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

发布时间:2017-05-16 14:08

要准备一整套教案,需要教师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教案的质量又直接影响课堂的授课质量,八年级的数学课的教案会是怎样的?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及性质定理2

3、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1和性质2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和性质2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是四边形?四边形的一组对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一般四边形有哪些性质?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有哪些?

新课讲解

1、引入

在四边形中,最常见、价值最大的是平行四边形,如推拉门、汽车防护链、书本等,都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呢?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几何语言表述 ∵ AB∥CD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3)定义的双重性 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反过来,“平行四边形”就一定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性质。

(4)平行四边形的表示:用符号表示,如 ABCD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共性: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

(2)特性:(板书)

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略)

注意:

(1)两相交直线无距离可言

(2)与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区别与联系

5、例题讲解 教材P132 例1

已知:如图A'B'∥BA,B'C'∥CB,C'A'∥AC.

求证:(1)∠ABC=∠B',∠CAB=∠A',∠BCA=∠C'.

(2)△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说明:(1)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师生通过讨论共同写出解题过程

6、巩固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500,求∠B、∠C、∠D的度数。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40,求∠A的邻角的度数。

(3)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的比是2:5,周长为28cm,求四边形的各边的长。(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2:3,求∠C、∠D的度数。 (5)如图,AD∥BC,AE∥CD,BD平分∠ABC,求证AB=CE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求证AF=CE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

图(5)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

图(6)

小结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4、学法指导:在条件中有“平行四边形”你应该想到什么?

作业:教材P141 2(1)、(2) 3、4。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二)

教学目的:

1、知道平行四边形、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会说出并熟记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对边相等的性质。

2、会度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在由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培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从具体到抽象、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平行四边形的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寻求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发现法、自学法、练习法、类比法

教学过程:

: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

2.讲解

练一练:课本例1后练习第1、2题。

说明和建议:要求学生在解答时先画出图形,写出应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求解的过程

猜一猜:如图4.3-3,∥,线段AB∥CD∥EF,且点A、C、E

在上,B、D、F在上,则AB、CD、EF的大小相等吗?为什么?还能画出与AB等长的线段吗?试一试可以画出几条?

说明和建议:学生不难猜得结论并加以证明,让学生经历合情推理到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画图可以进一步感知: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问题:如图4.3-3中,线段AB、CD、EF都与直线垂直,那么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说明与建议:学生由AB∥CD∥EF,得到AB=CD=EF。教师接着可指出:这说明夹在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意义,即一条直线上的任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量一量:在图4.3-4中,AB∥CD,量出AB与CD之间的距离。

建议:要求学生先画出表示AN、CD间距离的线段,再量出它的长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

例题解析

例:(即课本例1)说明:(1)因为图中的平行线段多,因此可引导学生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图4.3-5(l)中分解出图(2)、(3)、(4)。(2)在例中的第2小题,还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的推论来证明,证明如下:

∵A′B′∥BA,BA′∥AC,

∴BA′=AC′(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BC∥B′C′,AC∥BC′,

∴AC=BC′(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B′A=BC′.∴点B是A′C′的中点。

同理可证C′A=B′A,B′C=A′C。

∴点A、C分别是B′C′和A′B′的中点。 课堂小结:(师生合作总结)

目前,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中,由平行四边形,我们可以得到哪些隐含的条件?(关于边和角的关系)

(跟踪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交BD于O,则AO=OB=OC=OD。( )

2、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 )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 。

(创新练习)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可以组成( )对全等三角形。

(A)2 (B)3 (C)4 (D)6

(达标练习)

1、已知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AC=24mm,BD=38mm,AD=28mm,求三角形OBC的周长。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交BD于O,AE⊥BD于E,∠EAD=60°,AE=2cm,AC+BD=14cm, 求三角形BOC的周长。

3、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边AB=25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三角形AOB的周长比三角形BOC的周长少10cm,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 (综合应用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部分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