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512汶川地震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7-06-05 09:28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中较严重的一种,具有预测难度大、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影响深远等特点,不仅会给灾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悼念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大家前来借鉴!

悼念512汶川地震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演讲稿

悼念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1

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周而复始,日月轮回。今天是5月14日,第十六周的星期一,崭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我演讲的主题是:防震减灾,安全在我身边。

五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自新中国以来最为可怕的灾难——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7万余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国把每年的“5月12日”定为了“防震减灾日”。 这,既是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们,也是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防灾减灾,安全在我身边。作为高中生,我们平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第一、我们要树立足够的危难意识,珍爱生命。灾难往往发生在不经意的平时,又常常是突然给人以致命的打击,所以,需要我们有居安思危的危难意识。但是,难意识并不意味着盲目听信谣言。带有迷信色彩或伴有离奇传说的地震预测,由某某专家或机构发出的而不是由人民政府发出的预报,都可以视为谣言。我们在树立危难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识别谣言,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我们要学习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时间的能力,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为生命设防。如:正在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同学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自己的课桌下。第一次震感过后,还是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有序、抱头撤离教室,在楼道里不惊慌、不喊叫、不拥挤,冲出教学楼,冲向操场。特别应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跳楼。汶川大地震,安县桑落中学2200名学生毫发无损,正是因为平时掌握相关知识技能,防患于未然,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第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预测地震。古今中外,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张衡到李四光,我们有着非常令人骄傲的科学进展。但是,由于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加上地震类型的复杂多样,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做到每一次准确的提前预测地震,从而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在我们国家,在这个世界,就更加需要我们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能够为人类事业作出贡献。

我们这个世界,有的人因为自然灾害而丧生,也有不少人的丧失是由于无知。死于灾难是不幸的,而死于无知是可悲的。所以,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树立危难意识,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和自救自护安全逃生知识。做到防震减灾,安全在我身边。我相信,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进展,人类终将变得越来越成熟,终能克服自然灾害所酿造的悲剧。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悼念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谈起地震,人们总是不寒而栗,没错,地震是人类的天灾,是不可阻挡和不可改变的,但是,面对地震人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我想不是的,只要明白一些地震常识,就一定能在地震中脱离危险,掌握这些常识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知识。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灾害之一,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地震预报工作极为重视,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现在全国建有400多个台站,网点2000多个。广西建有观测台站29个,观测网点50多个,观测项目39项。筑起了一道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护网。

当地震时也不要慌张,要在镇定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可以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当大地震时,一定要注意关火,否则就十分危险 关火时也要注意几个问题,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

去关火。 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地震发生的时候也不要慌张的往门外跑,玻璃、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如果出口被堵,要及时退会房间,躲在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知道了这些关于地震的知识,相信大家一定对地震也有所了解,也不会对地震还有先前的恐惧心理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运用这些地震知识保护自己,我们一定要记住:防震减灾,从我做起!

2009年3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悼念512汶川地震演讲稿篇3

敬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13日21时08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1.2万人,仅四川省已有12000余人遇难,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入院伤员近7000人,而处于震中区域的约6万人仍杳无音信。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悼念512汶川地震演讲稿 纪念汶川地震九周年演讲稿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