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12 13:42

涵江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部沿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涵江区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涵江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涵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在中共莆田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涵江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统计,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8.5亿元,增长10.8%;财政总收入34.61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0.33亿元,增长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增长24.4%;外贸进出口总额5.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48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13746元,增长9.5%。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积极应对新常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坚持“工业挑大梁”。落实国家、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58家企业办理转贷应急资金31.53亿元,为57家企业补办厂房登记66万平方米。新增规上企业14家,总数达294家,实现增加值240.7亿元,比增8.6%,累计实现销售额764.2亿元,产销率达99.3%。实施技改项目42个,竣工16个,完成投资37亿元。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42亿元、139.8亿元和120.7亿元。坚持“三产补短板”。出台限下转限上激励政策,鼓励个体转企、产销分离,净增限上商贸企业16家,总数达131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亿元,比增12.8%。成功举办雪津美食节、精品楼盘展销会。试行货币化补偿购买商品房安置模式,在建各类商品房206.2万平方米,销售69.76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86.9亿元,增长20.7%。加大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开发力度,接待游客2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瑞云山新创国家4A级景区。坚持“农业产业化”。启动利农、新美等5个设施农业项目,新投产设施果蔬1060亩,发展铁皮石斛等林下经济56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32亿元,比增2.1%。

(二)全力夯实新基石,项目建设攻坚有力。始终把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扎实开展“三比一看”【1】活动,落实“两周一调度”、“专题例会”等工作机制,有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2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9.2亿元,新开工84个,竣工35个。“双百”项目开工15个、竣工16个。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陆域形成工程西南堤即将合围,湄渝高速涵江段、后郭路南伸、锦岚路等建成通车,联十一线及其连接线加快建设,江涵跨海大桥即将开工,便捷通港干线正在形成。木兰溪防洪工程、乌溪水库、西音水库等水利设施加快推进。55个区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荔松钢板、景田饮料、方家铺子等项目实现开工,顺欣工贸、威诺数控、利邦环保等项目竣工投产。引进并开工总投资240亿元、年产72万片的高新技术面板项目,电子信息产业龙头崛起、动能增强;年产240万吨、亚洲单体最大的英博雪津啤酒基地成功落户、顺利开工;总投资16亿元的云度新能源汽车项目完成工程样车试制;上海电气、欣兴电子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有效对接,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三)加快建设新城区,城乡面貌实现改观。累计实施城建项目209个,完成投资198亿元。新建、改建、“白改黑”道路31条、新增道路里程15公里,南环城路、人民街北伸等9条道路实现通车。新区开发取得突破,塘北片区形成规模,兴涵水都加快崛起,保利城一期、华永天澜城、隆恒财富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旧城改造持续推进,苍然后度、铺尾等小区建设加快,旧车站片区开工建设,新建、续建安置房237万平方米,回迁130万平方米。110个宜居环境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投资比例位居全市第一。市政设施逐步完善,新设路灯985盏、新增公交线路8条、新建公交停靠站16座、新修燃气管道30公里。清水截污工程持续推进,清淤64.8公里、清障143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5公里,江口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4个乡镇完成国家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全区造林绿化超8000亩,建成绿道12公里。大力推动“点线面”攻坚和“三边三节点”【2】改造,修编完善58个村庄规划,18个“幸福家园”试点村完成投资1.3亿元,城乡一体迈出新步伐。加强“网格化”综合治理,拆除“两违”4.2万平方米,城市环境卫生、建筑渣土、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四)适应群众新期待,民生改善步伐加快。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完成,实现投资8000万元。完成9大类28个教育项目建设,新增中小学学位1500个,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93%以上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华侨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办医。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参合人数达2.3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五保金2230万元,基础养老金从每月70元提高到85元,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养老一体化。新增就业人数31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72人,追回欠薪120多万元。科技创新取得突破,7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审核,新增发明专利35件,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居全市首位。举办建区30周年书画展,顺利通过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工作得到国务院食安办和国家食药监总局的肯定和推广。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区未成年人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得到中央文明办推广交流,文明社区创建名列全省前茅。“平安涵江”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妇女儿童、计生、残联、老龄、人防、地震、老区、方志、档案等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海防打私、民族宗教、对台交流、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荣获“全国侨联系统维权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五)实现效能新提升,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充分吸纳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按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委员提案118件。广泛开展“法律六进”【3】活动,获评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九证合一”【4】、“三证合一”【5】、“一照一码”【6】等审批新举措,42家单位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下放审批事项5项、取消27项,压缩办事时限763个工作日。政务公开深入推进,累计公开各类信息1960条。深入开展“三严三实”【7】专题教育,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8.36%。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行政审批、政府采购、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

