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术论文范文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

发布时间:2017-06-01 09:47

医学是奠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医学学术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学术论文范文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

医学学术论文范文篇一

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论

摘要:医德 教育不仅关系到医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到现实中医德风尚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 发展。针对目前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意识入手,以教育理念的高度把握和设计完善医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升医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优化医德教育环境。这是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途径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院校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医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到现实中医德风尚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医德教育富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医德教育实施滞后、医德教育师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学生对医德教育存在抵触情绪、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医德氛围不足等问题。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必须从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意识入手,以教育理念的高度把握和设计完善医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升医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优化医德教育环境。

一、立足学生自身情况,加强医德教育

医学生思想活跃,医德教育应充分考虑医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医德教育,确立医学生的医德意识。

(一)增强学生提升自身医德修养的积极性

要提高积极性,教师首先应当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教育教学 规律,并重视开拓学生的思维与医德能力的培养。应当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判断力、内化力和践行力放在首位,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医德素质[ 宋茂银,程乐森,徐玉梅.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必须面向医疗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反感空洞和漫无边际的说教。在授课中,教师就必须立足于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结合时代特征,融入时事热点,从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切实增强教育。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结合事例。比如2009年发生北大附属 医院研究生治死人时间所引发的医德讨论,就是一例生动的活教材。还可以利用 论文、评论、电影等多渠道向学生传达更新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反应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紧跟社会的步伐。

(二)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医德教育

道德教育要面对市场 经济条件下,人们对金钱、利益的重新认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搞好道德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取向的确立要求我们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行为,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行为层次进行相应的医德教育。

在教学针对性上,强化医德教育针对性的主要方面是:针对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教育医学生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主,树立集体主义人生观;针对拜金主义的影响,教育医学生明确从医宗旨,秉持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精神,树立不贪钱财,不图报酬的高尚情操;针对享乐主义影响,教育医学生树立不畏艰苦、不辞辛劳的意志品质;针对当前医学生中大部分是90后独生子女、个人动手能力差、心理脆弱等问题,着重培养学生责任心、同情心和仁慈心,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指导,处理好生活、学习、恋爱等方面的问题及心理伦理相矛盾的问题,使他们通过全面学习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具有良好医德的医学人才。

二、加强医德教育课程建设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改进医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把大学生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医学生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理论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临床,使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在我们现有的医德理论体系中,许多传统医德精神,比如仁爱救人,赤诚济世;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淡泊名利,注重气节;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同道互尊,谦虚谨慎;稳重端庄,宽和温雅等,都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我们中华文化几千年积淀形成的精髓,我们要理所当然地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大胆借鉴和吸收外来医德教育中的成果,比如人道主义观点,再如以义务论、人权论、公益论为基础的当代医德观,生命价值原则、行善原则、公正原则、自主性原则、不伤害原则等等都完全可以借鉴和运用。把传统医德伦理和 现代医德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探索出一种医德教育的新课程体系。

要优化的医德教育手段与方法。主要有:医德教育应重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身教“动”人。教学中应坚持以正确的医德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医德品格及思想理论塑造人,以优秀的医药卫生“先模”人物鼓舞人的原则;教学中应强化三个导向,既针对学生的医学价值取向自我倾斜性,强化引导其价值取向趋于整体化的导向;针对学生的医学认知直观浅层性,强化其认知方式趋于深层与理性化导向;针对学生医学行为选择的模糊性,强化引导其行为选择趋于规范性导向。并在此其础上,采取课堂讲授、视像教学、案例讨论与分析、专题讲座或演讲、专题讨论或辩论、带问题进行的社区医院实践及社会医学服务等双向或多向式综合型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知行统一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性,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二)重视人文课程建设,加强医德教育课程建设

人文课程是医德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地位不容忽视。

1、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加强人文课程建设

医学科学发展迅速,目前的医学模式已从近代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现有模式下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是高竞争力、高适应性、能创新且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医德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课程设置要实现由专业素质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由侧重获取知识教育向增强健康人格教育转变,从而达到医学课程设置与人文课程设置相统一的目的。

2、建立完善的医德教育课程体系

应建立贯穿于医学院校整个教育过程的完善的医德教育体系。使医学生拥有端正的学医动机、医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医学院校在整个医学教育阶段的培养内容。

专门的医德教育要从医学生入学伊始着手。可以通过对《医学生誓词》的学习和讨论,强化医学生的使命感;运用多媒体、 电子显示屏、塑像、雕塑等宣传手段,在校园、医院将医学大家、名家的形象和名言等进行展示,建造医学生学习生活的人文环境,使医生和医学生有榜样、有追求目标,并以此鞭策自身。除了一般性教学活动,还可以通过师生恳谈会、育人帮教联谊会、心理咨询、业余党团学校、人文科学讲座等,渗透医德教育,对医学生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课程设计上,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事例相结合,建立以思想政治课、医德课程为主,各种医学专业课为辅,覆盖各个医学教育环节的课程体系。

