李白)

高考语文教学随笔篇三

问一问高三老师对高考试卷的感受,厌倦、乏味,这是很客气的。要我说简直就是厌恶,作呕。这不仅是因为试卷本身的问题,更是长时间练习的反映。所以我又开始反思高考试卷问题,虽然这毫无用处。

我心目中的理想试卷是什么样的呢?我觉的这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高中三年,我们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程度。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谈要考什么,怎样考的问题。

高中生要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新课标》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我觉的自己也搞不过它。简而言之,就是阅读与写作。

那么,阅读的标准我们的高考试卷考出来了吗?比如“探究能力”“独立思考”等,写作能力我们高考考出来了吗?阅读不敢说,写作肯定没有考出来,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低,我相信高中老师会深有感触。

我觉的高中生阅读,一定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所以高中生除了学习一定阅读知识之外,重点要培养起欣赏能力。现在我们的课本滞后、僵化和单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胃口,所以才出现大量低劣的阅读充斥他们可贵的阅读空间。滞后,我们的课本远远滞后于他们的生活和期望,僵化,我们选文标准把大量的优秀作品拒之门外,思想狭隘,把大量经典作品束之高阁。单薄,我们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外延严重不足,将学生仅仅局限于目下。

我们的高中生欣赏不了现代派作品,更欣赏不了当代作品,这就是我们的悲哀。文学是讲究个性,而我们语文却在固定、僵化中津津乐道。可悲,可怜。

写作,最讲究个性的展示,现实是作文是我们最无个性的表达。同质化,低劣化占领我们写作的绝大部分。高考显然在这方面没有起到多少作用,虽然一直在拼命改,可惜,主导改革的人见识太浅,视野太窄,胆子太小。更是因为我们头上有个紧箍咒,让我们难得的有识之士也不敢放开手去做。写作的标准很简单,明白,简洁、清楚的表达;有思想或感情的表达;有个性,有感染力的表达。这三个层次就足够了。

我这里不像多谈理论问题,我就想说说高考试卷的结构和内容。

高考是指挥棒,所以高考试题不能过于模式化,应当在明确考什么的前提下,大胆的出新题型,从而彻底杜绝高中老师用大量的时间讲技巧,作练习,让学生从模式化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增强语文学习的吸引力。

我个人认为高考试题中有一道题可以除去,就是小阅读,他和语文没有直接的关系。简直就是一个挖坑练习,没有什么意义。

字音、字形的考察完全可以借鉴中考,放到文章里去考察,包括成语,甚至语法,语言运用所有的项目。这几项不一定年年考,可以根据选文特点选择考察几项,在文章中因地制宜的设题,突出实用性。

考卷分为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对阅读进行考察,文体变换,难度相对平均,不要出现小说和传记的失衡。诗歌必答,文言必答,其他问题可以二选一或三选二。写作题要全面改革,以理性和现实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写作和思考。评卷时拉开得分档次。

古典诗歌的考察应该说基本达到理想状态了。文言文的考察应该更重视断句。现代文的选文应当凸显经典性、文学性和时代性,兼顾各种风格,近年来的现代文选文质量普遍较低,模式化严重。

阅读注重大阅读量,设题量可减少,阅读选择题可舍弃。

如果实在要设置选择题,当注重语文常识和积累,但不做偏难怪题。北京卷是模范,甚至可借鉴自主招生考试部分优秀试题的探索,比如对联知识等等。

总之,简化题型,突出阅读和写作,重视思考和运用。高考试卷的导向是广泛的阅读,个性的书写,(来源:竹溪逸民的blog)

高考语文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教学随笔

2.高三语文教学随笔

3.八年级语文教学随笔3篇

4.高考散文随笔

5.2016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6.高三政治教育随笔

高考语文教学随笔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