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90后名人事迹
网络创业具有进入门槛低、投资少等优点,刺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网络创业,网络创业已经成为年轻人就业的一种新形式。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互联网创业90后名人事迹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互联网创业90后名人事迹一
“当很多毕业生还穿梭于各大招聘会,为寻找工作烦恼时,有的人已经在校园里利用网络创业了”。河南省许昌学院的大二女生郭玉静利用微信卖水果,同学们想吃水果了,只要动动手指,发发微信,已经削皮洗净的水果,便会马上出现在你眼前,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净赚40万。
大学生微信卖水果 半月粉丝突破5000
在许昌学院创业园的5号区内,一条“校园哎吆嗨,幸福鲜果坊”的横幅,吸引着来往人们的目光。一旁的办公区中,整齐摆放着电子秤、保鲜膜、水果刀、案板和成箱的水果。案板前,一个23岁出头的女孩正忙碌着切西瓜,按照微信订单配送水果。她就是该微信平台的创始人郭玉静。
郭玉静是许昌学院人力资源与管理专业大二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寻找创业项目,曾进行了多次创业尝试,寒假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好友谷玉飞,她发现了微信平台这个新鲜事物。她上网咨询发现已经有很多大学生都在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创业,这让她动了心。
于是,她和谷玉飞准备利用微信这个全新的平台“卖水果”。有了想法,他们并没有匆忙“上马”,而是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首先他们创办了一个名为“校园哎吆嗨”的微信平台,其中娱乐板块涉及听音乐、看笑话、查天气、小游戏、看视频等20多项功能,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半个月前,他们推出了“幸福鲜果坊”,给同学上门卖水果,上线仅半个月,粉丝就已突破5000个。
与此同时,他们还到微信购物平台已经比较成熟的团队里去“取经”。郭玉静说:“从微信平台的建立、取经学习、宣传,光前期准备,我们已经投下2万多,这些钱都是以前创业尝试中积攒下来的。”两个月后,“校园哎吆嗨”的粉丝直线上涨,拥有7000多本校学生粉和约2000名外地粉。
洗净、削皮都能满足 日净利润1000元
“只要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校园哎吆嗨’,就可以找到我们的平台,可以挑选到任一喜欢的水果,然后根据提示下单就可以。”郭玉静说,起送价格为6元,他们在送货时间内,最多十几分钟就能送到,洗净、削皮的需求都可以满足。
“为了保证水果的新鲜,每次进货量都比较小。所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水果批发市场跑一次,虽然很累,但这样能保证水果的新鲜。”郭玉静介绍,“幸福鲜果坊”麻雀虽小,但分工精细,设立有财务部、技术部、市场部、宣传部四大部门,共有12个人分别负责平台收集生意信息、采购、清洗装盘,而且还聘请有15人负责送货,几乎每一栋宿舍楼都会有一个负责人。
为了保证水果及时送达目标寝室,郭玉静的送货团队已经配备了电动车,骑行在校园里,再远的距离,十分钟左右也能送到。“水果事业”的风生水起,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加入。现在专门送货的员工已经有10个人,工资为一个小时8元钱或一个月1000元以上。
“现在我们的人员比较充足了,从最初的2个人,到现在有28个人。每天分中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送货。生意也慢慢有了起色,好的时候,一天能接到200多单。现在一天能卖2000元左右。一群28人的创业团队,每天为学生们送上清凉瓜果。生意最好时一天净利润1000元,开张两个月来,他们已经获得40万的纯利润。
成立公司做品牌 把水果微信推广全省高校
“微信卖水果成功以后,有不少企业打电话询问技术方面的问题,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成立一个公司,用我们的技术帮这些没起步开设微信平台的企业做销售?”谷玉飞说,就这样,当时已经发展到28人的“校园哎吆嗨”团队开始组建自己的公司,为进一步发展搭桥铺路。6月11日,许昌校园哎吆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由于分工明确,公司很快步入正轨,业务也由校内发展到校外。
对于一群90后大学生来说,走出校门,当面对的客户不再只是学生群体后,各个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今年8月份和9月份的时候就遇到不少困难,我们的业务员两个月拜访了20多家企业,没有一家谈成,这对我们打击很大。”谷玉飞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刚成立、团队成员都是学生,客户还不太信任他们。“创业的路上,遇挫是正常的,只要你对自己所干的各方面真正掌握和学会了一些东西,不怕吃苦、不怕碰壁,成功就不远了。”正是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校外业务总算是迎来了“春天”。
10月份,襄县一家网络公司联系他们,希望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改变他们的传统营销模式。合作成功之后,该网络公司又介绍了一些新的客户。就这样一家介绍一家,一个月下来客户就有8家。
如今,随着公司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校园哎吆嗨”微信平台运营不到8个月,关注人数已经超过了1.2万,与公司合作的企业已达到14家。目前,郭玉静和她的团队20多个人又有了更长远的目标,就是成立高校联盟,把技术在线上线下做得更加成熟,让“校园哎吆嗨”走进更多的高校,建立起全国高校的微信联盟。
小生意,大利润。创业团队成员之一刘伟伟说,他们的目标是把“校园哎吆嗨”微信做成品牌,在河南省各大高校推广加盟,让大学生们得到能力提升。
“校园哎呦嗨能取得阶段性成功,和我们拥有微信核心技术,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关,当然也离不开团队成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刘伟伟说,网上有很多网友留言问大学生到底该如何利用网络创业,他认为,首先,要走出从创意迈向实践的第一步;其次,能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
互联网创业90后名人事迹二
合肥“三瓜公社”,一个做生态农业的电商,在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正尝试走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农村的探索之路。
一个米其林大厨的农村生活
这是位于合巢经开区东洼村里一片不到3000平米的废弃厂房,墙上痕迹斑驳,当年留下的“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生产标语依然在目。小院里摆了几对造型别致的桌椅,又开垦了一个小菜园,在一个鹅卵石小水渠围成的洼地里,番茄秧苗已经攀起长藤。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此间的主人陈耀说。材料就地而取,鹅卵石、砖头乃至水渠里的水草,都是从村子里搜集而来。经设计师统一设计打扮之后,这个荒废的地方重现生机。
陈耀的本来身份是米其林的星级主厨。集团公司的一纸调令,他就从酒店老总变成了“三瓜公社”项目负责人,他则更愿意称自己是“南瓜村长”。
“来,什么话都等会说,先尝尝这只瓜。”甫一见面,戴着一副圆边眼镜、脑瓜锃亮的“南瓜村长”陈耀,像个热情好客的老农。
桌子上的大果盘里,切好的香瓜和小番茄红绿相间。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我压下满腹的问题,一片瓜入肚,凉沁心脾。
我突然有点明白这位米其林星级大厨喜欢东洼村的原因了,但是他以及他所管理的“三瓜公社”,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还是一个疑问。
一个二维码,能做多少文章?
