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12 12:52

现在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驾驶的技术对我们的人身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驾驶员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驾驶员技术论文篇一

机动车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浅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介绍了行为评定方法,对于行为的预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攻击性驾驶行为;机理;评定;预防

0 引言

攻击性驾驶(Aggressive Driving)指有意识地对驾驶环境中他人进行身体、心理或情感伤害的行为,如有意追尾、堵截、违法超车、紧密跟随、骂人等。每个驾驶人在行车的任一时刻都有可能实施攻击性驾驶行为,调查显示30%-40%的驾驶人承认自己有攻击性驾驶行为。该类行为的实施降低了道路安全等级,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增加了居民出行时间,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网络运营。美国相关研究表明,每年平均至少有1500人因攻击性驾驶受伤或死亡,并且这一数字以每年7%的速度增加。在我国,违章占道行驶、违章超车、恶意换道在交通事故成因中所占比例最大。据统计,今年1月仅上海市因车辆违章变道引发的事故数为 666起,占事故总数的 12.25%,同比上升 52%。由此引发的路网拥堵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在我国开展有关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系统研究,分析驾驶行为产生机理,设计行为评定方法,探讨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并从中探索可行的对策,对防范攻击性驾驶行为危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1 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机理分析

诱发攻击性驾驶行为产生的因素很多,如驾驶人的年龄、性格、情绪、气质,社会的行车环境等等,归纳起来可以利用以下三种理论统一解释:

(1)本能论。从生理角度强调了攻击性行为是能量的释放,认为攻击性行为需要从能量上进行积聚,但忽略了后天通过积极进化而获得攻击的原因。

(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具有攻击性行为是因其在社会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或痛苦的经验。但该理论不能解释人可以通过逃避或获得经验教训的行为控制现象。

(3)社会学习观点。该观点强调了人通过后天社会学习是形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来源,但该观点不能解释同样的生活环境却有不同的表现行为。

就我国交通事故发生机理来看,主要是第一和第二层次居多。

2 攻击性驾驶行为评定方法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评定主要通过被调查者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应用最广泛的问卷是由美国纽约布法罗州大学Hennessy博士与其科研小组提出的,这套问卷从驾驶愤怒、紧张、报复、行为、暴力5个方面分析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事故倾向性,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生化综合指标,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车祸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国外很多交通安全研究者还对攻击性驾驶行为的风险态度进行了问卷评定研究,Iversen等人设计冒险型驾驶人员态度的问卷,Yilmaz等构建了14个条目的风险驾驶态度量表,Rundmo构建了8个条目驾驶人员的风险认知问卷等。国内关于攻击性驾驶行为评定方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都是基于国外研究学者问卷的调研工作。

3 攻击性驾驶行为的预防

攻击性驾驶行为是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显现的驾驶问题,它的解决既需要驾驶人本身的配合也需要政府强而有力的引导。

3.1 驾驶人个人管控预防

(1)情绪控制。行车当中应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干扰,心情过于激动时不宜驾车。情绪不好时可以听听广播或音乐,调节不良情绪;堵车时,舒展一下身体、简单按摩头部、颈部,缓解疲劳。

(2)多替别人想想。别人超车、并线,或许他是有急事而非有意挑衅;车速太低,或许驾驶员是新手,还没完全适应路面状况。试着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替别人想想,对驾驶安全有益。

(3)出门前准备充足。提早出门,留足时间,出门前检查是否带齐行李物品,充分考虑所行路线,避免路况不好、车流拥挤的高峰时段,并掌握对应急路线,换来平和心态。

(4)健康生活。生活规律,强体户外运动,多与亲朋好友沟通,宣泄不良情绪;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少吃垃圾食品。

3.2 政府干预

(1)加强执法管理。对攻击性驾驶行为制定专门的法律,加大处罚力度,抑制驾驶人攻击性驾驶行为心理倾向,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但需要注意通过加强交通法规管制来减少攻击性驾驶行为只是一个中间步骤,其本身并不是解决攻击性驾驶行为的根本方法。

(2)广泛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增加了驾驶员安全心理知识学习以及培养驾驶员安全礼让、文明驾驶道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新闻媒体也应发挥信息传播的关键作用,帮助驾驶人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并做出改变。

(3)筛选具有攻击性倾向的驾驶人重点培训。通过筛选具有攻击性倾向的驾驶人,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帮助他们明白攻击性驾驶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调节自己行车时的情绪,对表现恶劣的累犯者应处以吊销驾驶证或扣押车辆的处罚。

(4)改善驾驶环境,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科学组织城市交通,创造轻松愉快的行车氛围可以显著地影响驾驶员的行为,减少因外部因素引起的攻击性驾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

4 结论

分析攻击性驾驶行为的产生机理及评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预防对策,对防范攻击性驾驶行为危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晨鹰,黄希庭. 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3,(3):52-55.

[2] 李凤芝,李昌吉,詹承烈,等. 攻击性驾驶行为量表中文译本的效度和信度[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3):335-337

[3] Shinar D.Aggressive driving:The contribution of the drivers and the situat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r[J]. 1998,1(2):137-160.

[4] 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61-16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074),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10031982546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驾驶员技术论文

驾驶员技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