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怀念家乡的文章_有关怀念故乡的文章
家乡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珍珠,镶嵌在蓝蓝的大海中。它犹如我的母亲,用她那甘甜的乳汁一直滋润着我成长。在外的我,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怀念家乡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怀念家乡的文章篇1:思念故乡
故乡在县城东三十里开外的锦屏山脚之下,这里黄天厚土,人老几辈都以农耕为业,人们勤劳淳朴,和睦共处。村子主要由三个自然村组成,东堡西堡和宜家原,宜家原便是我的家乡,山上则由两个人数少得可怜的侯家山和马家洼附属盘据,不过,后来山上被水泥厂开发取石头,就搬到了山下。多年来人口一直在三千左右徘徊,而宜原村则有千十号人,这也成了我村人们引以为豪的主要原因,小时傻,老笑话山上的两个村子人,说要是打架或什么的,远远比不过我们宜原村。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且常年干旱,基本靠天吃饭,旱薄涝收,家家都挖有一口水窖,遇上雨天,便把路上的水引到水眼口流入,经过几天沉淀,浑浊不太大了,便拿水桶用水绳提上来吃。后来,人们又打了池子,用水泵打到水瓮,现已用了自来水。家乡山大沟深,但田地倒是平整,引得东堡人和山上人眼馋,站在半山腰向下望去,一马平川,甚为壮观。锦屏山以前绿郁葱葱,鸟兽成群,后经水泥厂开发,不几年功夫,便成光秃一片,山顶已不复存在,山上石头源源不断的送进水泥厂,继而生产出水泥,有人说山顶没了,动了家乡的脉气,所以时而出现些奇事怪事或天灾人祸。涧沟说是水库,却常年干涸,便成了人们种庄稼的田地,偶遇大雨来袭,积水成河,一料收成宣告泡汤。南边有南沟和丁家山接攘,西边有老虎沟,也有一沟名叫死娃沟,小时在此割草时即使成群结伴,也不时胆惊心跳,全是为此沟名所致。
村里以焦姓居多,而侯姓仅此我一家,西堡侯姓甚多,原来父亲是西堡侯姓人家,小时过继到舅家做了儿子,但也因没随舅家焦姓,受了不少捉煎,小时常有伙伴说我杂种,也不知缘故,只觉臊人,现在看来,只为异姓罢了。
和北对面孙家原虽之沟之隔,但却千壤之别,孙家原因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故里而闻名遐耳,兴旅游,办企业,甚为红火,便有了孙原女子不外嫁之说法,村里人也只能看着眼馋,望沟兴叹。穷则思富,要致富,先修路,村里道路通往县城共有两条,前后修了不下十次,但都不是被水冲垮,就是人为破坏,但凡阴雨天多日,便和外界彻底断了联系,道路不畅,曾使车翻人亡过,也耽搁了不少人家里大事,也曾从涧沟沟底修过大路,最后也悄然中断。
岁月沧桑,家乡人民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期待家乡越变越好,更愿家乡人民富裕安康。
最后说一声,伙严( 伙伴),把路修美修缠!
关于怀念家乡的文章篇2:故乡的思念
故乡是什么呢?
大概是食物吧。张翰出洛阳见秋风起,想起故乡的鲈鱼莼羹,于是回家去了。
或者是口音。贺知章认为自己“乡音未改鬓毛衰”。王小波写,老华侨回国,听见北京姑娘用正庄京片子骂人,又惊又喜,虽然被骂,也爽快得很。
应该是家人。父母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阿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又或者是其他细节,比如家乡的哪棵树,家乡的哪个邻居,家乡的猫狗,家乡自己跑过的某条路、跌过跤的公园。总有一个密码会扣中你的。
思乡的人最欣慰的便是:出去一趟,回来,故园还在。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外面风云变幻,家里还是温暖港湾,最好。
思乡的人最难过的便是:哎呀,一回家,物是人非,父母也老了,见白发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里只有一片残垣断壁了!
这里有个疑问:时间流逝,故乡变化,不是极正常的事么?
