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27 07:36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建议,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建议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故事读一读。

2、本课的重点是讲作者童年的发现。教师引导的着眼点不要放在发现本身,而应该放在发现的过程上。也就是说,应该让学生知道“我”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要让学生自主读书,充分地读书,了解作者是怎么发现的。通过读议,让学生明白。作者童年时之所以会有这个发现,跟他的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是分不开的,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3、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提出“做梦飞行真的是在长身体吗?”“老师为什么误解我?”“作者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4、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作者好学探究的精神和大胆的想象及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指导对发现过程的朗读。关于描述梦的一段,通过“只要……就……”“甚至”“那样……那样……”“似乎”等词语,要读出梦的神奇和梦中飞行的美妙;关于请教老师有关梦的问题部分,要读出好奇的心理和迫切探究的心情。

5、对于选做题,可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说一说。重点说说发现的过程。

6、关于写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匀称,笔画简单的“汁、亏”两字,不能写得过于单薄;并且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总结书写规律,如“胚、臂”两字,部首同是月字,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月”的写法也不同。结合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月字部的字,掌握书写规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材简说

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文章以作者探究的顺序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节)我对每天夜里都做飞翔的梦感到迷惑不解;第二段(第2-9节)我与小伙伴向老师请教,但还是似懂非懂;第三段(第10-11节)我独立发现了“人的起源”的过程;第四段(第12-13节)在生物课上,我的发现得到了证实。

文章是从一个儿童的认识水平与认知方法来审视“人的起源”这个问题的,难免幼稚。所以从知识角度来看,与一般的科普作品是不同的。作品所展示的是儿童时期特有的那种好奇、执着、探究的心态。课文中写了两位老师,对比中有褒有贬,第一位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释,并引而不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二位老师只是一本正经地传授知识,不了解学生还随意地惩罚学生,使学生的创造受到压抑。

↓↓↓点击下一页查看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教学建议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