三、加强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学生的职业人格、医德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教师的理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人格力量展现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是用一种人格去塑造另一种人格的事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发挥特有的教育功能。

因此医学院校的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思想情操、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做到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净化学生品质,优化学生品性,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石玉杰,高惠霞. 对当前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0)]。

(一)加强医德教育专职师资队伍建设

专职教师队伍是医德教育师资中最基础的部分,加强医德教育专职师资的建设,是整个医德教育师资中的基础环节。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医德教育的实施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医德知识,靠的不仅是自身丰富的学识、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更要通过教师自身完善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就要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要当得起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还要不怠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有意识的参加社会实践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本身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教学中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才能在日常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感染力,起到榜样和感化作用[ 单增春. 医学生道德教育不利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2006(3)]。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辅导员队伍是落实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保证,而注重和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医德教育水平则是落实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容的有力手段。 (二)加强医德 教育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医德教育兼职师资稳定性不及专职师资,但由于其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功能,常常在医德教育中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加强医德教育兼职师资建设具有必要性。专业技能课及医学实践课教师中不乏许多前辈大家,结合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丰硕成果作为人文素质教育题材可以收到良好的示范教育效果。临床实习离不开带教老师的指导。带教老师要成为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好榜样,要时时处处以高医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言行,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比如在医患沟通中对待病人亲切、耐心、认真、负责,用无声的行动达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党政管理干部教师队伍医德教育素质的高低,对学校的医德教育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一部分也是医德教育课程中的兼职教师,他们直接参与到医德教育的实施过程。因此,加强这部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四、优化医德教育校园环境

教育环境往往是使教育对象在耳濡目染的隐性教育中接受教育者传达的价值信念,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必须优化医德教育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 自然和谐、积极健康的氛围,引导医 科学生追求真善美,把医德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宣传舆论的作用,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医学院校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促进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的形成。

(一)强化学校的医德传统和校风、学风

有些医学院校是由一些杰出的医学大家一手创办,很多医学院校在学校 发展壮大的每一个 历史阶段都涌现出大批具有优秀医德且医术精湛的医学人才。先辈的遗风、校友的示范,铸成了一个医学院校的医德传统,并形成良好的学风,在一代代医学生中传承并发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强化这些方面,对优化医德教育校园环境大有裨益。

(二)加强医德教育制度建设

医德教育制度是医德教育实践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是医德教育软环境的构成部分。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加强医德教育制度建设:

1、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明确医德教育。

培养计划是指导医学院校教学实施的重要教学制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医德教育内容,可以直接指导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医德课程设计和实施,对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具有立竿见影的制度性效果。可以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就明确各类课程具有医德教育的目的。

2、完善医学生的医德考核、监督制度。

医学生的医德考核可以分阶段进行。在理论学习阶段,考核依据主要是医德课程 考试和德育操行评分等。而在临床实习阶段,目前的医德考核、监督制度还相对欠缺,需要逐步健全。在完成实习阶段的学习后,毕业前应同时考核医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水平。考核医德水平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写医德心得体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同时要结合医学生平时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在考核的基础上,还要严明奖惩激励机制,对医德优秀的进行大力弘扬和表彰,激发大家创先争优。对不良医德行为给与相应的 经济惩罚或施加舆论影响,创造良好的医德氛围。通过完善实习生的医德考核、监督制度,可以实现对实习生的医德行为的有效约束和有力监督,从而达到医德的他律效果。

3、 建立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档案制度

医学院校在对医学生施行医德教育时,可以设立医德档案,对医学生的自我品德评定、医德学习经历和感受、参与医德实践、同学间的品德互评结果、违反校规校纪等事件进行记录,为医学生学习医德相关知识,参与医德实践提供外在的动力支持。善用医德档案,可以促进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成效。

4、建立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评估制度

建立医德教育效果评估体系,对医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合理、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增强医德教育的实效。医德教育最终的目标就是使医学生转变为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提高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综合素质和医学适应能力。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考试、考核和测评或检验、评价教学和教育成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起着“ 指挥棒”作用。通过医德评价,学生可进一步明辨是非,掌握行为标准,使已获得的良好医德得到强化,使不良的医德认识和行为得到纠正。医德评价的实施通常通过评比竞赛、操行评定等来进行。

5、设立医德教育的激励机制

设立医德教育的激励机制,规范各项奖惩制度,采取相应的促进措施,采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践行优良医德的老师和同学进行奖励并大力宣传,对有悖医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要坚决进行惩罚,通过从正反两方面对医德品质的形成进行强化,可以有效发挥榜样的内在激励和外在模范作用。

参考 文献:

[1].宋茂银,程乐森,徐玉梅.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必须面向医疗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2].石玉杰,高惠霞.对当前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

[3].单增春.医学生道德教育不利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6(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医学学术论文范文

医学学术论文范文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