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礼仪_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17-06-02 12:18

日本茶道是经过十分严厉、杂乱乃至到了繁琐程度的扮演程式来完成“茶道四规”的,较为缺少一个宽松、自在的空气。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礼仪,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礼仪_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日本茶道的礼仪

日本的茶道品茶是很讲究场所的,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茶室多起名为“某某庵”的雅号,有广间和小间之分。茶居室一般以“四叠半”(约为9平方米)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的称为广间;小于“四叠半”的称为小间。茶居室的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由专门的茶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则依次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茶师将茶献给宾客时,宾客要恭敬地双手接茶,致谢,而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动作轻盈优雅。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和礼仪,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和赞美。最后,客人离开时需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品茶还分为“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礼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保持冬暖夏凉,室内要插花保持自然清新的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等。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其时他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荣西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

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而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又于16世纪时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而成贯彻“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日本茶道的礼仪_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