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心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5 13:56

表情识别不仅是情绪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且表情与注意的关系一直是情绪心理学的核心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表情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表情心理学论文范文一:从微表情心理学得到的思维启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注意到微表情所反映出的人内心的喜怒哀惧。而我们分析面部表情,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个是固化在人脸上的表情显示的个人性格特点,另一个是表情的细微变化显示的个人心理变化。我们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解读身体语言的含义,并通过身体语言来进行心理研究。

关键词:微表情 思维定势 反方向思维

正文:研究人的心理,是我一直很想做的一件事。微表情,字典上是这么解释的: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大多出现在脸上,脸上的感情最丰富了,例如眼睛、嘴巴、脸颊、眉毛等等,它们都是动的,人们在交谈时或多或少都会不自觉的显露一些脸部特征。大家可别小看这些脸部特征,作用可是很大的。

实际上,我们分析面部表情,应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个是固化在人脸上的表情显示的个人性格特点,另一个是表情的细微变化显示的个人心理变化。所以,在进行微表情的观察时,切勿一见面就盖棺而论,需要分清所研究的微表情是习惯性的还是出自内心的。这也在考验着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总体把握,而且微表情发生的时间极为短暂,动作幅度极为细微,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但这表情却是我们了解对方心境的第一手资料,这也考验着观察者的敏锐度,所以,只有10%的人是适合研究微表情的。

但是,我们作为一名学心理的学生,而且未来会与犯人打交道,所以,我们也必须知道某些基本的微表情所表现的心理状态的内容。例如:微笑表示自信,微偏头微笑表示自在友善,摸鼻子表示思考,玩领带和项链表示焦虑,眼睛向上看表示迟疑,嘴微张、眼睛睁大表示错愕,手插口袋表示紧张,撇嘴唇表示不屑,眼睛左顾右盼表示害怕,摸头表示不知所措。以下是列举的偏详细的微表情种类及基本的心理意义:

1.冷笑,轻视的举动,例如:朋友间、夫妻间开始冷笑即感情很可能出现问题,当别人说话时,冷笑的人很可能是听了他的内容而感到不屑的人。

2. 舌头的动作,愉快而激动,侥幸做成某事,专注做某事,做了什么愚蠢的事被逮到或顽皮,例如:压力大时,口干用舌头舔嘴唇;不舒服时,用舌头反复摩擦嘴唇,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乔丹在进球时会伸出舌头,就是他正在专注于进球这项任务。

3. 皱眉头,焦虑、悲伤、专注、担忧、不知所措、气愤、数钱时的慎重和集中。其实,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及丰富,前额梨沟加深,并最终成为永久的皱纹。所以,经常皱眉头的人很可能有一段波折的人生。

4. 鼻孔张大,情绪的高涨,是一种意图线索,表明一个人将要做某事。其实,微表情所表示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所以,我们除了积累这种常规性的微表情外,对需要长期交往的朋友,我们也要注意积累具有他个人特点的微表情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微表情去了解身边朋友的心理。

有一个量水实验,若要求班上一名同学计算同一组算术题,即用不同容量的水桶量出定量的水。如下表所示,表中A、B、C各代表水桶容量的大小,D代表所求的水量。

此题解法很简单,以第一题为例,先装满B桶,然后把B桶的水倒满A桶,再用C桶从B桶中盛出两桶,B桶中剩下的水就是所要求的水量,写成一个公式就是D=B-A-2C。问题1到5都是用此法解决,6~8题也可以用此法,但6~8有种更简单的方法:只用A和C桶。可是问题的关键是,被测试的同学当做完1~5题后,6~8题竟也都采用D=B-A-2C这种方法。从测试的结果可以发现,被测试的同学明显地受到了思维定式的影响。

由此我想起了初中数学老师和我们做的一个小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说一个哑巴到一家五金店去买钉子,由于卖东西的人不懂哑语所以哑巴就用手来比画。他左手伸个食指,右手握拳往下砸,店员给他拿了把锤子,哑巴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店员明白了给他拿了钉子。问:这时候进来个瞎子,要买把剪子该怎么办?当老师这个问题刚提完,几乎班上所有同学包括我都伸出手指做剪刀状的动作。那一刻我们都陷入了思维定势这一陷阱!瞎子完全可以用嘴巴说的!可是我们先前受哑巴买钉子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结果是张冠李戴,最终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 规避与利用思维定势的关键是要培养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要培养发散性思维,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很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卢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砖都有哪些用处?”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想得远一些。对此,我仅仅举出13个例子,如砖头可用来造房子、当榔头,做路标,代替铅球等等,而有些同学竟可以举出二十几种用处来。从中我意识到,我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贫乏啊,今后我定要加强思维训练,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来提升自己打破思维定势的能力。