各位代表,去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涵江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涵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驻涵机构、驻涵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企业界人士,向关心支持涵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动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层次不高,服务业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工业发展后劲仍然不足,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旧城改造任务繁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有待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隐患;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队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十二五”回顾和“十三五”展望

各位代表,20xx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为“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机遇难得、充满挑战、奋发有为的五年。这五年,我们突出投资拉动,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累计实施492个重点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2亿元,年均增长31.4%,是“十一五”时期的4.07倍。在项目投资驱动下,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1.6%,连续五年保持全市领先地位;财政收入比2010年增长82%,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增长达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0年增长71%。这五年,我们着力补足短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城建资金370多亿元,新修道路70多公里,新增铁路里程57公里,形成“七横八纵”【8】的市政交通体系。实施10个片区旧城改造,完成征迁面积300多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240万平方米,建成24个精品楼盘,形成塘北片区、兴涵水都等中心城区新组团。城市供水供电、园林绿化、排污排涝等市政公用设施日益完善。这五年,我们大力突破瓶颈,产业转型成效显著。莆田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2平方公里的涵江港区海洋功能区划调整获国务院批准,总投资150亿元的陆域形成工程加快实施,滨海产业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引进落地百威英博雪津、高新技术面板、普洛斯物流、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发展注入强大后劲。这五年,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民生工程办好办实。城乡居民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大力推进清水绿化、控源截污等工作,安置房建设基本做到“当年度拆迁,当年度动工”。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区验收,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六连冠,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侨联、法院、公安边防三方共建的“关爱侨乡留守家庭”平台以及社区“网格化”治理创新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未来五年,是关系我区建设产业强区、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是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牢牢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坚定不移地朝着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9】的发展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人民获得感为根本,实施“以港兴区、产业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的目标是: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迈进全省十强县(区)。

——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制造业和服务业跨界融合,滨海产业新区临港崛起,涌现一批创新型企业、智慧型行业。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区南进西联,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临港产业发展区、城市中心区和生态发展区“三区联动”、产城融合。

——生态环境清新宜居。“清水截污”成效明显,“幸福家园”留住乡愁,“江南水乡”再现风貌,成为全省最宜居城市之一。

——发展更具活力动力。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面向未来五年,新的征程任重道远,应倍加努力。当前,我们已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未来,我们必将续写涵江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显魅力的新涵江,一定会崛起在海峡西岸!

三、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切实增强发展信心,认真落实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各项工作,大干开局之年,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预期达到455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8.1%以上,预期达到37.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9.6%,预期达到22.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1%,预期达到9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预期达到4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预期达到11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3%,预期达到5.95亿美元。

为实现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今年将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扩投资,加快跨越赶超步伐

做实项目。坚持“项目为纲、投资为要”,计划实施23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02.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47.66亿元,确保新开工项目135个、建成投产135个,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实施工业类项目45个,计划投资144.6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70个,计划投资63.99亿元;城市建设类项目68个,计划投资104.37亿元;商贸服务业项目11个,计划投资11.15亿元;社会事业与民生项目42个,计划投资23.55亿元。开工湄渝高速岐山出口站、白沙客运站、紫霄大道、锦江大桥,改造锦岚北街、通应街、海防路,推进联一线、联二线建设,建成白塘路、宁海新桥,完善连接山海的交通干线。启动南埔水库建设,加快推进乌溪水库、西音水库、西气东输工程。新建变电站3座,新增公用配变162台、10千伏线路9条,新增供电能力2万千伏安。

做强港口。加快陆域形成工程建设,完成围填海5平方公里、建成港前路7公里,开工涵江港1-3号泊位、7万吨级进港航道和港口物流园,加快滨海新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启动港区内国道G228涵江段、江海大道、港铁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福厦路外移工程,建成联十一线连接线、后郭路南伸段、东港路,开工建设江涵跨海大桥、后郭路北伸段,推进人民街南伸至联十一互通,打通港区外联主干道。坚持“港口、产业、城市、生态”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优化滨海产业新区规划,科学划定工业产业、仓储物流、生活配套等功能区域。以“填海一块、开发一块、成熟一块”为发展方向,持续加快港口后方产业园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实现港产城联动发展。

做细保障。开展工业园区土地联片报批工作试点,围绕产业布局分批次供地,加快项目落地速度。推动闲置土地“二次开发”,整治土地2200亩,争取用地指标3500亩以上,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完成塘北、人民街等8幅地块500亩的收储融资,深入开展政银企合作,积极争取各金融机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支持,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创新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探索政府一次性购买服务方式,简化项目流程、优化行政审批、缩短建设周期,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二)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突出“三园”【10】建设。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机械装备三大产业为主导,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加大“三维”【11】招商力度,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争取新引进项目9个,投资总额超60亿元,全力打造涵江产业升级版。推进华佳彩高新技术面板项目,完成66万平方米主厂区建设及动力试验,开工欣兴电子IC载板、福联电子砷化镓芯片等项目,启动5000亩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承接高端电子信息及上下游产业链,夯实“电子园”发展基石。加快百威英博雪津搬迁建设,确保一期150万吨啤酒生产线顺利投产,配套建设中粮两片罐、麦芽、商标等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亚洲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打造“食品园”。开工年产8万辆的云度新能源汽车、年产能30万兆瓦的上海电气风电装机等项目,推动1500亩机械装备园建设,大力引进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精密机械等配套产业,形成“装备园”。

