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之创业故事
所谓白手起家,是创业者运用自己有限的资源,自发性地利用市场机遇,所面对的一场硬碰硬的战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白手起家创业故,希望能帮到你。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篇一
我叫张林轩,今年20岁,是在聊网的创始人。网站致力于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和获得更多视角的平台,目前正在内测调试阶段。从公司注册到现在有半年,已获百万级投资,估值过千万。
最近有不少朋友都问我,作为90后,是如何开始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等一些问题,后来我想索性就写篇日志,可以给有更多有同样梦想的朋友做参考,也算是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为过去一年的努力和成长做一个小结。
我懂的肯定没有各种企业家和投资大牛多,不过我觉得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独特的机遇和情况,有时最能帮你看清道路的不是已经遥遥领先或者到达终点的人,而是快你几步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如果有我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如果你有不同观点,请尽管用力使劲喷,这样大家才能共同成长。
在深入讨论前,我要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项目,因为之后会经常引用到。
我的项目叫在聊网,是一个在线英语教学的平台,美国名校在校生或毕业生注册成为老师,并填写非常详细的资料,中国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不同学校、专业和经历的老师,选择不同的课程,通过在线视频对话完成学习,然后支付由老师自己设定的费用,并对老师的课程评分,来督促老师的授课表现。
因为文化差异,美国的父母基本上都不会为自己的孩子支付全部学费,有60%的大学生在毕业时会有平均一万五千美金的债务(利息从毕业当天开始算),他们有非常紧迫的压力在上课期间挣钱,所以愿意每小时挣取5到20美金来做视频家教。在中国,同质量的老师课时费要在这个价格的5到10倍左右。
虽然视频教学在某些方面不如面对面,比如互动性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教学效果会被老师的英语水平和综合质量弥补。另外,在你随时随地学英语的同时,还交到了和你兴趣相投的海外朋友,获得了更多视角甚至资源。
第一步:了解你自己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指点子,而是指即使别人知道了你的点子,来抄袭你,你也能做的比他们好的原因。核心竞争力有内在的,你的能力和特长,比如你的技术特别厉害,而且在一个领域已经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国内TOP10的,还有外在的,你的资源和渠道,比如你的大舅哥是某个大公司的高管,然后能成为你的第一个大客户(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帮盖茨签了第一大单)。
外在的核心竞争力经常是短暂的,因为你如果发展的不错,那么很快你原来有的资源就会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但是你可以靠他发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摸索和积累,同时也需要不停的进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竞争力,即使你是市场中的第一个,你的公司会很快被抄袭,然后被清出局。
有些年轻创业者会有一个想法(尤其容易出现在海归身上),觉得创业就是要证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在乎去“走关系”或者利用身边的资源,排斥了外在竞争力。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这种想法,后来发现是非常错误的。创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证明你自己,没人会记得比尔盖茨在初创时用了自己母亲的资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软的成功和盖茨持续了13年的世界首富。
我还记得之前在美国创业的一次经历。当时17岁,自己在做校报。学校不给我们赞助,印刷要自己筹钱,就做了广告位招商,整版广告的价位是400美金,后来我们每期都会有一个。但其实校报的发行量并不是那么高,每期1000份,拿到报纸的人很多都直接扔掉了,大部分读者也只是看看封面故事。
商家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还是会愿意出400刀。这是因为公立学校,作为美国政府极力保护的对象,是不能张贴任何广告的,所以独立的校报成了诸多企业可以平时在学校宣传的唯一途径。那有没有更有效率的在校内宣传的途径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很多美国高中的入口旁边都是有停车位的,我们学校有三个入口,每个入口两侧很近的地方都有停车位,这些大部分是给学生的(美国学生很多17岁就开始独立开车)。我联系到了他们,承诺了他们每月50刀,租他们的“车皮”,就是他们每天早15分钟开车到学校,我在他们到了之后把一张大海报贴在车上,在他们放学之前把这些海报拿走,然后招租这个海报的位置。我把这个想法写成了简单的一页文档,发给了附近的公司,一个星期内driversed.com,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网络驾校的地方市场部门找到了我,并签下了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广告合作合同。合同上写他们会给我2400刀,而我的成本,给司机的费用和印刷费加在一起只有300刀多一点。后来这件事情没有继续做,因为在Driversed要给我打钱的时候发现我当时没有绿卡,不能合法在美国做公司,不过我相信如果当时继续做的话,也许结果会还不错。
