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描述了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思路综述】
阿长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所以在鲁迅笔下常常出现。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饱含深情集中记叙了长妈妈给他儿时留下的印象,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逼真,情感真挚深沉,无疑,教学中抓住这些亮点分类突破。
【教学简说】
一.感知人物
1、布臵自读课文,要求读准以下字音。
骇 掳 悚 絮说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辟头 画舫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
教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接下来我们完成了下一步活动就能够明确了。
二.拎出线索。
1.教师读课文,学生听。
2.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听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三.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联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2、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
学生活动。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评点】此设计以感知人物形象开始,以把握人物性格终结,整体教学过程线条单纯,以一个问题带动全篇的鉴赏性阅读;形式活泼、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容易掀起课堂高潮。同时,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地研读课文,增加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臵,实际上是促使学生回读课文,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性格,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使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水乳交融。
教学目的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②给段落标上序号。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臵,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①: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这样几件事: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
问题②(点拨提示内容):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问题③(点拨提示):文章围绕长妈妈选择了5个方面的事情,又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使长妈妈的品格风貌表现得非常突出。开头的第1、2段,作者以深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法介绍了长妈妈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旨在说明她是一个没有社会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为人们所知的平凡劳动妇女。接着第3–5段,从‚我不大佩服‛的感情角度,写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和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刻画了她质朴而唠叨、略带粗野的性格。第6–12段,着重从‚我‛的‚不耐烦‛去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文章述说这些‚琐碎之至‛的规矩,意在说明长妈妈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第13–18段: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又从‚我‛对长妈妈产生的‚空前的敬意‛,来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从而提示了愚昧的一面。第19–29段:文笔一转,写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是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展示了她的‚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从而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和体现出来的热情、仁慈、乐于助人的品质。而长妈妈高洁的灵魂也就在这‚剥笋‛式描写里,在由表及里、浅而深的认识过程中得以完整而清晰的展现:她是沾染封建迷信而又质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作者在充分展现了长妈妈的品格风貌之后,在文章的结尾以深厚的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她的怀念之情。
四、课堂小结
解说: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在研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好的现象进行表扬,给予鼓励,对不良现象要明确指出,并要求改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五、布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情况
二、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本文的语言。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还想互相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目标①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A、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B.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目标②品味本文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
如:‚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再如,当长妈妈给我买回了《山海经》之后,这又使我产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段文字中‚发生新的敬意‛。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又如:‚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这段文字里对刑天‚执干戚而舞‛再次描写,既前后照应,又表现了我的思想感情。刑天在故事中是富有判逆精神的神,他蔑视天帝,死而不屈,表现了极强的反抗精神,而‚我‛酷爱刑天,正曲折地表现了鲁迅不屈服于20年代围攻他的黑暗社会势力的斗争决心,使文章具有了‚自叙传‛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战斗力。
三、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四、拓展迁移,布臵作业
对看课后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备课时间】:2006年8月30日 【授课时间】:2006年 月 日
:
2、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感受长妈妈的人品。
3、学习鲁迅从小就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中心选材,选材要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挖掘深刻的主题。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的反思
这节课是根据我的预设教案上的,我认为这节课上的较成功的原因在于:
第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合作学习中自己主动去思考。在整节课中,教师点拨、总结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其余的时间都有学生来参与,所有问题都在学生主动思考、酝酿中解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将问题设计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从学过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美女蛇的长妈妈引导给我买《山海经》的阿长,学生感到自然、轻松。问题的设置:从假如阿长是你的保姆,你讨厌她的哪些方面?紧接着提出从我讨厌她的事例及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可推测出阿长什么样的学识及地位?最后提出:如此没有文化的一个人,连书也分不清,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买到书之后她是怎样的心理?这些问题的设置就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想象的空间。如在提问中;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觉得有话说,有意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说无限的,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讨厌阿长的地方就是作者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阿长学识,地位的研讨正是揭示了她为何有这些令人讨厌的原因。
这节课给我的影响比较深,它将给我以后的教学启迪,让我不断反思,提高,完善自己课堂教学。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教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