陈耀负责的“三瓜公社”项目由淮商集团投资,计划投入资金3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
“我们已经用完一个春天了,所以说是‘给我两个春天,还你一世春天’。”陈耀说。
我开门见山:“三个春天,3个亿,你们想做成什么?”
陈耀拎来了一小袋包装好的米,上面常见的标识之外多了一个二维码,陈耀指着示意,“扫一扫。”
一个H5页面打开,点开其中一个“产品溯源”标签,里面显示出了米的生产地、产品周期、营养元素、处理食谱等等,看完返回,旁边即是“我要订购”的标签。
“这就是公社要做的事。”陈耀说。
将本地的农特产品搬上pc端、移动端、微商,建立本地的农村O2O平台,引入第三方物流平台,搭建本土的旅游电商平台……二维码,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今看来,陈耀已经非常愉快地融入了角色:厂房前半部分是农产品展示区,展示台和木架上摆满了环巢湖地区的农特产品;后面是办公区,这里是陈耀和同事们实现“一世春天”的主阵地。而未来,三瓜公社项目还将预留创客空间,吸引附近和外来的大学生在这里扎根,创业。
一条产业链,带动多少未来?
陈耀介绍,三瓜公社由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村组成。冬瓜民俗文化村将挖掘还原巢湖地区的农耕民俗文化,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油坊、布坊,可以在这里看到庐剧、买到手工土布等等;南瓜村解决食宿,这里将出现15家风格迥异的农家乐与30家民宿,游客可以通过餐饮公司的APP下单消费,消费结束后线上打分,新游客就可以根据满意度选择;西瓜村则是电商村,让村民在家里将好东西卖到全国各地去。
“我们跟淘宝、1号店、京东都有合作。也在做自己的电商APP平台。”陈耀说,公司跟顺丰、邮政、四通一达都有合作,未来的物流配送,将直接从村里走。
“像这只瓜,吃完了关系链就结束了。但是有了这些,就不一样了。”陈耀说,怎样增加旅游区的游客黏性,“你吃完了,想带走,下了单等你到家,瓜也到了,送人?一样没问题。”
陈耀说,三瓜公社未来将流转土地1000多亩,实现农业产业化有机化生产,吸引农民做产业化工人,“我们想把年轻人留在农村。当其他老百姓看到我们种的东西好,能卖好价钱,自然就会跟风学了,这就叫市场倒逼产业升级。”
从半汤温泉到郁金香高地再到三瓜公社,合巢经开区集民俗旅游、电商、新型农业为一体的乡村生态经济圈初具雏形。
“淮商集团涉及的行业很多,而我们董事长对农村很有感情。之前到郁金香高地考察时,特别喜欢这边保存完好的环境。”陈耀说,让农村更像农村,留住青山绿水,这就是集团投资的初衷。
这个目标与经开区的发展原则不谋而合。于是管委会帮忙引荐了乡村建设专家孙君,在尽可能保留原貌的前提上,为12个自然村进行合理规划。合巢经开区的相关负责人说,经开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厚,“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温泉,有高铁站和高速入口。但正因如此,才不能肆意挥霍。”
“以前我们不知道互联网可以加什么。”陈耀说,但是现在他知道了,当互联网加农村时,这就是电商的未来。
企业家说
安徽“三瓜公社”项目负责人 陈耀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我们在探索“互联网+农村”经验中发现,“互联网+农村”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农产品卖出去,而是要真正解决农村健康发展的生态圈,我们采取“政府引导、龙头带动、村民参与、市场推动、基层运作”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让“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能在在农村生根落地,更多的年轻村民能够留下来创业就业;让互联网+倒逼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与生态健康的发展,真正的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互联网+让美好乡村更加的美好。
互联网创业90后名人事迹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