另外在我看来,运用反向思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而是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如,课上卢老师举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实质上就是一个运用反向思维来突破思维定势的例子。当儿童落入水中后,常人一般是考虑如何爬进水缸进行抢救,而司马光没有陷入思维定势,他充分发挥了发散性思维,运用反向思维,把爬进缸中救人转换为另一种手段,破缸救人,进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要充分发挥我的想象,从各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另外这学期我还学习了和谐人际关系、培养情绪智力、启迪智慧悟性、提高学习效率等方方面面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卢老师的激情讲解,现在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甚至价值观等等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此我就不一一阐述。总之,我明白虽然这个学期心理课程已经结束,但它带给我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今后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当中,我会时时刻刻注意一些心理现象,学习心理知识,运用心理知识来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帮助自己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①《FBI教你读心术》 作者:乔〃纳瓦罗、马文〃卡尔林斯 .第一章及第三章。 ②《读心术》 作者:徐耀强 第四章、第六章及第七章。

③《微表情心理学》 作者:徐谦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表情心理学论文范文二:谈生活中的心理学——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内容摘要: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最为看重的一个问题之一,也是最复杂的问题让许许多多的家长及老师都伤透了脑筋。现在的孩子想法各种各样,千奇百怪。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更倾向于找到正确的心态,而不是用各种不适应的方式。因此要是把心理学融入教育中,那么教育中的问题就不会变得那样的复杂。

关键词 贝尔纳效应 尊重心理 换位思考

一、 贝尔纳效应—用身体语言教育孩子

经常听到有的父母在埋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说什么都不听,怎么说都不听。”然而许多孩子也有很多不满:“爸爸妈妈总是啰嗦,唠唠叨叨都快被他们烦死了”

的确,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家长都是习惯运用语言,习惯通过语言去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实,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不少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7%的内容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而55%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眼神、体态等等来传达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完全可以将重心更多的放在身体语言上。身体语言更能表现感情,传达出爱。

(一)利用眼神

愤怒、责怪的眼神会让孩子觉得不安,甚至失去信心;而温和,慈祥的眼神能让孩子觉得温暖,能给孩子以鼓励。那么在孩子面前,父母就应该保持信任、亲切、期待的目光,即使在孩子犯错时也都这样做,会比打骂更有效果。因为这会让孩子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的根源,在自我羞愧中改正,孩子能自己看到希望,获得信心。特别在同孩子在谈话时,更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若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或想自己的工作生活,让孩子觉得

无法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以后交流教育的开展。

(二)注意姿态

父母的姿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遇事总是手忙脚乱、暴跳如雷或者表现出不雅的举动,猥琐的行为,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教育无法进行。如果父母在教育时运用的姿态大方得体,自然稳重,会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愿望,他们会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这样的姿态不仅本身就能感化孩子,还能让孩子更能明白父母的教导,因为这样是身体力行的。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单亲家庭的原因,女孩很调皮,邻居们常常觉得很伤脑经。并且在女孩犯错时,不会听见从家里传出的打骂声,大家都认为这家人缺乏家教。但是,女孩一天天大了,变得越来越懂事,热心善良,甚至成为学校里的学生榜样。人们觉得很奇怪,就问女孩:“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是不是很严厉?有没有打骂?”女孩微微一笑说:“爸爸很少骂我,但是他会很直接教我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这样做是错误的。而且是不是用爸爸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他很爱我。我能从爸爸的眼神里感觉到爱与关心,我很幸福!”所以,当语言变得苍白无力时,父母不妨试试用行动去教育孩子,不要只是局限去“说”,不要迷信去“说”。多用身体语言,更真实的去表达。

