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案例 土地流转成功案例 土地流转致富成功案例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道路,而土地流转又是促进乡村地区城镇化、解决城乡发展中土地容量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土地流转致富成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土地流转致富成功案例篇1
半截河村“两委”班子以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镇政府“十一五”规划为蓝图,经多方调查,组织论证,发现半截河村新农村建设具有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3个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发展缺产业少特色,直接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农业发展单一化没特色;二是农村发展缺规划少资金,直接表现为村庄规划落后,致使新农村建设成本加大,同时缺乏长期投入机制,资金难以得到保障;三是农民缺发展意识少科学技术,直接体现为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掌握科学技能能力弱,市场意识比较薄弱,过分看中短期效益。通过调研,并征求全体党员及群众代表同意制定了半截河村新农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全村7300亩土地被分别划分为农业项目开发基地、特色蔬菜区和林果区、养殖小区等特色功能配套区域,协调发展。在农业项目开发方面,在成功引进聚隆迪桑瑞公司等在农业项目上具有很强实力的公司的基础上,2007年,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和村中长期规划积极寻找项目,通过区土地流信息平台发布土地流转信息,进行农业项目的招商与开发。
2007年根据半截河村委会与北京( 农用地、 商住地、 工业地)永乐通农业开发公司的土地流转协议,半截河村把本村南部的1000亩地流转给北京永乐通农业开发公司进行农业项目开发,主要发展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涉及农户220户、765口人,人均1.3亩地。在进行土地流转之前,这块土地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一年两茬,一茬春小麦,一茬秋玉米,农业设施简单,农业技术落后,与都市现代型农业发展要求相距甚远,每年每亩地仅能为村民带来600元左右的收入。
土地流转致富成功案例篇2
在北依大汶河的蒋集镇郑龙村,那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历史上一直保持种植蔬菜的习惯。在当地村民与泰安弘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200亩地的有机蔬菜生产合同时,村里成立了郑龙村有机蔬菜合作社,村民以入股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以合作社为平台聚集土地,通过合作形式进行生产经营。这种土地“股份+合作”流转模式的运作、管理、经营和分配机制主要有四大特点:首先,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其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再次,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第四,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年度分配时,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他们的具体分配方式是:按当年盈余的10%提取公积公益金,10%提取风险金,80%按股分红。公积公益金用于扩大服务能力或弥补亏损、发展合作社事业和社员福利事业;风险金用于合作社生产、营销遭遇重大经济损失时的补贴。
郑龙村的土地流转做法很快得到了宁阳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县推广。宁阳县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链条带动土地流转,搭建平台助推土地流转。引导农民以合作社为平台,以入股形式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合作进行生产经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经营的收益。同时做了大劳务输出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土地流转。而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科学运作保障土地流转。他们采用统一的流转合同,统一由乡村两级备案及鉴证。在土地流转前,当地村民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由于种植粮食季节性强,人们的时间都用在种粮上。可是算下来,每亩地每年纯收入也不过500多元,日子过得很紧。但是在郑龙村有机蔬菜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将土地承包地作股份加入,仅底金收入、分红和在本村打工每年取得的纯收入就有8000多元。此外,通过土地流转,农民也从土地上解放出去,可以到外地打工。
土地流转致富成功案例篇3
隆冬时节,下午三四点钟,太阳已经西斜,强劲的西北风更加剧了气温的下降,但在焦作市博爱县宏宇花卉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却如春天般的温暖。在生产基地打工的附近村民郭丽英,正在修剪和包装着即将上市的玫瑰花。
宏宇花卉合作社,流转了像郭丽英这样附近村民的土地共600多亩,开展了花卉苗木培育、观光采摘和生态养殖等经营项目。“这里先后被评为‘焦作市龙头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博爱县农业局局长王国建介绍说,焦作市把这里打造成土地流转的典型,同时将树立典型这一做法纳入焦作市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整体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国建提到的土地流转工作整体思路是焦作市在实践中总结的一套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经验总结,具体包括政策规范、树立典型、搭建平台三个主要方面。在政策引导方面,早在2009年,焦作市就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规范全市土地流转工作,自2009年开始,焦作市每年召开一次市、县、乡三级全市土地流转现场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办法。在树立典型方面,分村集体兴办龙头企业、粮食种植大户、经济作物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四类分别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全市各区县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在搭建平台方面,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引导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同时,全市涉农的县市区都建立了纠纷仲裁委员会、在乡镇建立了纠纷调解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全程服务,保证了土地流转的有序健康发展。
土地流转致富成功案例篇4
温江区通过“双放弃换社保”的方式,加速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引导农民向城镇和规划聚居区集中。即:对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由政府按规定给予补偿,并解决社会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温江区按照“大统筹、大集中”的思路,对农民“双放弃”后的宅基地和耕地实施整理,推进土地跨区域流转。主要针对已在城市找到工作、且家庭收入中有80%以上是非农收入、又有宅基地和耕地的农户,申请双放弃后由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核查批准后获得一定补偿,入住政府出资统一建设的集中居住点,户口变成居民,进入失地农民社保系统。 为确保“双放弃换社保”工作的持续性,温江区强化配套措施。一是实施“安居工程”,确保农民进城有去处。2006年开始,该区启动并建设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吸纳入城农民。转移农户可按政府规划要求在全区范围内购买集中居住区的定向安置居住房,人均35 平方米以内的按安置价购买,每平方米与商品房的差价由区政府补贴给接收乡(镇);进城自主购房的,人均35 平方米以内按所在乡(镇)定向安置居住房安置价与成本价的差价给予补贴,应征的个人购房契税由区政府全额补贴,并免收产权登记费。二是实施“乐业工程”,保障迁居农民住得稳。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推行培训券等补贴办法,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土地流转案例的相关搜索内容:
1.农村土地流转案例解析
2.土地承包纠纷案例精选
3.农村土地纠纷案例分析
4.土地转让纠纷事例
5.农村家庭理财案例分析
土地流转案例 土地流转成功案例 土地流转致富成功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