加快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因企制宜、分类施策,激活存量、做优增量,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3个,完成投资38.75亿元。开工亿发三期、荣龙机械等29个项目,竣工冠盖金属、荔松彩钢板等27个项目,全面加快新涵工业集中区内13个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工业类投资超150亿元。推进莆田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提升高新区孵化器、海西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服务功能,鼓励院企校企合作,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3家。开展“互联网+”【12】行动计划,推动电商创业园建设,鼓励企业参与线上销售,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众创空间发展。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健全领导挂钩、全程服务等工作机制,确保“发现问题不过夜、解决问题不过周”,倾情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激发三产活力。继续提升小商品批发市场,开工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并进。鼓励个转企、下转上,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力争商品销售额增长25%以上。支持明星仓储、鸿达物流等46家物流企业发展,推动普洛斯物流园、盛辉物流建设,引导发展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打造现代化物流基地、区域性物流节点。主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开工大洋支线至永兴岩、省道202线至庄边宁里等景区道路,推进运永盛、建成等酒店建设,完善瑞云山、夹漈草堂、雁阵宫等9大旅游景区设施,改造提升闽中革命司令部,大力发展“水乡、人文、生态、红色”精品旅游。

(三)转理念显特色,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编制山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花卉苗木、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实施“万亩高效农业”工程,新增大棚蔬菜1000亩、名优特经济林基地1000亩、林下经济基地1000亩,提高农业精细化发展水平。推动利农设施蔬菜、华兴食用菌等基地建设,扶持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发展。支持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创建白沙、大洋休闲农业示范镇。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构建新型经营体系。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海一百、红太阳精品等龙头企业扩建,加快现代农业集聚。鼓励发展农业电商、农业微商,实现网上无形市场和田间有形市场有效对接。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专业合作社10家以上、家庭农(林)场30户以上。

增强农灾防范能力。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危桥改造等工程,改造升级农村电网,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重视农业防灾减灾、防台抗旱体系建设,做好山林火灾、病虫害、动植物疫病等监测预报和防控。落实“1213”行动计划【1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品牌培育。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鼓励本地产品参加展销活动,加强涵台农业交流合作。

(四)优布局促融合,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主攻三大片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实施“南进西联战略”和“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工程,投资180亿元,推动145个城建项目。注重规划引领,推进塘北片区、兴涵水都、国际商贸城三大片区开发,开工塘北苍霞路、纵一街、横三路,实施兴涵水都香林路、紫霞路、六一西路等片区路网工程,加快保利城、华永天澜城、骏乘亿发城、涵城水韵城等房地产项目建设,确保沃尔玛超市、大地数字影院投入使用,形成新的城市商业圈。推动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塘北二期、苍口片区、高新面板等13个安置区,加快铺尾一期、人民街南伸等19个安置区建设,建成黄霞一期、下林西林、地税小区等14个安置区,确保回迁面积超80万平方米,兑现征迁承诺。投资6.4亿元,新增市政道路里程15公里,改造提升迎宾路、区府路、河滨路等道路27条65公里,畅通城市运行的“血管”和“神经”。推进城市管理大部门制改革,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为载体、为常态,继续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和功能整合,重拳整治乱停靠、乱摆摊、乱搭盖等各种“城市病”,用严管严治、长管长治、共管共治补齐城市管理短板,使城市更整洁、更规范、更有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动城乡一体。敞开城市宽阔的胸怀,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农村人口、外来人口市民化进程,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办证试点工作,深化宅基地改革,促进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开展江口小城镇综合改革和机构改革试点,推进江口站前广场、石庭圆圈改造。推动中心镇、中心村改造,引导人口集聚,加快镇村道路建设,大村单改双、小村全硬化,实现镇镇20分钟上高速,打造“半小时高速圈”。推动18个“幸福家园”试点建设,开工12公里蒜溪滨水绿道、坪盘枇杷文化博物馆、闽台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推进南洋特色古民居旅游综合开发,建成樱花主题公园,形成各具特色的宜居村落,让农村和城里都过上一样的好日子。