二、 尊重心理:保护孩子隐私权

中国父母自古以来都把孩子称作自己的“心头肉”,随时随地都是百般呵护,万般疼爱。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过度紧张的去关怀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遇见什么麻烦又不愿倾述,误入歧途。所以便去窥视孩子的隐私,这些父母往往固执的认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应该保持神秘性,孩子的方方面面父母都应该理所当然的去了解,显然这是不明智的。

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母亲发现在上初一的女儿最近总是心不在焉,面对自己的时候总是有什么话想说却欲言又止。于是,母亲趁女儿上学不在家撬开了女儿锁住的小箱子,发现里面有一封来自同桌的寓意朦胧的信。母亲很气愤,拿着信立即找到了学校,并且马上交女儿带回家进行教育。悲伤的女儿受不了刺激,夺门而出。几天后,大人们在河边发现女孩的尸体,母亲悲痛欲绝,却也无力回天。所以,即便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本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但是一定要选对方法,选好方法,要不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就会出来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的现象。

(一)正确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东西。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也有拥有自己隐私的权利。而家长不要把孩子的隐私看得微不足道,反而要像看待自己的隐私一样去看待孩子的隐私。对待孩子的隐私家长应该以从容,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从侧面去关怀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都是最关心他们的,让他们自愿的去与父母交流,分享秘密。

(二)基本的信任

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不要去干涉孩子自己的个人世界。要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成长,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一些情况下,父母应该充分的相信孩子,让他们去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相信他们是有判断力和解决能力的,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相信他们的。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和信任,反而更愿意同父母交流,隐私就不会那么多了。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着想,就可以自私的走进孩子的隐私世界。那样既伤害了孩子的心,也影响着父母与孩子的感情。父母的都需要明白:不要用爱的借口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情,未成年人同样具有隐私权。

三、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经常可以听到许多父母的质疑: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也听不进去。作为父母其实并不是注意孩子的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应该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就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制很威严的父母也根本不去重视。其实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父母不去忽略孩子的想法,不去硬将自己的想法强压到孩子身上,做到将心比心,反而会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了解孩子的立场

换位思考,首先自然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一个问题,要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不少父母在孩子同样错误时都采取雷霆般的责骂,或者严厉的质问:为什么不记住上一次的教训,为什么还要犯错,不断的重复这样做怎么不好,那样做如何不对。却不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做这件事情时的想法是什么?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二)不要过高的要求

要做好换位思考,就不能孩子的要求过高。因为也许有的要求家长自己都达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呢?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一个成长的阶段于过程,而各个阶段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父母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用衡量大人或衡量自己的标准去对待孩子。作为父母,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且也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去要求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巴西的球王贝利,自小就是一个踢球很有天赋的孩子,他是父亲的骄傲。但是,有一次在街上父亲看见贝利居然在街上和比他自己大很多的不良少年抽烟。父亲很是生气,心里立即就有冲动要上前教育孩子。但是当然迈出第一步脚时,他在想:儿子现在的年龄正是最要面子的时候,平时在家里也是教育他要独立面对问题,要是马上教育儿子面子上肯定过不去。他把儿子呼唤过来问他:“贝利,我看到你吸烟了,是我看错了吗?”贝利羞愧的低着头说:“不,您没看错。”父亲继续询问着贝利抽烟的时间,突然贝利看见父亲抬起了手,贝利觉得自己肯定要挨打了,但是父亲没有,而是将贝利拉到怀里,认真的告诉他:“你踢球一直都有很高的天赋,将来一定是一个高手,但是你如果继续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很难再保持90分的水平,这事儿你自己决定吧。”说完,父亲已满脸泪水。从此以后,贝利再也没有抽烟,并且成为享誉世界的球王。但他说:“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父亲那温暖的怀抱!”所以,孩子是有思想的,父母也要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三、总结

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他们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不闻不问,而是在与孩子真诚的交流中找到可以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变得事半功倍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个性和天赋,父母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想法,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来自父母真切的关爱,体会成长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1](美)里克·M·加德纳 《日常生活心里学》 2008年7月

[2] 卜鹤 《无师自通—生活心理学》2010年11月1日 新世界出版社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3] 王新波《从“心”生活—学会真正的生活心理学》 2011年10月1日 朝华出版社

表情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1.心理学类论文

2.心理学论文范文

3.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

4.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论文

5.心理学论文范文心理学论文范文

6.心理学论文范文下载

表情心理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