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课堂总结

发布时间:2017-06-13 19:21

《致女儿的信》是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致女儿的信课堂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致女儿的信课堂总结篇1

有同学说“我曾经以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浪漫就是爱情,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平平淡淡、相守到老才是人间真爱”;有同学把“爱情”比作“朝阳”,带来温暖和光明,而“早恋”却如“夕阳”,虽然美好,但随之而来的是彻夜的黑暗和孤寂;还有同学把“早恋”喻为“带刺的玫瑰”,绚丽迷人却容易使人受伤……同学们的妙语连珠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我提到了那个女中学生惨遭流氓强暴的案例,让他们辨别“情”与“性”即“精神性”与“生物性”的根本区别,使他们真正明白了文中“从人本身来看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这一句话的真正内涵。

致女儿的信课堂总结篇2

在“谈谈你对本课学习的感受”作业中,大多数女同学表示要自尊、自重、自爱,以学习为首要任务,与男同学交往要注意分寸。个别男同学还坦然认错,认识到以前对某些女生敲敲打打、磨磨擦擦实为不该,表示今后要尊重女生,尊重自己。

我深刻意识到本节课首先是一节语文课,要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既注意学生的听、说、读、写;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说理写作方法;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又注意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将爱情观和人生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精神上得以提升。

致女儿的信课堂总结篇3

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今天的教学中,让老师和家长都很棘手的问题是中学生中的 “早恋”现象。有人云:这不是“早恋”,而是“早熟”,或者“交往过密”。

其实,这一现象说到底,就是由于中学生生理的成熟而对异性未知领域产生的好奇心,进而渴望探求的心理现象,发展成为所谓的 “爱情”。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用生动曲折的童话讲述了这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中所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所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不能把它简单的等同于性爱和繁衍后代。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童话故事中,讲到上帝三次看到的情形,当上帝教给了他们如何筑造窝棚的方法,又把铲子给了男人。…… 范例五 随着作者亲切地讲述,大家渐渐沉浸在那个意味深长的童话故事里,很多同学都被故事里男人和女人眼里“爱情”的力量所感染,陷入了沉思。很快地,在老师的点拨下,他们懂得了“爱情是能经受住时间磨砺的忠诚,和超越死亡的‘心灵的追念’”,明白了“爱情”是“两颗心的相融与契合”。接下来,在自由发言讲述自己所熟悉的经典爱情故事时,虽然举手的不多,但凡被请到发言的同学都开了口,讲起了故事。

从欧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从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到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从童话故事《灰姑娘》到武侠巨著《神雕侠侣》,同学们用不太准确简洁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所听到看到的爱情故事。他们如此广博的见识和丰富的联想真令我吃惊。

致女儿的信课堂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