好吧,这是思乡者们的一个美好念想:
总希望回到故乡时,一切都是不变的。所谓“还是那个味儿”。
我十八岁前,一直住在无锡,中间我八岁时,搬过一次家。十八岁到二十九岁,在上海。之后至今,在巴黎。
我去上海时,第一二次回无锡家,思乡情切,在火车上都要哭了;到家,爸妈摆好满桌宴席,简直荣归凯旋。那几天,父母态度尤其好。平时在家难免有些小龃龉,独那几天,呵护备至。要走时,和爸妈殷勤牵手,不忍离别。
后来回得勤了,似乎也就好些。我通常一个月回家一次,多回几趟,也就常来常往了。到要走时,提着箱子到门口:“妈我走了!”妈一边拿着Pad打牌一边头也不抬:“路上小心!”
上海和无锡,本来相隔便不远。轨道交通发达之后,从上海到无锡,几乎到了午间随时出门,下午茶都可以在另一个城市吃的地步。这时候就不太想得起思乡了:思乡那么沉厚,路程那么轻盈,总觉得配不上似的。
我出发去巴黎那天,我父母从无锡开车到上海,直送我到浦东机场。我到巴黎之后的第一个冬天,难免思乡。说来也奇怪,那时想念故乡,竟有些模糊。不知道是该想念八岁之前那个家呢,十八岁之前那个家呢,还是上海那个家。
想到家,想的也不是无锡的那些风景名胜,或是上海的高楼大厦,而总是些最熟悉不过的。无锡两个家附近的菜场与小吃摊,上海那个家周遭的便利店与野猫出没的院落。
所以……我思的,到底是哪个家呢?
我认识几位北京朋友,最听不得我说北京的不好。当我要他们说北京的好处时,他们会满怀向往地,说起玉渊潭、八一湖、北海公园,说起单位筒子楼里,包饺子很好吃的大妈。现在的北京呢?嗯,也挺好的呀,是挺好的,因为,朋友们都还在那儿呢……
我有几个朋友,在巴黎时,嚷嚷着要回国,想家了,想爸妈了。真回去了,便在微信上撒不满。交通糟糕啦,小城市亲戚很聒噪啦,空气不舒服啦。“这个季节巴黎应该很凉爽了!好想回巴黎!!”
我的一个姐姐辈的人物,住在汉堡。来巴黎玩儿,抱怨说汉堡闷死了,天气还冷。我们则说,汉堡比巴黎干净多了,还清净敞亮,多好啊……类似的话,谁都有。每次有人跑去西班牙或南法旅游,回了巴黎都要念叨:南法和西班牙的气候多么温煦,饮食多么适合亚洲人,真是好,比起来,巴黎的天气太差了……那您怎么不去南法和西班牙呢?嗯,呆久了也闷的……
从19世纪开始,市民文学就有一个永不过时的主题,即淳朴的乡村少年或少女,去到错综复杂的大城市,然后永远地失去了天真。这个套子,先是法国通俗小说用(大仲马《三剑客》、巴尔扎克《高老头》),然后散见于美国文学。无意间,建立了一个对抗:
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诱惑,乡村=质朴粗放的民风。
思乡令人情切,所以有逃离北上广,所以有“干完这一票我就回老家”。
但这个对立,在2015年,似乎有些尴尬了。
因为在大城市见过世面后,人和故乡,很容易产生“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和家乡不那么先进的境况”之对比。
人总想要很多东西。在大城市,希望有家庭的温暖,在家庭,希望有大城市的热闹。永远不满足,永远都是别的地方好,最好鱼与熊掌兼得。
而现代大城市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能,姑且叫做“现代生活便利度”。体现在上海,便是遍地的宵夜外卖和便利店。体现在巴黎,便是四通八达的地铁交通与同时上映23部电影的电影院。
习惯了大城市生活之后,小城市无法在深夜找到便利店、没有苹果专卖店、没有好地方玩耍的坏处,便出来了。
而科技的发展,在缩短故乡与异乡的距离。电话、微信、视频、朝发夕至的列车。思乡在缓慢失去其庄重的仪式感。
每个从大城市回到故乡的人,一定经历过类似的尴尬。即:希望回到故乡时,一切都是不变的。所谓“还是那个味儿”。但事实上,一切都在变。许多人会因此,带着“哎!一切都变了”的念想,回到大城市去。
但这里其实有个悖论。万物皆流。指望故乡一成不变地等你回去,本来就是一种幻觉。
原貌不变的故乡,青山绿水,炊烟依依,恒古不变,很美好,但不大现实:那只是个农耕时代的神话。马尔克斯和村上春树都描写过类似的故事:小镇被工业文明改造了,变成了他们不喜欢的样子。但现实就是如此。