我提这件事情的原因是想说,我没有任何学历,公司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可见的产品,没有案例,连Logo都没有,仅凭一页的文档,就可以让一家完全陌生的大公司愿意跟我合作,并且给我一笔不小的钱。这是在美国创业的好处。
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回国之后带着这种美国态度尝试去做事情:我相信只要能提供最好的方案和产品,就会被人接受。但结果是我碰了很多壁。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在中国和新东方的某位市场高管讨论赞助方案,那人说:我相信你的方案对公司会有帮助,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国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会被人选择,还有太多其他因素,这就是中国。
其实我想可能我的很多朋友对这一点比我还要更清楚,我只想对可能和我一开始一样理想主义的朋友们说,其实这些都只是游戏规则,你既然想要赢,想要站在最高点,就必须遵守规则。
回归主题。在决定创业之后,你需要首先根据你的内在和外在核心竞争力来选择你创业的大方向,而且这两点最好要重合。如果你想不到交叉点,那就再接着想。因为青年人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90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在任何一点都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越往后越不容易做到极致,所以在一开始选择大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完美主义一点,找到真正最适合你自己做的事情。
我个人的例子,内在优势:我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所以我有中美双重语言和文化背景;回国后我做过几个大培训公司的讲师,包括培训总监的职位,对英语培训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设计产品,之前创办过两份报纸和两家公司,产品都是我自己负责,而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产品构思且成本低的行业。
外在优势:我有很多在美国名校的朋友,而且通过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组织,带领着一支由来自哈佛、斯坦佛这些名牌大学在校生组成的兼职团队。
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把这些条件都结合在一起,我创业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一个在英语培训行业,着重利用美国名校团队和资源的互联网产品。
第二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
在你确定了大方向之后,想一两个你觉得不错的方案,然后尽可能多的找懂得这些相关领域的朋友去聊。每次你跟朋友讲一次你的项目,你对项目的了解都会更清晰一些,这对你今后做决策或者是见投资人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一个公司存在必须能解决一种需求,所以你的方案必须要很明确:你怎么解决谁的什么问题。怎么,谁,什么,都要想的非常具体。
对于大部分青年创业者来说,我认为最应该利用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圈子。作为创业者,一般真正能注意到的需求都是自己身边的(很多的创业故事都是这样:某人觉得平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很麻烦,所以想了个点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只有90后才会有的需求,很少有传统创业者会注意到,自然也蕴藏的非常大的创新空间。
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包车位广告生意,这可能真的只有学生才会想的到。或者比如我两个在清华创业的朋友,都刚毕业,并且都拿了天使投资,一个项目叫“师兄帮帮忙”,由大学的年轻“师妹”发布任务,然后“师兄”完成任务,旨在建立一个结合中国校园文化的社交平台,另外一个项目叫infobox,一个收集大学的讲座及活动信息的网站。他们就是看准了自己身边的市场环境,抓住了身边人的需求,同时也抓住了商机。
不要怕人家知道你的点子。最杰出的产品基本上都不是第一个面世的,经常都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几个出来,但是比其他的做的都好的(Myspace之后出的Facebook,AltaVista之后出的Google,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找的是身边的朋友,相信他们不会背叛你,估计他们也没有那个时间和能力。如果你通过朋友或者家人的介绍见到了大佬们,也可以放心,他们真的犯不上。
我在正式全职做在聊网之前,跟别人说过不下50次这个点子,然后才慢慢清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
另外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项目一定要做最合适的:不要做最好的产品,要做你能做得最好的产品;不要做最赚钱的产品,要做你能做的最赚钱的产品。你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点子,但是你要斟酌你是不是能够完成它。在一个大项目上半途而废真的远远不如做成一个小项目。尤其是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我们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我们比传统创业者更需要证明自己,安稳自己那颗一直漂浮不定的自信心;一次失败的打击对你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步:召集团队