实现强村富民。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聚焦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标准保公平、进村入户摸实情,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以保障扶贫增强兜底功能。落实“强村行动”,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乡村立足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进行差别化探索,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70%以上,新增“村民自治、一村一议”工作试点3个以上,以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实施造福工程,鼓励33个地灾点、30多个偏远自然村异地搬迁、联片安置,支持他们自主创业、进城就业,完成3900人就业转移,配套落实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以搬迁扶贫增强致富功能。

(五)重环保严治理,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加强综合治理。坚持守护绿色“不走调”、弹好发展“协奏曲”,集中力量打好水、大气、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风险与应急处置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1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抓好木兰溪、萩芦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市道路、建筑施工、堆场料场等扬尘治理,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推进城乡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三大专项整治,强化重金属等行业污染防治,完成雪津迁建、高新面板污水管网铺设,续建江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启动滨海新城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危废物处置能力。

构建宜居生态。深化宜居环境建设行动,重抓城乡控源截污工作,投资2.11亿元,新设污水管网30公里,完成望江河、宫口河、涵华、宫下、商业城等沿河、沿江、沿路及老城区的污水收集和雨污分流改造,治理涵港路、河滨路、西环城路等城市内涝。实施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治理城涵河道、梧梓河、蒜溪等重点河段20.8公里,构建人水和谐、滨水宜居的水系环境。继续实施“四绿”【15】工程,加大绿化美化彩化力度,投资2.77亿元,完成兴涵水都、高林河道、海岑河道等6个街心绿道和塘北路、飞浦路、涵北路等7条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开工西河公园,提升白塘湖公园,让广大群众共享人居环境建设的“绿色福利”。

强化环境保护。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加大三沿一线、一重山等天然林资源保护,推进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天然氧吧发展“美丽经济”。落实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完成外度水库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搬迁,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坚持生态与生产同步提升、总量和强度同步控制,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绿色转型”。注重源头严防、过程严管、结果严惩,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构建生态环境安全屏障,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涵江。

(六)办实事拓服务,促进民生福祉改善

办好为民实事。坚持广接地气、顺应民心,投入1.28亿元,认真组织实施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实施四沟嘴至人民公园亲水漫道工程,建设梧梓河与塘头河的横线联通纽带,打造“十里水街”。建成尚书公园、囊山休闲广场及旅游步道,促进绿地连点成片,满足群众休闲健身需要。新建240个电子网格,新装3000个高清治安探头、15处红绿灯探头,完善区镇村三级网格体系,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继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新建公厕5座、三合一压缩站8个。新建人民街、工业路、西环城路等新型公交停靠站30座,新增停车位300个以上。推动城乡增亮工程,新建路灯550盏,让港城夜景“亮”起来。

优化公共服务。实施“班班通”【16】、校安扩容、薄弱校提升等39个项目,启动莆田学院、湄职院等迁建工程,新建7所幼儿园,加快组建六中、侨中、实小等教育集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开工国药涵江医院、华侨医院医技综合楼、疾病预防中心迁建等项目,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村级卫生所药品零差率销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全面二孩”政策【17】,依法打击“两非”行为【18】,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健康发展。推动洋尾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启动萝苜田文化街区修复工程,修缮东方二十五坎、李富祠等古民居、古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基因”。

增强保障能力。突出政策兜底,守住民生底线。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保、城市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基础养老金待遇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以上。开展夕阳红医养结合市级试点工作,创新社会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新建3家敬老院,新增床位120张。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合法权益,支持发展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深入推进“平安涵江”、“法治涵江”和“安全涵江”建设,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和安全生产整治力度,依法依规处理信访事项,营造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此外,要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支持驻涵部队现代化建设,力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方志档案等各项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经济新常态、发展新形势、群众新期待,都对政府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牢记重托、忠诚履职,努力建设敢担当、有作为的政府,以扎实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期望与信任。

勇于创新,用心谋事。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越是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越需要我们把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以改革助力发展,用发展保障改革,形成一个又一个可复制的“涵江经验”,增添发展新动力。牢固树立真抓实干、志在为民的从政理念,在法定范围内凡是有利于涵江发展的事、凡是能惠及涵江百姓的事,都要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敢于担当,高效办事。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大力弘扬临难不却、冲锋陷阵、敢于亮剑的担当精神,在攻坚项目、推进发展中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激发涵江发展“正能量”、奏响涵江发展“最强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全区80%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审批,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少受累。严格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坚决拆除各种有形无形的“弹簧门”、“玻璃门”,用政府的高效率换来企业的高效益、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严于修身,干净成事。作风关系发展,作风决定作为。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严格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扎紧制度的“笼子”。健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多渠道、全方位监督体系,严厉查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让群众真心为政府点赞!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推动新跨越,实现新梦想,是全区人民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盼。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产业新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涵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涵江区政府工作报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