我今年秋天回去苏州、无锡,有朋友请吃了高档的苏帮菜,“知道你喜欢这个口味”,我吃了,但并没怎么欢喜;倒是吃到了熟悉的馄饨、汤包、糯米糖藕、干丝、肝肺汤,笑逐颜开。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思念的,我喜欢的,也许不是故乡的饮食,而是我吃惯的饮食。
就像许多人思念的,也许不是故乡本身,而是自己小时候,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里的那个故乡,是还没有老去的父母,是家乡的哪棵树,家乡的哪个邻居,家乡的猫狗,家乡自己跑过的某条路、跌过跤的公园。自己想吃的,也许不是2015年父母按照自己口味做好的故乡菜,而是十年、二十年前,自己还无忧无虑时,做的菜。
所以,对大城市的抵触,对故乡的想念,如果真的抽丝剥茧地剖解,你会发现:那可能只是一个仪式化的姿态,以自己某个凝固的、被美化过的回忆,来对抗一下现实的压力。与其说是思乡,更像是“我想在那段时光里的家乡休息一下,暂时不考虑现实”。
所以,大城市本身是无罪的。它们讨厌,也许仅仅因为它们在当下,在这个讨厌的现实中。就像故乡也许并不那么美好,只是因为它们恰好在你无忧无虑的过去中,在记忆中,永远美好。
关于怀念家乡的文章篇3:我思念的故乡
家乡带给我的气息,不论每时每刻我都会嗅到。一种最朴素但最真最亲切的气息。有谁,能拒绝得了这种家乡的气息呢?我不能!因为我的家乡无时无刻不珍藏在我的心里。每个夜晚我会走到它的身边我能感受得到家乡带给我的喜悦。那个小村庄在我心中环绕着;一幕幕的景象在眼前滑过,我常想那是一幅幅刻在我心灵深处最美的图画!更是我梦中的桃花源!
我家乡的清晨天空湛蓝而悠远,阳光温暖而明亮。“叽叽喳喳”,小鸟的歌声从天上而来,从云端唱到绿意朦胧的村庄,从如烟的村落唱入村前的那湾小河,又唱在河边郁郁青青的庄稼地里。太阳把迷人的微笑,撒在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有的背着框去小菜园里摘菜,有的拿着各种工具去地里干活。脸上带着喜悦的神情,大家见了面相互打着招呼问候。那些妇女们到菜园里摘了菜回来都会拿出来分给乡亲们点,因为不论谁家都不会种的那么齐全。
我的家乡,清晨的村庄炊烟袅袅,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每栋房屋的屋顶上都会冒着缕缕白烟,似云、似雾、袅袅炊烟一直向空中飘去,远远的飘向远方。我喜欢家乡的炊烟;那种美让我无法释怀。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去旅游,一个清晨坐在大巴车上看到远方有袅袅炊烟升起我不由的想起我的家乡,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心中一种微微的疼痛。车依然向前开着,袅袅炊烟被落的很远很远了。我依然在向远方遥望着。这时一阵笑声传来,一个大花球传到我的手里。我该表演节目了;于是,我就唱了一首:又见炊烟;唱完后,大家都热烈的鼓掌。我喜欢这首歌,曾经多次的唱过,可是我感觉唯独这次是我有生以来唱的最好的。因为最有感情、最投入。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犹如回到了我的家乡,又看到了家家户户烟囱中徐徐上升的炊烟。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的人们吃罢早饭,村里的女人们总是会一群一伙的坐在墙边,有的逗着小孩玩耍,有的纳着鞋底说说笑笑。城市的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玩具;农村小孩玩法和城市大不一样,他们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只是借用大自然给予的天然玩具;他们很会玩土。挖个坑,找一些小棍棍;或者是把土堆成一个个小山包;看起来玩的很开心。一会你追我赶的跑到远处去了,那些大人虽然在做针线活和聊天可是眼睛总是跟着那些孩子们的身影。哪家的孩子跑远了,大人连忙把自己的孩子喊回来。