以上谈到核心竞争力都是以个人为主,但当你有了团队,他们就变成了你最大的筹码,你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你不会有太多钱去为大家提供资金报酬,所以一般都要用股份。股份让你的团队更有参与感,觉得在公司受到尊重,而且在公司发展顺利的情况下有长远利益的保证。不要因为怕有人分利益而吝啬股份,但是要尽可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最好在获得天使投资之前保持绝对控股。
上面说到过解决一个需求,你要想清楚什么,怎么,和谁这三个问题。但是当你要召集一支团队时,你要想明白第四件事,就是 “为什么”。
举个例子,戴尔的电脑很好,他们说:我们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所以你应该买我们的产品;苹果说:我们是一群疯狂的革新者,我们只满足于改变世界,让大家用上最好的产品,我们也做电脑,然后碰巧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听到这两段话,你更想买谁的产品?当苹果说要推出iCar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假设哪一天戴尔说要推出一款新的Mp3播放器,我们会怎么想?人们买你的东西,不仅因为你做的是什么,还因为你为什么做的。召集一支团队更是如此。
在聊网希望为中国原来没有条件接受优质英语教育的学生,现在获得这样的机会,并让所有中国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视角,成为更国际化的世界公民。
你要找到的人一定是跟你相信一样事情的人,这可能是相信要改善中国的教育环境,或者是要做出最完美的电子产品,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带领他们。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带领大家很重要,但是在企业创立初期,自己一定要在公司担当一项非常具体且重要的任务。刘邦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至少在我知道的创业圈子里是不会存在的。优秀的人机会很多,如果你仅仅只能带领团队而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并为公司做出直接贡献的话,你很难抓住人心,你的团队会觉得你没有实力。
最后,在创始阶段,不要为了人设定工作,而是为了工作找人。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跟朋友一起做事情,所以张罗几个人来一起创业,再一起分工。这很幸福,但是跟真正的创业比起来,这只能叫过家家。
我自己的例子,在决定创业之后,我把我身边认为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人都弄到公司里了,核心团队最一开始包括我六个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六个走了四个,然后又新加入了四个,还是六人。最一开始的时候,我和另外三个人还挥泪拜过把兄弟,现在这三个人都不在公司了。
一开始大家加入可能是为了一个好的机会,或者是能有一帮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绝大部分考虑一起创业的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创业很现实,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都会这么考虑自己的选择:我投入这些时间,是不是能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在我的领域走的更远。所以在没有获得一定成功之前,对一个合伙人最大的保障就是即使公司黄了,他也不会亏,因为他获得了成长。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他自己喜欢,那么他的工作状态绝对不会长久,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开始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然后就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及时解决了短暂的矛盾,问题的根源还在,时间长了他最后就会选择退出。
现在,我和合伙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因为他们在公司里面做的事情,就是他们最热爱做的事情。我们平常还经常一块打打英雄联盟LOL(我是弗雷尔卓德的小蚂蚱一枚,ID就叫在聊网,哈哈,欢迎来一起玩)。
第四步:产品和技术完成度
确定了具体的方案之后,要制定执行计划,并判断在获得天使投资前要完成的程度。任何项目都需要资金,白手起家还不找投资…那你真的没的玩了。根据你对自己项目的了解,判断通过你现有的资源、人力、和经费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
一般来讲,再粗糙的DEMO都强过纸上谈兵,而DEMO当然也是越完善越好。但问题是,完善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究竟如何选择,就要考验一个创业者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了。你要选择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的完成度也要能足够吸引未来的投资人。因为大家的项目和情况都太不一样,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儿,我没法给出一个万金油的方案,但是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对于90后来说,你的计划基本永远都会比实际情况差,所以在最一开始制定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守保守再保守。我们优势是激情和拼劲儿,劣势是经验不足,做事不够稳重,容易过度乐观。既然知道自己的劣势,那一定要想办法主观的在一些决策上做出相对稳重保守的选择来弥补。
执行计划在初创阶段是一定会不停变动的,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不做计划的借口,因为你要学着慢慢制定越来越靠谱的计划,执行度也要越来越能跟得上计划。
比如我自己,小时候我制定的计划基本从来不会执行,这包括各种奇葩的想法,看完一套书啊,学好Photoshop啊,甚至包括跟着视频学舞蹈等等;14岁的时候初三,计划一定要在高一的时候做第二份报纸(第一份在中国小学的时候做的),后来高二的时候做了,晚了一年;半年前为在聊网做规划时,想的是4月份完成粗糙产品,后来是6月份完成的,晚了两个月。
不要因为之前有过拖拉,或者没完成制定计划的经历,而觉得计划都没用,然后放弃制定计划。这世界上真的没几个人能一直按照计划完成任务的,就连乔帮主在开发新苹果产品时都是屡屡拖后计划,有时发布日期甚至拖后一年以上。
关于制作产品的过程,由于不同行业的产品相差很多,所以我就不做综合分析,只讲一下我自己做在聊网的过程。我是去年11月份决定要做这个事情的,到6月份网站完成测试版有7个月了。
首先,要从你想到的项目大方向往细了缕,决定网站的主要功能,这个时间对我来说比较长,我觉得也应该长一点,毕竟在初创期间改方向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一是你没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改变,二是如果改了,团队和投资人会对你的判断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对项目没信心。这个阶段我花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确定了网站几个需要着重设计的大项,比如学生搜索老师时使用的威客地图都有哪些条件(这会影响老师注册时需要填写的信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预约和支付流程,以及学生的成就和课程体系。
然后我召集了6个我觉得身边比较理想主义比较细心的朋友来做了一支兼职的产品团队。大家一周见2、3次,我跟这个团队一起把产品的细致结构做了出来,决定了一些功能具体如何实现,以及网站的基本风格和样式,这个阶段花了2个月。然后,这里要赞一下刘尧,我们的设计师,他太棒了,我们一起把网站一页一页的讨论设计出来,当然,设计全都是他做的,我只是提提想法。把网站设计出来花了2个月,然后找了个外包团队把网站的前端写出来。
和产品同步的就是技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技术是跟产品一样重要的(在初期甚至比产品更重要,因为初期重要的是产品能使用而不是完善)。
由于我自己不懂一点技术,所以这里就不说关于技术的进度。技术型的CEO做互联网创业很吃香,因为可以在初创期节省很多成本,而产品型或者人脉型的CEO一定不要吝啬跟技术人员分股份,相比其他团队的成员,技术是最有可能一直留在公司的。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本身的成长速度很可能超过核心团队的成长速度,然后你不得不换人。市场人员是最容易发生这种事情的,因为市场是一个非常吃经验和资源的事情,你可能很快就会发现8000元一个月能雇到的人比自己负责市场的核心团队人员要靠谱的多。产品和技术则更靠灵感和天才。所以如果你不是技术型创业者,然后有心仪的技术人员,一定要把TA追到手。是的,拉拢优秀的人才一定要像谈恋爱追姑娘(或者男子)一样,三顾茅庐什么的其实都弱爆了。
白手起家创业故篇二
李先生是广东汕头人,今年40出头。目前从事机械进口生意,公司当前注册资本1000万,从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公司老总,可谓事业有成,各位朋友一定想知道他是如何从1万到1000万的创业经历吧!
李先生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县城,从小学习就非常的优秀,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从来没有下过全校前10名,高中毕业后如愿考进了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李先生都是在紧张忙碌中度过,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抓住每一点机会锻炼充实自己。大学四年,李先生三次为广州广交会服务,在广交会上李先生通过为国外的商业人士提供服务学习到了很多从书本上永远学习不到的知识。由于李先生的第二外语选择的是日文,精通英语日文的他在广交会上受到广泛的好评,甚至和一些他服务的人士成为了朋友,所有这些都让李先生获益匪浅。大学毕业后,李先生并没有选择考研,而是到了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工作,在这家公司李先生工作了不到一年,又重新选择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行业!
海外留学,赤手打天下
李先生通过在日本留学的同学的帮忙,顺利的拿到了日本神户大学的入学签证,并且得到了神户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真可谓双喜林门。几个月后,李先生顺利的踏上日本的求学之路,由于他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虽然学校全免了学费,但其他的开支还是非常大,尤其是日本物价非常的高,自己又要自己租房住,更变态的是,在日本留学生不可以两个人和租一个房间,无奈之下,没有多少钱的他,只好在学校附近租了间铁皮屋子住,说是屋子是因为它有门,其实它更像个铁皮桶,因为除了门和个小窗户,四周都是用铁皮裹的,真是夏热东凉,尤其到了夏天,用李先生的话说,这不像房子,倒像个火炉,因为神户这里夏天非常的热,李先生在铁皮屋里生活了将近两年,后来情况有所好转,安装上了空调!