早饭后,还有一些人到村头河边的沙滩去筛煤。沙子里为什么会有煤炭?以前我也很奇怪;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据说,高大的树木倒下以后,就会被水淹没了,这就造成了倒木和氧隔绝的情况。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地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这些古代植物遗体的堆积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地被分解,又不断地化合,渐渐形成了泥炭层,因此沙子里有煤也就不奇怪了。
到沙滩筛煤的人们大多是家里比较贫困的。为了节省开支就到沙滩去筛煤。她们坐在沙滩上,身旁放一个麻袋;聚精会神的筛着。不时的用毛巾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在沙滩上可以看到不远一个不远一个筛煤人的身影。这些沙滩上的身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那是一幅唯美的画卷;是一个世间少有的画卷,无意间刻画出我家乡人吃苦耐劳的品格。
在今晚入夜的时候,想起那些旧事,难免的伤怀了!太多的东西离我而去。我思念的还有那条家乡的小河。每当想起那条小河就很伤感,因为那是我会老家时的必经之路。回去时看到她感觉温暖,因为家就在眼前。离开的时候向她挥手告别;心中念得是:“再见了我的家乡,等着我回来!”因此,那条河留给我太多的记忆;其实,那条河不太宽,河上只有一条船,但是过河的人群络绎不绝。有的推着自行车,有的带着自己的孩子到河的对面去走亲戚,还有的背着框到城里去买日用品。
家乡那条小河的上空一片湛蓝,像水洗过一样。偶尔,有几缕云飘过。云轻盈,那是“罗衣初索,流光过隙”随风轻舞的霓裳;云闲适,那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的牛羊;云缭绕,那是游子心头“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的那缕乡情!
家乡的景色似盈盈的梦,不曾摇落。每一景都会开启一扇窗;窗外就是乡音、乡情。你看:那不是村外的庄稼地吗?一条小路的两旁都是成片的玉米,一片翠绿,叶子在风中摆动沙沙作响;生命是美的,自然也是美的,一切都包容生机、活力的创造和发现,荒野中的小花也会开的漫山遍野,也会奉献出一份浓浓的情意。
仿佛此时的我依然走在那条小路上。是在和小伙伴玩耍?还是在和表哥一起在回姑姑家的路上?我又看到奶奶在小路上孤独的身影。因为喜欢热闹,在很少回老家的时间里,依然愿意到姑姑家里住;时常是奶奶去叫我;我才肯回来。有时就是奶奶去叫都不愿意回来。那条小路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小路了。一切景象都深深的印在了心里!一幕幕的往事在眼前闪现,在心中浮动!
这个初冬的夜晚,有风吹过,借着月光可以看见树叶儿飘,看见灯光儿摇;有风吹过,心里泛起一种凄凉之感,心种留有家乡的温柔。轻轻的吸一口气,仿佛没有了城市烟火的味道,没有往日喧扰吵闹的烦忧。似青草才冒出蕊儿的清新,似花儿才舒展瓣儿的芳香,似上弦月悬挂半空的清凉……
如今,家乡已经离我远去。但是,时光如昨;我好像依然在岸边等候那个小船,依然看到船夫吃力的摇着双桨。我好像依然行走在沙滩上看着那些筛煤的人们。看到村子里那些带孩子的女子们在墙角聊天,看到那些奔跑的孩子嬉戏打闹。也许有一天,我会重返我的故乡,心中依然盛开着那朵思乡的花!那时的我会站在早已消失的小村前,用一生的思念来唱响那首赞美家乡的歌!
关于怀念家乡的文章_有关怀念故乡的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