李先生初到日本的时,日本学校有个规定,留学生打工,每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超出时间将会被开除学籍,李先生就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打工,他经常是打三份工,早上帮助房东取牛奶和报纸,下午在学校图书馆打扫卫生,晚?:00--12:00在自己住处附近的一家西餐厅打杂,一个小时七十多日圆,所有的这些工作加在一起基本可以满足他的生活需要。
李先生回忆起在西餐厅打工的日子,尤其觉得难忘,因为当时是个新的留学生,政府对留学生的工作时间每周是有限制的,每个留学生的打工都会有时间记录,不可以超过的,李先生当时就多了个心眼,在餐厅里干活总是非常的机灵,并且非常的卖力,老板也非常的欣赏他,看到这么机灵能干的小伙子,一个人干的甚至是两个人的工作量,并且质量也非常不错,老板也就对他往开一面总是不在乎他的工作时间,一段时间下来,老扳把他的薪水从每小时70日圆涨到了每小时90日圆,生意红火时有时候甚至达到每小时120日圆,就这样做了将近两年,李先生不但新租了个大的房子,还给自己配了电脑和空调,甚至还给自己买了部二手的丰田轿车,拥有了这些,李先生工作更加方便了,也更加卖力了!
海外翻译,发现新商机
李先生在神户大学的第三个年里,在餐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李先生开始重操旧业,继续做他的翻译工作,开始主要是一些华人社团来联系的,因为他们需要一批会广东话的翻译者为来日本的香港人做翻译,这些香港人中很少有人懂普通话的,而且既懂广东话又能做翻译的人又不多,所以这样的人才很是需求,做翻译待遇非常的高,并且还可以接触些成功的商业人士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同学老师的推荐下,李先生很快成为了华人社团一名翻译员,并且主要负责为广东香港来日本考察商务的人士服务,由于李先生在国内就学习过日语再加上在日本的几年磨练,李先生的日文非常的好,再加上在神户大学学习的是商业学科,自己又精通日本的商业方面的信息,所以做起翻译来也是得心应手,一段时间下来,李先生成为了社团最好的翻译,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的好评。
在李先生在翻译时,由于经常接触具体的一些商业方面的谈判,经过李先生的留意发现,来日本商务考察的人士,大部分是来考察大型机械类的,并且经过李先生的了解还发现日本的机械技术非常的发达,甚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公认的机械大国德国。李先生就寻思,发展机械项目,在中国应该是很有发展前途,因为就目前来说中国关于重型机械这一快还没有什么响亮的品牌,在一些行业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经过一端时间的留意,他还发现,一些来商务考察的人士总是对这个重机械最感兴趣,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发现中国来的人考察的多,真正引进的非常少,不像香港中国台湾,人家来商务考察是真正动真格的,往往每次都会带回很多的协议,有些公司还是引进在大陆做的,尤其是香港的日本重型机械的销售总代理。看到这,李先生就考虑自己也能够也做这个项目,而且自己通过做翻译工作和很多日本的机械公司已经非常的熟悉,甚至和他们中的有些人还成为了朋友,如果自己能够做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代理,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自己在国内找到合作的伙伴,成为了他们重型机械在中国的总代理,肯定会是个很好的机遇,加上自己人现在就在日本,加上自己在这里留学几年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说服他们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于是说干就干,他先利用翻译的机会和这些机械公司的头头们拉好关系,并且一步步的说出自己的计划,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制定了个发展计划书,一有机会就要请教其他朋友帮助参考,经过半年左右的反复修订,一份很好的代理计划书顺利的出炉了!在不懈努力下,他最终做了三株会社的产品代理。
海外学子,回国创业
李先生拿到代理权后,不久就从东京大学毕业了,毕业时原本可以到日本的三菱银行做中层管理工作的他放弃了在日本继续发展的机遇,迅速的回国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回到国内后,李先生先迅速的联系国内的几家比较出名的重型机械销售商,并且在同学和一些他曾经在日本做过他们翻译的商业人士的帮助下,与国内的一些著名经销商,展开了广泛的接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为李先生作为这个产品的代理,可以给他们更广泛的优惠,并且保证原厂出品,更有吸引力的是李先生有他们的独家授权书,所以的这些优势很快就打动了一些大的经销商,有了销售渠道,有了货源的供应,李先生的生意眼看就有了眉目,并且进展的非常的顺利。越是这样顺利,李先生的压力越大,因为我国的法律规定做大型机械进口项目的企业工资注册资本不可以低于1000万,李先生虽然在日本几年通过自己的打拼赚了一点钱,但数目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李先生面临的一个最大困难就是融资,有了好的项目,但没有资金也是白搭,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年代,机会瞬间即逝。但融资在中国真的就这么容易吗?尤其是自己在国内没有什么背景,银行这块基本上免提!到那里可以融到钱那?
好项目,成就创业梦;李先生有了好的项目后,开始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的问题,通过李先生的广泛接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可以说几乎没有找到正点子上,谁愿意给一个不认识的人投资那?况且虽然这个项目预期非常的好,但市场是万变的,从来就没有100%的赚钱行业,用李先生的话说当时自己满地方的跑资金,把自己能够认识的朋友都联系遍了,但不是朋友没有资金,就是根本不感兴趣,有些人是嘴上感兴趣,但也仅仅是说考虑考虑,眼看,回来国内都快半年了,项目还没有太大的进展,李先生非常的着急,没办法,李先生又飞回了日本,看能否在日本找些老朋友做合伙人,大家合伙做,终于,很幸运,李先生的计划让几个香港的人非常的感兴趣,并且这些香港人在中国内地也有自己的生意,大家都有这个想法,当时他们苦与没有进货渠道,并且自己对日本不熟悉,李先生的计划让他们一拍既合,很快几个人合作在广州黄埔保税区成立了家进口贸易公司!
科学管理,成就梦想
公司成立后,其他几个合伙人虽然出了资,但他们还都有自己的生意要打理,加上他们的生意总部都在香港或者中国内地,很难顾及广州这里,广州这里就有李先生和另一个合伙人负责搭理,公司一起步,李先生和他的香港伙伴就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各部门设置非常的合理,他们把公司分为五个部门:一:营销部,主要负责与国内机械销售商的联系,负责推广自己的代理产品。二:机械部:主要负责从日本进口夯机、压路机、挖土机等:三:叉车部:负责从韩国进口叉车及一些小型的工具。四:维修部:负责进口机械的跟踪服务。五:外务部:主要负责与外商打交道。每个部门设立一个正副经理,公司设立个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各部门成员对经理负责,通过层层的管理到人,公司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规的道路,加上自己的营销对路,并且自己通过以前的关系,公司一开始就发展势头迅猛,在其他合伙人利用自己与政府的关系,很快公司就做了几家在全国很出名的机械销售销售商的产品供应商,加上自己在日本比较熟悉,进货渠道很是顺利,并且产品的质量也非常的有保证!所以一端时间下来,公司的发展非常的红火,几年下来李先生成为了一个很成功的商人!
白手起家创业故篇三
“皇天不负苦心人”。所谓“皇天”,其实正是我们自己精神力量的化身。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所愿:风平浪静的时候,轻如一叶小舟;等到风涛怒作的时候,也会像凌空的天马。张弼士,别名振勋,广东潮州大浦人。17岁时家乡闹灾荒,他告别家人,孤身逃荒,来到了荷属的巴城(今印尼雅加达)。毕业实习时,张弼士特别注重观察当地和外地的经济状况,研究什么样的买卖容易获利。从买酒和税收发家后,他又拓展到垦殖业、建筑、金融、交通、矿业、商业等各个行业。他人企业全盛时期,资金达白银七八千万两,故有“苏岛富翁”之称。在张弼士的一生中,最能说明他创业的艰辛和成就的应是张裕酿酒公司的创办和成功。
张弼士于1892年开始筹建酒厂,一开始,他就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着手抓好原料基地的建设。几经周折,公司耗费巨资,终于1906年建成了有124个品种,占地千余亩的葡萄园。我国当时生产葡萄酒系手工操作,设备落后,难以与欧美新的生产技术相抗衡。为提高竞争能力,他注重科学技术,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
他到处物色酒师,重金聘用。几经周折,公司终于掌握了全套设备和关键技术。产品出来后,对于如何开拓市场,张弼士曾煞费了苦心,首先,他注重提高产品的信誉,其次,注意研究消费者的心理,讲究广告宣传的艺术;再次,充分利用海外华侨思念祖国、眷恋故土之情和张氏在南洋华侨中的影响,开拓国外市场,特意精制张裕酒的宣传品向华侨广为赠送。没有本钱的创业,此外,广泛结交上层人士,取得各方的支持。最后,别具特色的张裕酒,终于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和注意。康有为曾为张裕公司写下了“浅饮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复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的诗句。1912年,孙中山先生为张裕公司亲笔题赠“品香醴泉”四个大字。特别是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商品比赛会上,张裕公司的白兰地、红葡萄酒、琼瑶液和益寿浆获金质奖章,“金质白兰地”从此闻名于世。
白手起家之创业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